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出席慕安會與七國集團外長會後,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從德國飛往中東,訪問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
據新華社、央視新聞報道,這是魯比奧就任國務卿以來首訪中東。巴以、俄烏兩大衝突被認為是此行重點議程。尤其是美俄官員將於2月18日在沙特會晤討論烏克蘭問題,更使美國最高外交官此次中東行的關注度直線上升。
結成統一戰線
16日,魯比奧訪問第一站以色列,在耶路撒冷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會談,並舉行聯合記者會。
據悉,雙方討論了加沙局勢、伊朗等議題。
關於加沙局勢,內塔尼亞胡表示,美以正就一系列問題進行合作和協調,有「共同的戰略」。
他襲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措辭警告,除非哈馬斯釋放所有被扣押人員,否則「地獄之門」就會打開。
魯比奧也強調,哈馬斯必須被清除。
按照內塔尼亞胡的說法,雙方還討論了特朗普提出的「戰後加沙計劃」。
特朗普此前提出將加沙200萬居民外遷,由美國「接管」,未來將加沙打造成「中東的里維埃拉」,即海濱度假勝地。
魯比奧表示,這一想法「大膽」且推陳出新。內塔尼亞胡再次盛讚該計劃,並稱正與美國密切合作,共同實施這一計劃。
關於伊朗問題,魯比奧重申,伊朗永遠不會成為核國家,並稱其是中東最大的不穩定源頭。內塔尼亞胡表示,在美國的支持下,以色列將完成痛擊伊朗的任務。
輿論認為,繼內塔尼亞胡本月初訪美後,魯比奧訪問以色列是美以高層的又一次互動。雙方就對抗哈馬斯、戰後加沙計劃、伊朗問題等結成統一戰線。魯比奧到訪當天,特朗普還宣布已解除前政府向以出口相關武器的禁令,一批美製mk-84重型炸彈運抵以色列,都顯示特朗普政府對以色列的全力支持。
外界還注意到魯比奧訪以一大背景:加沙停火協議險些破裂、為期42天的第一階段停火即將結束而第二階段談判被推遲後尚未正式啟動。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丁隆指出,相比第一階段,第二階段談判將更艱巨。
一來,第一階段主要談「換人」,技術上相對容易操作。第二階段將涉及以軍撤離加沙、實現持久停火等更棘手問題,雙方要價會更高。
二來,外部環境已發生變化。自特朗普上台後,對以色列的支持和縱容可謂空前,並且拋出「接管」加沙計劃,深刻影響哈以雙方心態。魯比奧此次訪以就巴以問題表態強硬,明顯偏袒以色列,進一步破壞談判氛圍,將使停火前景、新一輪談判面臨更多變數。
結束以色列之行後,17日,魯比奧飛往第二站沙特,後續還將訪問阿聯酋。俄美官員將於18日在沙特舉行烏克蘭問題會議。
涵蓋三個層面
「這是美國國務卿上任後的一次常規性訪問,但在特殊背景下具有很深的意味,體現了美國對中東的高度重視,兼顧雙邊關係、地區戰略和全球考量。」丁隆說。
雙邊層面,三國都是美國在中東的重要盟友,說明美國有意在中東加強與盟友的關係。
地區層面,撮合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組成反伊朗聯盟,共同遏制伊朗;爭取在特朗普第二任期推動沙特與以色列建交。
全球層面,在烏克蘭危機升級三周年來臨之際,著眼加快解決俄烏衝突。
具體而言,第一站選擇以色列,一方面展現美國對中東最鐵杆盟友的堅定支持;另一方面關注巴以局勢,就巴以停火第二階段談判進行對錶。
第二站訪問沙特有兩大目標,一是為特朗普訪問沙特「打前站」,體現美沙特殊關係以及兩國領導層私交甚篤。二是就結束俄烏衝突有關事項與俄方展開談判,並為美俄元首會晤做準備。
「特朗普預計要在沙特與普京會面,可能會在結束俄烏衝突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第三站阿聯酋也是美國在海灣和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在特朗普第一任期,阿聯酋是第一個簽署《亞伯拉罕協議》、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的海灣國家。
同時,阿聯酋還是俄烏衝突的重要調停國,曾在促成雙方換囚等事宜中發揮作用。
此外,魯比奧訪問沙、阿兩國正值特朗普「清空」「接管」加沙提議引發爭議之際。埃及、約旦、沙特、阿聯酋等中東國家都表示反對。在此背景下,魯比奧此訪如何推動沙特與以色列建交、說動阿聯酋幫助完成《亞伯拉罕協議》均面臨挑戰。
美俄「相約」沙特
魯比奧此訪期間,美俄官員「相約」沙特討論烏克蘭問題被視為一大看點。
「舞台」在中東國家沙特,「主角」是「對家」美俄,「劇情」圍繞俄烏衝突,如此多元素交織的外交大戲賺足世界眼球。
首先,沙特何以為美俄接觸做東道主?
據參考消息報道,沙特方面不僅將主持會談,還將擔任調解人。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袁征認為,沙特作為第三方,相對中立,且與美國、俄羅斯均保持良好關係,既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盟友,又與俄羅斯是「歐佩克+」夥伴。
「這體現了沙特在油價上升、國力增強、領導層更新迭代後,其地位和影響力也隨之上升,並渴望成為全球中等強國的強烈意願。」丁隆說,目前,沙特正在斡旋蘇丹、巴以、俄烏三場衝突,是地區與國際事務的重要調停者。
其次,美俄何以迅速一拍即合、敲定會談?
沙特之會將是俄烏衝突近三年來俄美官員首次舉行面對面會談。
美方代表除了國務卿魯比奧,預計還包括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華爾茲以及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俄方代表或由外長拉夫羅夫領銜。
輿論認為,沙特會談是落實美俄元首近日通話達成的共識。按照特朗普的說法,他與普京同意就結束俄烏衝突進行「緊密合作」,派遣各自團隊「立即開始談判」。
在袁征看來,安排沙特會談體現了美俄雙方對於通過談判結束俄烏衝突具有共識,同時也透露出特朗普的衝突解決模式。
「他看重大國作用,其思路可能是先與俄羅斯談出共識,再聽取烏方意見,最後脅迫烏克蘭與歐洲接受安排。」
再次,美俄將在沙特談什麼,又能談出什麼?
袁征表示,從內容來看,這次會談預計會就如何實現俄烏停火交換意見,美方將了解俄方要價和立場。
根據魯比奧的說法,烏克蘭和談進程尚未真正開始,美俄此次會談將是一次試探俄總統普京對於和平認真程度的機會。
從成果來看,如果會談取得一定進展甚至共識,將為美俄峰會創造和諧氛圍,不排除兩國元首會晤時將簽署某些協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最近,關於誰有資格參加和談,美方傳出的信息頗顯混亂。
先是美國政府烏克蘭和俄羅斯問題特使凱洛格說,俄烏和談沒歐洲份。之後,魯比奧和威特科夫予以否認。
16日,特朗普確認烏克蘭將參加美俄有關結束俄烏衝突的談判,但未具體說明是否參加沙特會談。魯比奧也說,烏克蘭和歐洲國家將被納入「真正的談判」。
此次,歐洲並未受邀參加沙特會談,烏克蘭會否有代表參加仍不清楚。眼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在中東訪問。
「目前,特朗普團隊在烏克蘭問題上並未形成嚴謹、完備的方案,依然基於交易心理。同時,由於俄烏雙方要價有錯位,要在短期內取得突破、實現和平,難度很大。」袁征說。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