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首爾站的電視屏幕里,播放關於憲法法院維持對總統尹錫悅2024年12月3日宣告實施戒嚴的議會彈劾動議的新聞。(視覺中國/圖)
2025年4月4日上午,韓國首爾憲法法院內外,籠罩在冰點以下的寒意中。上萬名警察封鎖道路,市中心如臨大敵。
當地時間11時22分,憲法法院的審判廳內,當「8:0」的全票通過結果公布,隨著法槌聲落,韓國總統尹錫悅因「嚴重違憲」被正式罷免。法院外,反尹派民眾爆發出歡呼聲,而挺尹派支持者則高呼「司法不公」。現場一度混亂。
宣判過程向公眾全程電視直播。鏡頭中,尹錫悅未現身法庭,而是留在漢南洞官邸等待。
這場判決不僅終結了尹錫悅的政治生命,也讓他成為繼朴槿惠之後,第二位被彈劾下台的總統。再次印證了韓國政壇「青瓦台魔咒」的宿命輪迴。
值得關注的是,尹錫悅案成為旁聽席位競爭最激烈的彈劾案。
據韓國當地媒體報道,法院僅開放20個公眾旁聽席位,申請人數超過9.6萬。上一次競爭最激烈的是朴槿惠彈劾案,當時有1.9萬人爭奪24個旁聽席位。
外界認為,罷免尹錫悅終結了一場憲政危機,卻難言勝利。韓國社會仍需面對司法信任缺失、政壇對立加劇、國際形象受損的長期挑戰。
「如今韓國面臨著外憂內困的局面,國內經濟增長乏力,又逢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大棒,令韓國經濟雪上加霜。」研究韓國政治專家王亞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過去3個多月里,因韓國政壇走向不明,政府高層與世界多個國家的溝通近乎停滯。「就連特朗普都不接韓國方面電話,不願與其交流。」
而尹錫悅下台後,韓國能否走出政治循環的泥潭,仍然是未知數。
8:0的審判
判決書由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讀。8名法官一致認定尹錫悅「嚴重違反憲法和法律」,宣布彈劾案成立。
憲法法院的判決書直指尹錫悅三大違憲行為:未經合法程序宣布緊急戒嚴、動用軍警封鎖國會並企圖逮捕議員、侵犯立法機關權力。判決強調,2024年12月3日的戒嚴令既無「國家緊急狀態」的事實依據,也未經過國務會議批准程序,屬於「嚴重破壞憲政秩序」。
法庭還駁回了尹錫悅方面關於「彈劾程序違法」的辯護。儘管國會最初在彈劾理由中提及「內亂罪」後又撤回,但法官認為核心指控證據確鑿,程序瑕疵不影響彈劾合法性。
在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畢穎達教授看來,韓國憲政秩序穩定是憲法法院的核心任務,如果此次彈劾被駁回,不排除尹錫悅再次動用戒嚴手段的可能性,屆時韓國的憲政秩序將面臨崩塌風險。他表示,憲法法院的法官會從維護憲政秩序、社會穩定的角度來考慮判決。
這一判決終結了持續111天的政治風暴。3個多月以來,韓國憲法法院對彈劾案舉行了11場辯論,傳喚了16名證人,尹錫悅出席了多場辯論。
「這場憲法判決推遲了很長時間,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韓國政治極化的現象。」王亞飛分析,憲法法院在平衡進步派和保守派的勢力,試圖維持自身的中立地位。這是一場有些延遲的政治糾偏。
實際上,彈劾案宣判前,韓國社會已陷入極端對立中。
支持和反對尹錫悅的民眾連日來持續走上街頭舉行大規模集會示威,雙方針鋒相對,對抗情緒蔓延。另外,政治陣營矛盾已成為阻礙韓國社會團結的更重要原因。
「韓國的問題根源在於民主體制不健全,以及傳統政治文化和現代政治制度之間的磨合出現了問題。」王亞飛表示,根據韓國的政治制度,總統許可權非常大,受到的約束比較小。「亂象背後,總能看到總統權力失衡與制度文化錯位的影子。」
尹錫悅被罷免後,需離開位於首爾漢南洞的總統官邸。
不少媒體預測,他可能返回其位於瑞草洞的私宅,但不確定會否在當天立即離開官邸。前總統朴槿惠在憲法法院宣判後,第三天才離開青瓦台,前往位於三成洞的私宅。
根據韓國《前任總統禮遇法》,總統如果因彈劾被罷免,將失去任滿卸任情況下可享受的退休金、辦公室、配備車輛和秘書等待遇,只能獲得最基本的警衛安保。
當地時間2025年4月4日,韓國首爾漢南洞,警察包圍了總統尹錫悅支持者聚集的地方,支持者們為尹錫悅加油,希望其彈劾得到推翻。(視覺中國/圖)
「最戲劇化的總統」
尹錫悅的崛起與隕落,被外界輿論稱為「韓國憲政史上最戲劇化的總統」。
時間倒回2024年12月3日深夜,尹錫悅下達了韓國近40年來的首次戒嚴令。
707特種部隊空降國會,軍警封鎖大樓,逮捕名單上甚至包括執政黨黨首韓東勛——這位曾與他並肩調查前總統李明博的「心腹」。
然而,短短3小時內,190名議員翻牆進入國會,全票通過解除戒嚴決議。尹錫悅的「鐵腕」被民主程序反噬,戒嚴令淪為一場「鬧劇」。
這場風暴的導火索,是尹錫悅對在野黨推動「金建希特檢法」的極端反應。
2024年,在野黨曝光她收受名牌包、干預人事任命甚至涉嫌學術造假,推動「金建希特檢法」。尹錫悅為此行使25次總統否決權,創下韓國民主化以來紀錄。
韓國不少民眾嘲諷:「當年送總統進監獄的檢察官,如今成了護妻狂魔。」尹錫悅支持率從當選時的48%暴跌至11%。
尹錫悅的崛起,被視為韓國法治的勝利。
2016年,他作為「親信干政門」特檢組長,將朴槿惠、李明博兩名前總統送入監獄,被文在寅破格提拔為檢察總長。
然而,這位「政治素人」在2022年以0.8%的優勢當選總統後,迅速展現出與體制的格格不入。
他的執政風格充滿27年檢察官生涯的固執:面對貨運工會罷工,他直接定義為「非法」並強制鎮壓;醫療改革引發萬名醫生罷工,他堅持擴招政策,稱「不能重蹈歷屆政府妥協的覆轍」。
王亞飛研究韓國政治多年。他發現,韓國的傳統文化中,存在不寬容的因素,韓民族性格剛烈、極端。體現在對不同政治勢力、政治對手不寬容,現政權和前政權之間的報復政治、清算政治由來已久。
這種非黑即白的思維,讓韓國政壇對話淪為「各說各話」——上任720天才首次與最大在野黨黨首李在明會談,結果不歡而散。
更致命的,是尹錫悅對「小圈子」的依賴。
王亞飛舉例,韓國的政治制度存在根深蒂固的 「三個緣」,即血緣、地緣、學緣,這些聯繫促成了一種特殊的政治現象。
王亞飛表示,尹錫悅幾乎所有的幕僚、重要閣僚,都和他有千絲萬縷的個人關係,例如,戒嚴事件的幾個核心人物都和他一樣出身忠岩高中,一度令這所名校非常難堪。
「尹錫悅從宣布戒嚴到被國會彈劾,他的政治生命基本結束,彈劾案宣判後塵埃落定,徹底成為棄子。」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旻表示,2023年至今的一系列政治動蕩,使韓國的政治分裂和極化更為嚴重。「保守的更保守,進步的更進步,最後變成了一種『敵人思維』,而不是『是非思維』。」
如今,失去司法豁免權的尹錫悅將直面審判。
4月14日,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將開庭審理其內亂罪,若罪名成立,最高可判死刑。
在王亞飛看來,韓國刑法規定叛亂罪最高可判死刑。但是,尹錫悅被執行死刑的概率並不大。按照慣例,尹錫悅在服刑期會被下一任總統特赦。「韓國歷史上被判刑的總統,最後都得到了特赦,他也不會例外。」
當地時間2025年4月4日,韓國首爾,尹錫悅彈劾審判的結果在電子大屏幕上直播。(視覺中國/圖)
60天「大選」倒計時
根據韓國憲法,總統缺位後須在60天內舉行大選。
「尹錫悅下台,給韓國政治亂局畫上了一個逗號,起到了暫時休止符的作用,各方很快就會投入到下一屆總統選舉當中。」王亞飛說。
他對接下來的大選氛圍表示擔憂。在過去三個月里,是進步和保守的博弈,還夾雜著極端保守勢力(極右翼)「興風作浪」。在接下來的總統大選期間,政治對立的現象可能會繼續,。「不同政治傾向的群體和政治勢力會出現新的分化,但好在回歸了正常的政治表達渠道。」
2022年以0.73%劣勢敗選後,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被視為「最接近青瓦台的人」。
近期,李在明高調會晤三星會長李在鎔,釋放「親企業」信號,並承諾改革住房與教育政策以吸引中間選民。然而,其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的案件,仍在最高法院審理中。
儘管二審改判無罪,但終審定罪,李在明將喪失參選資格。
按照目前的局面,畢穎達認為李在明勝當的概率大。因為其在黨內的地位高,黨外支持率也遙遙領先。他表示,在大選前,可能會出現對李在明不利的爆料或突發事件,但其經歷了多個官司都化險為夷,應對能力不容低估。
值得關注的是,保守派試圖以「穩定優先」,吸引對政治動蕩失望的群體。
但韓國民調顯示,保守派候選人金文洙、洪准杓等人的支持率合計不足30%,遠低於李在明。
「提前大選的情況下,保守陣營並不是完全沒有勝算。」在李旻看來,現在支持率遠遠落後李在明,是因為幾位候選人分散了支持者,一旦確定唯一候選人,韓國三成的保守傾向選民會為其投票。這部分是「鐵票倉」,再加上一部分中間選民,實際上可以一戰。
據了解,韓國選民結構呈現「三三制」(三成保守、三成進步、四成中間),中間派態度成勝負關鍵。近期,首爾大學一項調查顯示,45%中間選民尚未決定投票意向,選舉仍存變數。
不少受訪專家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由於司法風險與保守派反撲,「誰能當選韓國總統」,仍可能改寫劇本。
王亞飛觀察到,目前韓國尚沒有出現具有堅定政治決心和巨大政治魄力推進改革的總統候選人。他舉例,在尹錫悅彈劾事件期間,民主黨一度表現得相當急躁、反覆彈劾代總統,讓很多韓國民眾大跌眼鏡,甚至引起了支持率的下滑。韓國政治改革仍然困難重重。
尹錫悅下台後,社會撕裂是否會有所緩和?
在王亞飛看來,這主要取決於參與政治選舉的人如何表達自己的主張。「是靠撕裂民意來獲取支持,還是靠凝聚民意來獲得支持。」
當地時間2025年4月4日,韓國光州,市民閱讀特刊,內容是憲法法院宣布了對尹錫悅的彈劾判決。(視覺中國/圖)
南方周末記者 王瑭琳
責編 姚憶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