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吉隆坡2月13日電(記者 陳悅)2月12日,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13歲的馬來西亞少年戴桉爵早早就起床了。當晚,作為馬六甲第一支英歌隊的成員,他要和隊友們一起在歷史名街雞場街舉辦的元宵慶祝活動中上演馬六甲英歌舞首秀。
練武6年的戴桉爵去年在馬六甲現場看到中國英歌舞的表演,「覺得很有趣」。他說,英歌舞動作難度很高,「有挑戰性」;而且英歌舞要隊員們配合默契地完成動作,「很有團隊感」。不久後,馬六甲武術龍獅總會決定組建英歌隊,戴桉爵在父母支持下,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
雞場街工委會主席、馬六甲武術龍獅總會會長顏天祿介紹,馬六甲第一支英歌隊能順利組建,得益於廣東普寧的大力支持。去年5月,普寧市文化交流團到訪馬六甲,雙方達成合作傳承英歌文化的共識。去年10月,普寧富美青年英歌隊教練李俊浩來到馬六甲,進行英歌舞交流和教學演示,為馬六甲培訓首批英歌舞隊員。報名參與培訓的隊員有30多人,最小的只有7歲。
顏天祿告訴記者,在《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亮相的英歌舞節目,其中有部分表演者就來自普寧富美青年英歌隊,「我們的隊員和『春晚』表演者算得上是師兄弟」。
戴桉爵回憶,李俊浩教練先帶領隊員們練習基本動作,再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帶領隊員們練習組合動作,組合動作要求隊員們動作一致,「練習起來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李教練回國後,戴桉爵每天堅持練習,動作日益純熟。練習英歌舞,也讓戴桉爵和隊友對英歌舞所扮演的水滸英雄產生了興趣。他告訴記者,自己當天扮演的是石秀,「武功非常高」。
當日下午,戴桉爵和隊友進行表演前的化妝。化妝師之一的蔡奉芹說,她是在中國老師指導下開始接觸英歌舞化妝的。為了能提高自己的英歌舞化妝技術,蔡奉芹從老師發來的視頻中,將一個個英歌舞角色的化妝造型截圖列印出來,認真琢磨,逐漸對每個角色有了自己的理解,也認識到化妝可以體現梁山好漢的個性特徵。比如,戴桉爵扮演的石秀比較剛強,眼神要凌厲,在畫眼部周邊的線條時就要比較粗,比較「雄壯」。「現在我對梁山好漢了解比以前更多了。」

當地時間2月12日晚,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元宵慶祝活動上,馬六甲英歌舞隊上演首秀。圖為化妝師蔡奉芹(左)在演出前為隊員化妝。中新社記者 陳悅 攝
在顏天祿看來,這也是他著力為馬六甲引進英歌舞文化的原因之一。他希望通過英歌舞,讓馬六甲乃至馬來西亞的民眾,對中華傳統文化有更深了解、推動馬中文化更深度交流。

當地時間2月12日晚,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元宵慶祝活動上,馬六甲英歌舞隊上演首秀。這支英歌舞隊是在廣東普寧的協助下,由馬六甲武術龍獅總會成立的。圖為戴桉爵(前排右二)正在表演。中新社記者 陳悅 攝
12日晚8時許,戴桉爵和隊友們迎來首秀時刻。他和隊友兩兩組合,彼此動作整齊劃一,一招一式強勁有力,獲得台下觀眾熱烈掌聲。顏天祿說,其實英歌舞隊「正式成軍」還不到一周,隊員們的表現讓他對英歌舞在馬六甲傳承更有信心,希望能有更多當地青少年投身到英歌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