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以汽車行業為例,中國製造商在質量和技術創新上進步顯著。我們在機械、可再生技術等領域也看到了類似趨勢。這是一個發展迅速的市場,有時快到我們在德國甚至歐洲的合作夥伴難以完全察覺或理解。」5月7日,中國德國商會華北及東北地區執行董事兼董事會成員歐陽利文(Oliver Oehms)在北京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說道。
當天,中國德國商會在北京發布最新一期商業信心調查報告。報告指出,美國政府掀起的新一輪關稅戰給在華德國企業帶來了諸多障礙。儘管如此,半數受訪企業仍計劃擴大在華投資,超過三分之一的企業選擇加快本地化進程,以此作為應對持續貿易緊張局勢的戰略性舉措。
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6日下午,德國聯邦議院進行了總理選舉第二輪投票。德國聯盟黨總理候選人弗里德里希·默茨在第二輪投票中獲得325票,超過所需的316票,當選新任德國總理。
歐陽利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德國各級政府對於中國最新發展的認知有所落後,部分原因是雙方的交流在新冠疫情期間有所中斷。「我不得不承認,由於過去幾年雙方的交流不夠充分,在德國,有些關於中國的認知已經過時了。」
他以汽車產業為例解釋道,很多中國OEM公司已經展現出強大的實力,過去幾年,它們的科技能力取得了飛速發展。為了讓德國社會對中國的認知有所更新,期待新一屆德國政府儘快派出高級別代表團來華訪問。「這將有機會為雙方經濟關係開闢新的篇章。」他還表示,希望德國新政府能夠把中國當作合作夥伴。
歐陽利文表示,德國商會自始至終反對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徵收高額關稅,歡迎歐中就設定中國產電動汽車最低價格進行談判,並讚賞雙方為化解爭端所做的努力。同時,他強調,當在貿易問題上出現分歧時,雙方應該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以坦率務實地解決問題。
談及美國對歐盟加征的關稅,他表示,這無法在短時間內促使德國企業對美投資激增。一方面,很多大型德國企業早已在美國布局,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業往往缺乏對外投資的資金或人力。因此,他呼籲美歐在90天關稅暫停期後儘快找到解決方案,以避免各方陷入雙輸的局面。

歐陽利文。資料圖
期待妥善解決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
《21世紀》:據「玉淵譚天」4月13日消息,中歐雙方團隊已就電動車談判開始接觸。你對這一進展有何評價?
歐陽利文:雙方均表現出認真尋求解決這一不幸狀況的意願,這對德國工業而言是個好消息。我們德國商會從一開始就明確反對引入關稅,並對此立場表達得非常清晰。我們深知,這不僅損害了雙邊關係,也傷害了在華經營的德國汽車企業的巨大利益。因此,我們歡迎並讚賞為解決這一問題所採取的任何措施,並樂於為此盡我們所能。
《21世紀》:從更廣泛的角度看,當中歐之間出現貿易摩擦時,你期待雙方能夠以怎樣的態度解決?
歐陽利文:保持溝通非常重要,儘管貿易關係有時因專業術語顯得技術性強,常常只有貿易專家和律師能完全理解。但人際關係同樣關鍵。因此,面對面地坐下來,坦誠討論這些敏感話題十分必要。
《21世紀》: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4月9日,美國宣布對不採取報復性行動的國家實施90天關稅暫停。10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同意將原定於4月15日針對美國關稅的反制措施暫停90天。你如何評估美歐之間爆發全面貿易戰的可能性?
歐陽利文:關於90天後的事態發展,我們只能進行推測。我認為,這對所有相關方而言可能都是一個不利的局面。這不僅推高了美國消費者的生活成本,也讓作為全球供應鏈一部分的許多中小型公司陷入困境。因此,儘早找到解決方案對各方均有益,包括許多在歐洲或美國市場開展業務的中國企業。
《21世紀》:考慮到關稅影響,德國企業是會增加在美國投資,還是加快多元化布局?
歐陽利文:我不是最適合討論德國對美投資的人選,但我在這一行業工作了二十多年,我的觀察是,德國在美國的投資存量已經在過去取得了顯著增長。例如,德國汽車企業在美國大力投入人才培養。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能在短時間內讓德國企業對美投資快速增加呢?雖然我不是德美商業關係專家,但我認為,德國在美國的投資很可能已達到一定平台期,要再上一個台階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尤其考慮到許多大型德國企業已在美國或中國積極布局,而眾多中小型企業,儘管備受關注,往往還是缺乏在全球多個市場投資的資金或人力。因此,我認為保持現實的態度才是明智的。
德企應更新對中國市場的認知
《21世紀》:讓我們轉回中國市場。根據你們最近的調查,德國企業目前在中國市場上的經營狀況如何?它們準備維持、擴大還是減少在中國的業務?
歐陽利文:我們觀察到,在華德國企業並無撤離意向。德國公司對中國市場的忠誠和承諾是存在的,我們去年年底的商業信心調查以及剛剛發布的快速調查都證明了這一點。這些調查也顯示出德國企業繼續投資中國市場的計劃。這是對雙邊商業關係堅定承諾的明確信號。我們希望看到更多德國企業來中國尋找投資和商業機會。如前所述,真正有幫助的是營造一個更有利於全球貿易和投資的環境。當前,美國掀起新一輪關稅戰並招致全球夥伴採取相應反制措施,這無助於構建更有利的投資環境。
《21世紀》:考慮到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漲,你是否認為中國仍然是德國企業眼中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目的地?
歐陽利文:工資只是任何特定情況下運營成本的一個要素。我們還需要考慮生產力的提升、投資的回報、股權的投資以及技術進步。在中國各地,德國企業的投入取得了相應的回報。德國公司很欣賞當地勞動力市場提供的人才。因此,不應只關注工資發展。整體情況才是真正重要的。
《21世紀》:剛剛發布的報告顯示,儘管面臨關稅挑戰,但一半的受訪德國企業仍在努力擴大對華投資。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歐陽利文:我們在去年12月發布的商業信心調查報告中進行了更深入的分析,我們發現德企增加在華投資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中國市場競爭激烈,這推動德國企業出於成本考慮,進一步深化在華價值鏈。其次,考慮到未來可能的供應鏈中斷,由於關稅或物流等各種原因,如在疫情期間看到的那樣,德國企業傾向於「在中國為中國」運營,並盡量減少對美國或歐洲關鍵供應鏈的依賴。最後,中國是一個重要的市場,不僅規模龐大且增長潛力仍在,在全球範圍內表現亮眼。因此,基於我們對全球市場的研究,我們建議德國企業不僅要認真對待中國市場,而且要繼續在這裡投資。
《21世紀》:如果拉長時間維度到過去40年,你認為中國企業自改革開放以來實現了怎樣的成長?中國企業的崛起對德國在華企業意味著什麼?
歐陽利文:中國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以汽車行業為例,中國製造商在質量和技術創新上進步顯著。我們在機械、可再生技術等領域也看到了類似趨勢。這是一個發展迅速的市場,有時快到我們在德國甚至歐洲的合作夥伴難以完全察覺或理解。因此,作為商會,我們的職責之一就是向德國的企業和機構傳遞並解讀這些趨勢。
《21世紀》:如今,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中國市場站穩腳跟,你會給德國企業哪些建議?
歐陽利文:我們會建議德企多多關注中國市場,不僅如此,中國值得它們深入觀察和了解。遺憾的是,疫情讓許多聯繫中斷,這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脫節。我們正在努力說服德國的合作夥伴,讓它們看到現在是重新認識中國的好時機,因為近幾年中國發展非常迅速。
望德國新一屆政府儘快派團來華訪問
《21世紀》:你預計德國新一屆政府在對華經貿關係問題上的核心立場會是怎樣的?
歐陽利文:顯然,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德國新一屆政府才剛剛組建。目前我們所了解的只有聯合執政協議中的內容——這是一份公開文件。確實,該協議釋放出強烈的跨大西洋合作信號。但我認為,應該給予新一屆內閣一個機會。這屆政府中有相當數量的新任部長,包括不少新面孔。我們應當給他們一個機會,看看他們對雙邊經貿關係的看法。毫無疑問,作為商會,我們有責任與這些新部長和政府高級代表展開對話,共同探討未來的發展方向。我更多地把它看作是機會大於威脅。據我們所知,中方的合作夥伴也願意推動雙邊關係取得進展。
《21世紀》:那你對新一屆德國政府有何建議?
歐陽利文:我只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建議:親自來一趟中國,到北京、上海、廣州看看,了解一下新時代的中國是怎樣的。要積極交流,不僅要與在華的德國企業互動,也要接觸那些發展迅速、極具吸引力的中國科技企業。
《21世紀》:簡而言之,你覺得兩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能否進一步擴大?
歐陽利文:是的,這是可能的。我在談及貿易數據時通常會比較謹慎,特別是在商品貿易方面。首先,我們不能忽視服務貿易。其次,我們還需要看到整個動態,分析投資流動,如德國企業在華投資情況,反之亦然。如果你問我,在中德經濟關係中,哪方面潛力最大?那無疑是中國的潛力,中國對德國的投資有望進一步增長。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