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1400人死於孟加拉政府鎮壓,聯合國警告危害人類罪,總理逃往印度

2025年02月13日12:50:20 國際 3223

2月12日,聯合國人權辦公室發布了一份關於孟加拉國抗議活動的報告。報告詳細揭示了去年夏季孟加拉國學生主導的抗議活動中,孟加拉國安全力量的暴力鎮壓行為,以及這些行為可能構成嚴重的人權侵害。

據聯合國估計,至少有1400人在為期三周的鎮壓中喪生,數千人受傷。報告指出,孟加拉國的安全和情報機構「系統性地實施」了違反人權的罪行,這些行為可能構成危害人類罪,需要進一步調查。

這場暴力鎮壓始於2024年7月15日,直至8月5日結束。當時,抗議者主要由學生組成,他們抗議的是政府職位配額制度。隨著抗議活動的升級,抗議者的訴求轉向更廣泛的政治改革,尤其是對政府腐敗和經濟不平等的強烈反感。最終,抗議活動演變成了一場大規模的反政府暴動,迫使時任總理謝赫·哈西娜逃往印度。

報告稱1400人死於孟加拉政府鎮壓,聯合國警告危害人類罪,總理逃往印度 - 天天要聞

系統性暴力:安全部隊的法外行為

聯合國人權辦公室的報告表明,安全力量在鎮壓抗議活動時,採取了極端暴力手段,使用槍支進行大規模的殺戮。報告援引多個可靠來源,指出從7月15日到8月5日的三周時間內,最多可能有1400人死於孟加拉國安全部隊的槍殺。在這些死者中,約有12%到13%為兒童,大約有180名死者是未成年學生。

報告詳細描述了這些暴力行為,包括「安全部隊在無任何威脅的情況下,直接以近距離的方式射殺無辜的抗議者」。此外,報告還提到,孟加拉國政府高層和安全部門的領導者在鎮壓過程中發揮了協調作用,甚至參與了「法外處決、大規模任意逮捕和酷刑」等嚴重侵犯人權的行為。聯合國人權事務負責人沃爾克·圖爾克(volker turk)表示,這些暴力行為顯然是在政府高層的默許下進行的,目的是通過血腥手段鎮壓不滿情緒。

司法與政治體制的缺陷

孟加拉國的臨時政府邀請聯合國調查小組前往孟加拉國,對這場暴動及其後果進行調查。報告中指出,調查小組發現,在暴力鎮壓的背後,孟加拉國的安全力量執行了一系列侵犯人權的行為。特別是在暴力衝突期間,很多抗議者被安全部隊直接處決,許多無辜的民眾因與抗議活動無關而遭到傷害。

調查還表明,孟加拉國的司法系統在這一事件中未能有效履行職能。報告指出,許多暴力行為的實施者仍未受到追究,且在孟加拉國社會中,很多涉及宗教和少數民族群體的暴力行為繼續享有特權,罪犯往往能夠逃脫法律制裁。這些現象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的分裂,也使得孟加拉國的社會矛盾變得更加複雜。

聯合國人權辦公室的負責人羅里·芒戈文(rory mungoven)表示,儘管孟加拉國的政府更替了,但很多來自前任政府的官員仍然在新政府中擔任重要職務,這種情況可能導致「潛在的利益衝突」,並妨礙改革的推進和問責制的建立。他還強調,如果孟加拉國不能儘快推進司法和執法領域的改革,恐怕將很難有效遏制類似暴力行為的發生。

改革呼聲

聯合國調查小組還提出了多項建議,以期改善孟加拉國的人權狀況。首先,調查小組建議孟加拉國政府應該採取措施,改革其司法系統,確保暴力犯罪分子能夠受到應有的制裁。此外,報告還提出,孟加拉國應建立一個證人保護計劃,為那些可能面臨威脅的證人提供安全保障。報告還呼籲政府嚴格限制安全部隊在驅散抗議者時使用致命武器,除非面對「迫在眉睫的生命威脅或重大傷害」。

孟加拉國臨時政府對聯合國的報告做出了回應。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在聲明中重申,政府承諾遵守法治,並表示,改革司法和執法部門是孟加拉國當前最緊迫的任務。他呼籲,所有參與政府工作的人都應該站在公正與法律的一邊,追究那些違反法律和人權的同僚的責任。

深層次矛盾與孟加拉國的未來

此次鎮壓的背後不僅僅是政治衝突的結果,更揭示了孟加拉國社會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抗議活動的起因是對政府職位配額制度的不滿,然而,隨著抗議的持續,抗議者的訴求逐漸轉向更廣泛的政治改革。經濟不平等和對政治權利的壓制是抗議者反抗的主要原因之一。報告指出,孟加拉國社會的貧富差距嚴重,貧困地區的民眾長期無法享有平等的政治與社會機會,這加劇了社會的不滿情緒。

此外,孟加拉國的司法體制一直存在著腐敗問題。許多人認為,法律並不能為普通百姓提供公平的保護,反而成為了少數權貴階層維護自身利益的工具。正因如此,許多人選擇通過抗議、暴力等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而這些行為最終導致了大規模的暴力衝突。

孟加拉國的政治局勢持續動蕩,而此次鎮壓所揭示的暴力行為,也讓世界關注孟加拉國狀況的惡化。聯合國的報告不僅對孟加拉國政府提出了嚴厲批評,同時也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一個關於如何改善孟加拉國狀況的參考框架。孟加拉國能否在未來進行有效的改革,改變現有的政治和司法結構,將是決定其走向的關鍵。

總的來說,聯合國的報告對孟加拉國政府提出了多項改進建議,特別是在司法和執法領域的改革。然而,這些改革能否順利實施,仍然充滿不確定性。孟加拉國的未來,將取決於政府是否能有效應對國內的政治和社會矛盾,並為民眾帶來切實的改善。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與普京通話前,英法威脅:小心點,我們還有很多牌可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與普京通話前,英法威脅:小心點,我們還有很多牌可打

【文/觀察者網 齊倩】白宮和克里姆林宮證實,3月1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將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討論結束俄烏衝突的有關問題。白宮方面還稱,烏克蘭和平「從未如此接近」。面臨如此關鍵時刻,英國和法國站出來為烏克蘭發聲,要求普京證明自己的誠意。1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社交媒體X平台發文,透露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當日...
加總理結束歐洲之行 稱反制美對等關稅「只能到此為止」 - 天天要聞

加總理結束歐洲之行 稱反制美對等關稅「只能到此為止」

當地時間3月17日,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結束了對法、英兩國為期一天的短暫訪問。△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資料圖)卡尼這次歐洲之行先後在巴黎會晤了法國總統馬克龍,隨後在倫敦覲見了加拿大君主、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隨後與英國首相斯塔默會面。
德國法院駁回議員緊急申請 財政草案投票將於18日如期進行 - 天天要聞

德國法院駁回議員緊急申請 財政草案投票將於18日如期進行

當地時間3月17日,德國聯邦憲法法院駁回了多名聯邦議院議員提出的緊急申請,從而為次日關於《基本法》修正案的投票掃清了障礙。位於卡爾斯魯厄的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在當天的裁決中表示,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後,認為駁回緊急申請更為合理,不足以支持臨時禁令
葉門薩那民眾集會抗議美軍空襲 - 天天要聞

葉門薩那民眾集會抗議美軍空襲

數萬民眾當地時間17日在葉門胡塞武裝控制的首都薩那舉行大規模集會,抗議美軍對葉門境內胡塞武裝目標進行空襲。△15日,葉門首都薩那遭襲。集會民眾高舉武器,高呼反美口號。集會現場懸掛著胡塞武裝領導人阿卜杜勒·馬利克·胡塞等人的巨幅海報。
今日普京與特朗普通話 俄烏停火是否近在眼前? - 天天要聞

今日普京與特朗普通話 俄烏停火是否近在眼前?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3月18日,也就是今天,俄羅斯總統普京將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進行通話。預計雙方將討論與俄烏衝突有關的領土和基礎設施問題。一個多月以來,美俄首腦的第二次通話能否給延宕三年多的俄烏衝突帶來轉機?俄烏停火是否近在眼前?
中央氣象台:高原東部西南地區多雨雪 - 天天要聞

中央氣象台:高原東部西南地區多雨雪

來源:中央氣象台 高原東部西南地區多雨雪摘要:國內方面,昨日,青藏高原等地出現雨雪天氣,華北、黃淮等地出現大風天氣。預計未來三天,西南地區及青藏高原多雨雪天氣,川西高原、西藏東南部有較強降雪,關注對交通運輸、城市運行等的影響;我國近海海域關
中辦國辦重磅發布!四部門負責人權威解讀 - 天天要聞

中辦國辦重磅發布!四部門負責人權威解讀

■ 中國工業報記者 孟凡君‍‍3月1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按照以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以優化消費環境增強消費意願的政策思路,提出了八部分30條政策舉措。「我國已連續十餘年穩居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和最大網路零售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