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還在迴音中盤旋,美國普通人卻已在貨架前默默掏出了更多的錢包。
當地時間4月9日,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公布的一項民調數據顯示,72%的受訪者認為加征關稅將在短期內傷害美國經濟,53%則表示長期也難逃打擊。這不是「某些人」的杞人憂天,而是美國民眾對自己總統經濟政策最直白的投票。
關稅政策正在傷害美國人自己的錢包
民調分析師蒂姆·馬洛伊冷峻點評道:「絕大多數美國人已經認識到,關稅是對經濟的沉重一擊。那麼,時間會治癒這道傷口嗎?大多數人並不這麼認為。」
的確,對於街頭巷尾的美國人來說,這道「傷口」早已具體而微地體現在每一筆賬單上。47%的受訪者稱最擔心的問題是食品和消費品價格上漲,另有20%關注住房或租金負擔,而這類支出恰恰是關稅政策的第一波受害者。更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已經推遲購買傢具、電器等大件商品的計劃,所謂的「經濟信心」早已被價格標籤撕得粉碎。
另一家機構——美國領航者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55%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反對特朗普加征關稅,59%認為美國經濟正在惡化,而去年12月這一比例還只是37%。換句話說,僅僅幾個月,經濟悲觀情緒就像瘟疫一樣迅速蔓延開來。而62%的受訪者對自己未來幾個月的財務狀況感到憂慮,這已不是風聲鶴唳,而是實打實的民生風暴。
從廚房到車庫,一切都在變貴
另一項由路透社與益普索集團聯合開展的線上民調結果,更是讓人看清了美國消費者眼中的未來圖景——一個充滿漲價標籤的夢魘。超過七成受訪者認為在未來半年內,手機、汽車、日用消費品、家電乃至農產品都會漲價:
77%受訪者預計手機等電子產品將漲價;
73%認為汽車和日用消費品價格會上升;
72%預測家用電器漲價;
70%預計新鮮農產品會更貴;
62%擔心房屋維修成本上漲;
56%認為奶製品將變成「奢侈品」。
簡單來說,從廚房到車庫,從冰箱到屋頂,美國人的生活正全方位迎來「價格通脹化」。
專家警告:這不是政策,而是經濟版「跳海」
當這些數字擺在眼前,就連曾在白宮中樞運轉的官員也坐不住了。美國前財長珍妮特·耶倫4月10日在接受cnn採訪時直言不諱:特朗普政府的經濟政策,是她所見過「最嚴重的自我傷害」。
她特別指出,僅加征關稅一項,就可能導致美國家庭年均支出增加近4000美元。這個數字不是抽象的,而是每一張超市小票上的多出一美元、兩美元,日積月累,最終砸在家庭賬本上的沉重現實。
經濟不確定性正在撕裂市場信心。耶倫進一步警告稱,在這種政策導向下,美國經濟滑入衰退的風險正在上升。
耶倫不是孤聲吶喊。哈佛大學教授、另一位前財長薩默斯8日也發出警告: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令美國失去200萬個就業崗位。在全球化時代,特朗普拿起的這把關稅大刀,看似對著外敵,實則已割裂了美國自身的經濟肌理。
金融圈動向:華爾街不是傻子,撤退早已開始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這些民調公布的同一周,高盛集團突然撤回了此前對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預測,表面上看是因為特朗普「暫緩徵收部分關稅」的姿態釋放了善意,但華爾街的判斷從來不會止於表象。
撤回,不代表看好,而是意味著行情已經搖搖欲墜,貿然預測「衰退」反而會引發踩踏。資本市場的微妙操作,其實正暴露出對特朗普政策的深層疑慮:沒有人願意陪總統一起賭這個可能輸掉國家信用的局。
美國的敵人不是中國,而是自己開的那一槍
歷史證明,打貿易戰從來不是脫困的捷徑。英國搞「自廢武功」的脫歐,美國如今玩「經濟自焚」的加稅,本質上是一場由民粹煽風點火、由政治家搬演的全民困局。
特朗普可以繼續用「強硬」包裝退縮,用「反擊」掩蓋政策空洞,但數據不會說謊:超過半數美國人對他「偉大貿易計劃」的耐心已經耗盡。接下來,除了市場暴跌和民意反噬,他還能收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