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親自任命的美軍一把手,提前向中方表了個態,直言美方不想跟中國爆發衝突,釋放了什麼信號呢?
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
近日,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開啟了任內的首次外訪之行,前往德國斯圖加爾與美國歐洲司令部軍事官員會談,隨後將前往布魯塞爾出席北約防長會議,以及烏克蘭防務聯絡小組會議。
在此期間,海格塞斯再度提及了中國,他一邊老調重彈的渲染所謂來自中國的「安全威脅」,一邊又強調特朗普是「一位愛好和平的總統」,美國未來4年在他的領導下,不想與中國發生正面衝突。
作為特朗普一手提拔起來的國防部長,海格塞斯可謂是忠實的追隨者,他的表態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特朗普的意志。
那麼他對中方提前表態稱不想發生衝突,大有一副「對華交底」的意味,背後到底有何盤算呢?
首先是因為特朗普的軍事路線,當務之急在於改革美軍,因此需要將主要精力集中到內部,扶持自己的親信、裁撤冗餘的機構、削減多餘的費用。
海格塞斯宣誓就職
由於特朗普與美軍高層之間存在嫌隙,所以他啟用了「政治素人」海格塞斯擔任國防部長,作為自己跟軍方利益集團的緩衝;
同時特朗普還放話稱,將很快指示馬斯克領導「政府效率部」,審查美軍的開支。
特朗普打出的這「兩手牌」,意味著美軍內部可能面臨一次重新洗牌,而這有可能會引起美國政界的一次震動。
在此背景下,美軍對外傾斜的資源不可避免的會降低,為了保持中美之間的戰略平衡,美方提前釋放出「緩和」信號,也有「穩住中方」的戰略意圖在其中。
其次是特朗普準備從歐洲抽身,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印太地區上來。
這次海格塞斯訪問歐洲,就帶著特朗普安排的兩大任務,一是推動結束俄烏衝突、二是敦促北約盟友將gdp的5%用於國防開支。
北約軍隊
按照正常的理解,美國原本就是通過北約這個抓手,將歐洲捆綁到了美國的軍事體系中,然而特朗普卻不這麼認為。
在他看來,美國駐軍是在「保護歐洲」,那麼北約理所應當就該支付更多的軍費,否則美國就要撤軍,不給歐洲當「免費的保鏢」了。
至於俄烏衝突,已經打了3年之久,美西方持續向烏克蘭輸血,不僅沒能消耗俄羅斯,反而讓自己深陷泥潭之中,所以美方想要儘快抽身,將資源集中到其他地方。
也正是因為以上種種原因,所以美方才一再強調,不願跟中方「發生衝突」,倒也不是不想,只是因為沒辦法,實在是「沒錢了」,各種軍費開支、財政預算,讓特朗普的政策面臨現實困境。
拜登下台後,留給特朗普的是一張高達36萬億美元的債務賬單,貿易赤字和巨額債務的雙重困境,以至於特朗普政府幾乎陷入了「無錢可用」的境地。
也正因如此,特朗普一上台就忙不迭的揮出了關稅大棒,甚至連盟友都不放過,然而此舉無異於飲鴆止渴,只會進一步加劇通脹壓力和財政赤字。
美國總統特朗普
然而美國總統只有短短4年任期,特朗普無法從根本上革除弊病,只需要讓美國民眾相信他「在為解決經濟問題想辦法」就行了。
至於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問題,那就不是他操心的事了,只需要按照「慣例」,交給下一屆美國政府來收拾「爛攤子」。
如此循環往複,雪球越滾越大,大家不妨來猜猜看,最終到底會由誰來承擔後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