

數據來源 吉林省推動「吉字型大小」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
人蔘被譽為「百草之王」,位居東北三寶之首,也是吉林省的特色優勢產業。去年以來,吉林省聚焦人蔘「貨真價實、優質優價」,出台一系列政策舉措,進一步擦亮「吉林·長白山人蔘」金字招牌。有關做法對其他地方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具有借鑒意義。
源頭抓起,保證質量。此前一段時間,因種植標準不規範、農殘檢測不統一、質量安全難追溯等原因,吉林省人蔘產業面臨「人蔘賣成蘿蔔價」的尷尬。破解這一困境,必須從源頭的貨真價實抓起。為此,吉林省組建人蔘工作專班,推廣標準化園參種植技術,大力發展林下參種植,引導參農綠色種植、科學種植,並推動林下參「一參一碼」、園參「批量賦碼」全程追溯,全力保障人蔘產品質量安全。這些舉措涉及種植、檢測、追溯全鏈條,有利於形成質量把控的工作閉環。
打響品牌,增強實力。「好酒也怕巷子深」,有了好產品僅是第一步,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品牌背書不可或缺。長白山不僅是吉林省最大的文旅IP,更是一座「立體資源寶庫」,是道地藥材的理想之地。緊緊圍繞「吉林·長白山人蔘」這一區域公用品牌,該省重點扶持一批人蔘標杆企業加快發展,品牌集群效應不斷顯現。
系統思維,做強產業。長期以來,人們對人蔘的認識多為煲湯、煮水後提神補氣,食用方式較為單一。其實,人蔘可以做出食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生物製品等系列的眾多產品,而且化妝品等精深加工產品的附加值遠高於初級產品。這提示人們,應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做好對特色農產品的精深加工,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使其更好地成為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富民產業。
來源:經濟日報
初審:張楠
複審:曲翱
終審:陳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