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政壇再度陷入風暴。
2025年3月,韓國總統尹錫悅正面臨彈劾危機,第一夫人金建希因涉嫌受賄遭調查,而前總統文在寅的女兒文多惠突然被檢方起訴,指控其收受利益。
隨著案件曝光,尹錫悅政府的策略再一次進入公眾視野:藉助文在寅家族的案件製造輿論混亂,試圖轉移外界對其自身危機的關注。
這一系列事件不僅讓韓國政壇陷入三方博弈,也重現了所謂「青瓦台魔咒」的宿命。
尹錫悅的彈劾危機與妻子調查:多重困局
2025年3月末,韓國憲法裁判所(憲法法院)正緊張地進行著尹錫悅彈劾案宣判前的最後準備,進入了倒計時階段。
尹錫悅的彈劾案核心指控集中在所謂「戒嚴事件」,他被認為在司法領域存在權力干預嫌疑。
與此同時,尹錫悅的妻子金建希捲入多項腐敗指控,其中包括收受名牌包包和非法利益交換。
3月20日,韓國國會高票通過了「金建希常設特檢案」,試圖繞開總統職權保護機制,對其展開全面調查。
雙重壓力讓尹錫悅政府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面對彈劾即將進入關鍵判決,尹錫悅政府突然將矛頭指向前總統文在寅的女兒文多惠。
3月25日,韓國檢方指控,文在寅女兒文多惠涉嫌在父親任期內受賄,利用政治資源換取利益,已被立案調查。
這一案件的曝光,被認為是尹錫悅試圖轉移公眾關注的策略。
尹錫悅希望通過將文在寅家族拖入風波,削弱在野黨對彈劾案的支持力度,同時為自己爭取喘息空間。
文在寅父女案件:青瓦台魔咒的延續
文多惠受賄案件的出現,讓公眾對文在寅的政治遺產產生質疑。
文在寅曾被認為是韓國政壇的「例外」,因其卸任後保持著相對良好的形象。
然而,文多惠的指控讓這種印象受到挑戰。
尹錫悅政府的舉動顯然意在將文在寅拖入政治漩渦,進一步加劇韓國政壇的內鬥。
這場政治風波再次喚起了韓國政壇的「青瓦台魔咒」。
從朴槿惠因「親信干政」案被彈劾入獄,到李明博因貪腐案被判刑,再到盧泰愚和全斗煥因軍事政變及貪腐問題遭清算,韓國歷任總統幾乎都難逃卸任後的政治清算。
文在寅雖曾被認為例外,但當前的情況表明,這一宿命依舊難以打破。
在野黨的困境與博弈
作為韓國在野黨領導人,李在明同樣深陷法律糾紛。
儘管3月26日,韓國首爾高等法院對韓最大在野黨黨首李在明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案作出二審宣判,推翻一審判決(一年監禁緩刑兩年),判定李在明無罪。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的政治道路就光明了。
在野黨推動彈劾尹錫悅的同時,也要面對文在寅家族案件的曝光,這讓其陷入兩難困局。
在野黨必須在金建希案和文多惠案之間尋找平衡。
如果區別對待兩者,很可能被公眾認為雙重標準,影響黨派形象;而全面攻擊尹錫悅政府又可能拖累自身,尤其是文在寅的政治聲望受損,將削弱在野黨的政治根基。
這種相互牽制,讓韓國政壇的鬥爭愈發激烈。
三方博弈與韓國政壇的未來
當前局勢已演變為尹錫悅、文在寅家族以及在野黨之間的三方博弈。
尹錫悅希望通過製造政治混亂擺脫彈劾危機,但文多惠案件的證據是否確鑿仍存疑。
相比之下,金建希的受賄指控證據更加實錘,且她本人已承認部分事實,這使得尹錫悅的策略未必能夠完全奏效。
與此同時,在野黨面臨政治抉擇,既要繼續推動尹錫悅的彈劾案,又要應對文在寅家族案件可能引發的負面影響。
李在明的選舉法糾紛進一步加劇了在野黨的困境,整個政壇陷入政治清算與權力鬥爭的惡性循環。
而文在寅家族案件的爆出,也讓部分民眾對在野黨政治清算的合理性產生疑問。
這種社會分裂進一步加劇了韓國政壇的動蕩。
結語
韓國政壇的內鬥並非新鮮事,但當前局勢的複雜性尤為突出。
尹錫悅試圖用文在寅女兒的案件轉移困局,而在野黨則在彈劾案與自保之間艱難權衡,這種三方博弈已將韓國政壇推向新的動蕩。
「青瓦台魔咒」仍在延續,無論是尹錫悅、文在寅還是李在明,都無法完全擺脫政治清算的陰影。
韓國政壇如果無法從這種惡性循環中走出,勢必影響其政策穩定和國家發展。
這場政治博弈仍未結束,未來的走向如何,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青瓦台魔咒」難逃?韓國前總統文在寅父女被指涉嫌受賄|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