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徵碳稅,東南亞多國加速綠色發展

2025年03月27日07:10:18 國際 797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開徵碳稅,東南亞多國加速綠色發展 - 天天要聞

在印度尼西亞西爪哇省芝拉塔水庫拍攝的中企承建芝拉塔漂浮光伏項目。新華社記者 徐 欽攝

據泰國《曼谷郵報》近日報道,泰國在碳稅徵收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計劃針對石油產品徵收每噸200泰銖(約合5.94美元)的碳稅。近年來,越來越多東南亞國家擬徵收碳稅。專家分析指出,東南亞多國擬征碳稅,反映了這些國家謀求綠色發展的內在需求,也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匯聚發展中國家的積極力量。

開徵碳稅,提升企業競爭力

據《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報道,碳稅是對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徵稅的制度。其計算方法因國家而異,通過讓企業和個人根據排放量繳納相應稅費,促進保護環境和可持續利用資源。

今年2月,泰國內閣同意對碳排放徵收每噸200泰銖的碳稅,計劃於3月內啟征碳稅,以減少泰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應對全球變暖挑戰。此外,據泰國《曼谷郵報》報道,泰國正審慎考慮在其即將構建的碳排放交易系統中,允許企業運用碳信用額度來抵消高達15%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近年來,東南亞多國相繼開啟徵收碳稅的進程。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中最早徵收碳稅的國家,自2019年起開始徵收碳稅,並於2021年推出全球碳交易所。2024年初,新加坡新碳排放稅率生效:在2025年之前,年碳排放量超過2.5萬噸的企業每噸需支付25美元的稅款,在2019年至2023年,該項稅款為每噸5美元。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馬來西亞政府計劃在2026年之前對鋼鐵和能源行業徵收碳稅。印度尼西亞最早或將在2025年內實施碳稅。此前,印尼制定法律,規定每噸碳排放量徵收3萬印尼盾(約合1.8美元)的稅款。報道分析,東南亞國家引入碳稅,目的在於推動企業脫碳,提升國際競爭力。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劉阿明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近年來,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在實施碳稅方面動作積極。從國內需求來看,東南亞國家大多臨海,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較大,遭遇海平面上升等氣候異常現象更加頻繁,這些國家意識到脫碳的必要性。從外部壓力來看,東南亞國家大多為出口外向型經濟體,歐盟此前宣布,自2026年起正式啟動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對來自環境監管寬鬆國家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東南亞國家為提升本國企業應對碳關稅時的國際競爭力,通過徵收碳稅的方式鼓勵企業減少碳排放。此外,其他國家徵收碳稅的經驗表明,在政策得當的情況下,碳稅徵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較為可控,且能助推企業綠色發展,提升企業競爭力,東南亞多國政府有信心嘗試逐步實施碳稅。

多措並舉,推動綠色發展

近年來,東南亞國家在節能減排、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出多項努力。

在能源領域,東南亞多國對可再生能源發電保持高度重視。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分別位列全球光伏產品生產的第二、第四、第七和第九大國,東盟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光伏設備製造中心。印尼、泰國、越南、柬埔寨等多國加強對氫能開發的投入力度。泰國大力推動綠色能源投資,計劃5年內將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提升到50%以上,以此降低化石燃料發電比例。

在政府規劃領域,東南亞多國出台多層次的政策調控和激勵措施,以促進綠色發展。東盟提出綠色發展戰略,促進東盟國家清潔能源合作。目前,東盟10國中已有8個國家承諾,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在國家層面,新加坡2021年公布了「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為可持續發展設定目標。越南2021年批准「綠色增長國家行動計劃」,推動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推廣綠色生活方式。泰國政府鼓勵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吸引海外電動車公司在泰國投資生產。為推廣電動汽車,政府將電動汽車消費稅率從8%降至2%,有望幫助泰國減少超過24萬噸碳排。

「東南亞多國對綠色發展做出較為嚴肅的政府承諾,同時根據各國國情出台相應的綠色轉型鼓勵政策,吸引外國投資者在綠色轉型領域投資,並探索通過跨境購買電力,應對能源轉型中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不足的問題。」劉阿明分析,如今,東南亞多國擬陸續開徵碳稅,對推動本國綠色發展有多方面的積極作用。其一,徵收碳稅鼓勵企業尋求更加清潔的綠色減排能源技術和相關產品,有助於促進這些國家的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優化,推動東南亞多國的綠色經濟發展。其二,徵收碳稅一定程度上能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有利於政府獲得更多財政支持,用於綠色轉型發展。其三,以徵收碳稅為代表的節能減排政策,有助於激勵全國範圍內的環保行動。東南亞多國政府加強對綠色減排相關政策的宣傳,有利於提升公眾的環保意識,推動全社會形成節能減排的綠色發展理念。

積極行動,應對氣候變化

據世界資源研究所「氣候觀察」數據平台統計,東盟碳排放量佔世界總量的7%左右,能源行業發展、土地用途改變等是造成東南亞國家碳排放的主要原因,約佔到地區總排放量的71.79%。據國際能源署在2024年10月發布的報告估算,到2035年,東南亞能源需求增長幅度在全球僅次於印度。預計到2050年,其能源需求量將超過歐盟。

「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國際社會強調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即發達國家對氣候變化負有歷史責任,相比發展中國家更有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的能力來應對氣候變化,應率先應對氣候變化。但氣候變化對人類發展帶來的衝擊由全球共同承擔,東南亞國家受氣候變化帶來負面影響較為顯著,近年來日漸意識到氣候變化對本國利益帶來的損傷,在推動綠色轉型方面積極性不斷提高。」劉阿明認為。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異常氣象和海平面上升對東南亞等地區造成的影響較大,如果不及時採取應對措施,未來或將遭遇嚴重經濟損失。東南亞之所以推進引入碳稅,背景因素在於該地區對實現脫碳必要性的認識日益提高。

「東南亞國家作為發展迅速的發展中國家,有望在推動全球綠色發展進程中發揮更多積極作用。」劉阿明認為,一方面,東南亞多國對傳統化石能源使用量較大,近年來制定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積極探索從化石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如果這些目標如期實現,將使東南亞地區二氧化碳排放量顯著降低。另一方面,在電動汽車、光伏發電、水電等綠色轉型的關鍵領域,東南亞多國正在投入更多資源,提供更多政策扶持。這不僅有利於東南亞國家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將為全球綠色轉型貢獻力量。

隨著全球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領域的投資興起和東南亞國家綠色債券市場發展,東南亞國家綠色發展潛力很大。「東南亞推進引入碳稅,在綠色轉型領域有望吸引更多esg相關投資,為東南亞國家綠色發展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劉阿明說。(本報記者 高 喬)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3月27日第06版)

開徵碳稅,東南亞多國加速綠色發展 - 天天要聞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快來參賽!「2025山東省品牌建設知識競賽」5月10日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快來參賽!「2025山東省品牌建設知識競賽」5月10日正式啟動

「2025山東省品牌建設知識競賽」5月10日正式啟動社會公眾均可通過微信答題系統參賽在第九個中國品牌日來臨之際,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由山東省品牌建設促進會、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鳳凰網山東頻道等單位共同舉辦的「2025山東省品牌建設知識競賽」,將於5月10日正式啟動。本次賽事活動線上進行,屆時社會公眾均可通過手機...
深觀察丨美國貿易逆差的兩大真相 - 天天要聞

深觀察丨美國貿易逆差的兩大真相

美國商務部下屬的經濟分析局和人口普查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3月國際貿易逆差較2月大增14%,達到創紀錄的1405億美元,遠超外界預期。美國經濟分析局網站截圖3月貿易逆差爆表,是因為美國企業在美政府全面徵收「對等關稅」之前抓緊增加了商品進口。具體來看,3月進口總額飆升4.4%,達到4190億美元;其中,貨物商品進口...
民調破四成,李在明領跑 - 天天要聞

民調破四成,李在明領跑

文︱陸棄韓國大選的天平,正悄然傾斜。5月8日,韓聯社援引四家民調機構聯合發布的數據稱,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以43%的支持率穩居第一。這位在2022年敗選後未曾退場的「進步派頑將」,如今帶著更強的政治籌碼捲土重來,正將韓國政壇的保守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