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連發三次警告後,特朗普「親信」對台海變了口風

2025年03月16日17:30:15 國際 5322

中方就台海問題一連發出三次警告後,究竟有沒有起到作用?與此同時,特朗普親自提名的美軍高官,也在台海問題上變了口風,這是否意味著美方未來的對台政策會出現重大改變呢?台當局是否應該意識到,美國的真面目到底是什麼呢?

近日,「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表示,美國不僅會加大對台軍售,還要加快交貨,特別是在非對稱作戰武器方面

中方連發三次警告後,特朗普「親信」對台海變了口風 - 天天要聞

(谷立言稱,努力加快對台軍售交貨期程)

此話一出,被不少人解讀為是美國要加大對台支持力度的「宣言」,不過也有聲音認為,這是提醒台當局,要準備更多的「保護費」,畢竟不久前,美方才要求台灣將防務費用提升至gdp的10%。

但不論如何,對於他的錯誤論調,我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馬上發出嚴正警告:台灣問題可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這就像是給美國下了最後通牒,別在台海點火,否則後果自負。

 

中方連發三次警告後,特朗普「親信」對台海變了口風 - 天天要聞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駁斥美方言論)

這並不是中方首次強調台海的重要性。日前國台辦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大陸方面雖然願意以最大的誠意爭取和平統一,但倘若「台獨」勢力不斷挑釁,突破紅線,大陸必將採取果斷措施。

與此同時,近期解放軍在台灣西南海域進行了一次無預警實彈射擊演訓,給台當局敲響了警鐘。如此動作,正是為了彰顯大陸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信心與力量

 

中方連發三次警告後,特朗普「親信」對台海變了口風 - 天天要聞

(此前解放軍在台海周邊海域演習)

可以看到,從提醒美方停止干涉台海,到再次重申在該問題上的立場,再到用實際的實彈射擊演習,震懾台當局,我們已經在多個層面做好了解決台海問題的準備。這其中映射出的信號,也正是在警告台當局和外部干涉勢力,不要在我們划下的紅線上試圖挑釁

就在我們做出這一連串警告舉動後,能發現美方的態度馬上出現很大轉變。被提名美國防部負責政策的副部長科爾比,在國會任命聽證會上,對台灣的定位有了顯著變化。他直言不諱地指出:台灣對美國而言並非「生死攸關」的事。此外,科爾比還提醒稱,加強對台關切,會擴大與中國的矛盾。

 

中方連發三次警告後,特朗普「親信」對台海變了口風 - 天天要聞

(科爾比重新定義台灣對美國意義)

從他如此耐人尋味的表態中,能看出三點:

第一,折射出美國對台政策的複雜性,也揭示了中美關係的緊張程度已達到一個極限。美方所謂「協防台灣」的承諾,並非堅若磐石,而是夾雜著太多的戰略考量和利益權衡。

第二,從他的態度轉變可以看到,大概率是我們的實質性警告起到了作用,所以他在接受任命時,才會馬上改口,透露美方不能干涉該問題

第三,從更大的角度來看,科爾比是被美國總統特朗普所提名的,是其親信之一,因此他的態度,可能也代表了特朗普的態度,說明現在的美國確實不願意在台海問題上做任何糾纏,以免會出現一件事:激怒中國。

中方連發三次警告後,特朗普「親信」對台海變了口風 - 天天要聞

(科爾比的態度,大概代表著特朗普的態度)

外界不只是從科爾比的表態中看出端倪,目前還有台媒表示,自特朗普上任後,賴清德一直沒有和其進行溝通的「渠道」,而且想起當時特朗普就職時,台當局派去的所謂代表,也沒有獲得在現場觀看特朗普就職典禮的機會,這似乎已經能說明不少問題,特朗普應該會將對台政策作出「重大調整」,而這一調整方向,正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總的來說,我們對台海問題的態度和立場是一貫且堅定,反倒是美方經常改口,說出一些前言不搭後語的論調,而這正是美方只在乎自身利益的體現,對於美方這種表現,我們當然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可是對台當局來說,就要好好掂量一番,究竟要不要繼續將不切實際的幻想,寄托在不可靠的美國身上了。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快來參賽!「2025山東省品牌建設知識競賽」5月10日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快來參賽!「2025山東省品牌建設知識競賽」5月10日正式啟動

「2025山東省品牌建設知識競賽」5月10日正式啟動社會公眾均可通過微信答題系統參賽在第九個中國品牌日來臨之際,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由山東省品牌建設促進會、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鳳凰網山東頻道等單位共同舉辦的「2025山東省品牌建設知識競賽」,將於5月10日正式啟動。本次賽事活動線上進行,屆時社會公眾均可通過手機...
深觀察丨美國貿易逆差的兩大真相 - 天天要聞

深觀察丨美國貿易逆差的兩大真相

美國商務部下屬的經濟分析局和人口普查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3月國際貿易逆差較2月大增14%,達到創紀錄的1405億美元,遠超外界預期。美國經濟分析局網站截圖3月貿易逆差爆表,是因為美國企業在美政府全面徵收「對等關稅」之前抓緊增加了商品進口。具體來看,3月進口總額飆升4.4%,達到4190億美元;其中,貨物商品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