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台當局的日子可謂是如坐針氈,美方的一系列舉動,讓賴清德深刻體會到了什麼叫「現實的骨感」。
先是美方頻頻向台當局索要「保護費」,妄圖把台積電變成「美積電」。
就比如,特朗普提名的美軍二把手、准副防長科爾比,直白地表示,台當局應該付出更多努力提升軍事能力,甚至建議將「防務支出」提高到gdp的10%。
特朗普提名的美軍准副防長科爾比
而科爾比近日的一番話,更是給了賴清德當頭一棒。
科爾比直接說了一句大實話,稱台灣並非美國「生死攸關」的利益,「保台」可能付出的成本要遠大於所獲得的利益,甚至還會激化與中方的關係,得不償失。
這無異於公開承認,台灣在美方眼中,不過是一顆隨時可以捨棄的「棋子」。
自特朗普重掌大權後,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悄然生變。
在過去,美國長期奉行「以台制華」戰略,不斷在台海問題上興風作浪,把台灣地區當成遏制中國大陸發展的重要籌碼。
但如今,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捲土重來,作為一個商人出身的政客,特朗普首先考慮的必然是利益。
美方的態度為何會出現這種變化?說到底,還是中國現在的實力上來了,美方不得不去重新評估之前的戰略安排。
美國總統特朗普
故而,特朗普若是為了所謂的「保台」承諾,而與中國大陸發生「正面衝突」,很可能付出慘重代價,這顯然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特朗普團隊內部在台灣問題上的態度也並非鐵板一塊,儘管仍有一些頑固派執迷不悟,妄圖繼續在台灣問題上挑釁中方,但理性的聲音也在逐漸增多。
像科爾比這樣的高官表態,就反映出美國內部開始重新審視在台灣問題上的戰略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爆料,雖然特朗普表面上對台灣問題不置可否,但在其第一任期內,卻將所謂「2019年台北法案」簽署成法。
這一行為看似矛盾,實則是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玩弄「兩面派」手法的體現。
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
一方面,美國想通過一些表面動作安撫民進黨當局,向島內」台獨」分子釋放錯誤信號;另一方面,又不敢輕易與中方「攤牌」,以免損害自身利益。
但無論美國在涉台問題上的態度如何轉變,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始終堅定不移,中國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這一立場一以貫之、明確無誤。
並且,美國政府應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在處理涉台問題上,要思之再三的慎重,不要做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的錯誤之舉。
不過,特朗普執政時期,或許會成為中國大陸解決台灣問題的關鍵節點,畢竟,特朗普對利益的看重,可能使他在台灣問題上更加謹慎。
賴清德
但同時我們也必須保持清醒,無需對美國抱有任何幻想,要時刻做好應對各種情況的準備,以堅定的決心和強大的實力,推動台灣問題的最終解決,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