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區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激發生產力、提升創新力的關鍵要素。德州市「新春第一會」強調,要把改革創新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牛鼻子」,著力提升四個「度」。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讓企業更有舒適度」。
當前新一輪區域競爭愈發激烈,營商環境呈現出新特點新趨勢。比如,更加註重地區優勢,更加註重製度集成創新,更加註重產業生態服務。優化營商環境必須主動適應這些新變化,轉變以往「以我為主」、供給端發力的方式,以企業真實體驗為依據,用「自下而上」的視角衡量服務效能,用市場邏輯校準政策精度,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有諾必踐。
企業舒適度的提升,需要構建全方位的良性發展生態。這要求在企業全生命周期中,從政策扶持到市場公平競爭、從資源獲取到人才引進,都要實現精準匹配。「企業滿意度」到「企業舒適度」的轉變,體現了德州營商環境建設質的飛躍。
政務服務的溫度,是提升企業舒適度的重要基石。企業辦事方便不方便,政務服務效率高不高,直接影響企業的投資信心。2022年,德州在全省率先推出「一把手」營商環境項目,接續每年推出幾十個項目,給企業帶來了諸多便利與實惠。實踐證明,只有讓政策精準對接企業需求,政務服務做到「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才能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新的一年,各級各部門要全力打造更為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更多從企業實際需求和關切的角度思考問題、制定政策,全面落實「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讓企業可感可及。要用心用情為企業和企業家排憂解難,幫助他們搶抓機遇、心無旁騖謀發展,將親商、重商、安商各項工作做細做實。
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是企業健康成長的沃土。市場競爭猶如田徑比賽,只有讓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遵循統一規則,在公平環境下競爭,企業才有底氣和意願持續投入創新、提升產品品質。我們要更好發揮體制機製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具活力的市場環境,加快破除各類市場准入障礙。要準確把握「為」與「不為」的尺度,堅持監管規範與促進發展並重,確保所有市場主體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提升企業舒適度,還需打通要素保障「大動脈」。去年,我市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邀請68位民營企業家座談交流,部分企業家反映,人才、用工、融資等要素保障存在短板,房租、物業、物流等經營成本較高。解決好這些問題,必須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精準保障各類資源要素持續向企業傾斜,聚焦突出矛盾,破解共性問題,全力助企降本增效。同時堅持分類施策、一企一策,深入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具體難題,為企業成長提供充足「陽光雨露」。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今年春節期間,我市交警部門推出輕微交通違法免罰通告,夏津縣允許店外經營並主動幫個體工商戶出攤,獲得全網點贊。持續優化法治環境,要規範涉企執法檢查,加快推進跨部門綜合監管,避免重複檢查、多頭檢查;強化「德企行」平台應用,進一步提升執法檢查的公開性、透明度,讓市場主體的法治獲得感更強更足;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以更具溫度的法治化人文環境暖商利商。
讓企業更有舒適度,是一場持續的接力賽。我們唯有持續創優營商環境,以改革突破瓶頸,以創新激活生態,以制度保駕護航,方能引鳳來棲、聚勢謀遠,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德州篇章注入澎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