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法新社記者提問時,以一句「有關具體情況請向主管部門詢問」巧妙避開了對長江和記集團出售巴拿馬業務事件的直接評論。
這一回應看似簡單,卻暗含深意,既體現了中國外交的嚴謹與剋制,也展現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原則與智慧。一、原則:反對經濟脅迫,維護公平正義毛寧在回應中強調:「中方一貫堅決反對利用經濟脅迫、霸道霸凌侵犯損害他國正當權益的行為。」
這一表態並非空泛的外交辭令,而是中國長期以來在國際舞台上的核心立場。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一些國家頻繁以「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為由,對其他國家實施單邊制裁或經濟脅迫,嚴重破壞了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
中國作為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推動者,始終堅持多邊主義,反對任何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長江和記集團事件之所以引發關注,正是因為其背後可能涉及複雜的國際政治博弈。中國政府的表態,既是對國際社會的一種警示,也是對本國企業合法權益的有力維護。
二、智慧:外交與經濟的邊界清晰毛寧的回應中,一句「請向主管部門詢問」看似輕描淡寫,實則體現了中國外交的智慧。外交部的職責在於闡述國家的外交政策和立場,而非介入具體的經濟事務。這種回應方式既避免了對外交部職責的過度延伸,也體現了中國政府各部門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的治理體系。在全球化背景下,經濟問題往往與政治問題交織在一起,如何在國際輿論場中保持清醒和剋制,是對一個國家外交智慧的考驗。中國在這一事件中的處理方式,既展現了大國的成熟與穩健,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借鑒。三、格局: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挑戰與機遇長江和記集團事件折射出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面臨的複雜國際環境。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然而,這一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中國企業常常面臨來自西方國家的政治壓力和輿論質疑。中國政府在處理此類事件時,既要保護本國企業的合法權益,又要維護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這無疑是對中國外交智慧的重大考驗。從長江和記事件來看,中國政府的應對方式既體現了對國際規則的尊重,也展現了對本國企業的堅定支持。四、未來:中國外交的「新常態」長江和記集團事件只是中國外交面臨的一個縮影。未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角色將更加重要。中國將繼續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外交將始終堅持原則與智慧並重,既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又積極推動國際合作。正如毛寧的回應所展現的那樣,中國外交的「新常態」將是更加成熟、穩健和富有智慧。總之,長江和記集團事件不僅是一次外交回應,更是中國外交原則與智慧的集中體現。毛寧的回應既展現了中國政府的成熟與剋制,也體現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堅定立場。在未來的國際舞台上,中國將繼續以負責任的大國姿態,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歡迎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