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魚兒
俄羅斯人是不是正在大量湧入中國?
前有俄羅斯人潮佔領黑河早市,後有俄羅斯媒體表示「越來越多俄羅斯人定居中國」,都將這個話題不斷朝著更加「吸睛」的方向炒去。
近日,俄羅斯《獨立報》援引俄科學院聯邦社會學科研中心進行的研究數據報道稱,近年來,每年約有1.1萬名俄羅斯公民移居中國。目前,共有約5萬名俄公民在中國定居。
而且,到中國定居的人群開始更加多元化,包括有更多的企業家離開俄羅斯前往中國創業,也有高技能專業人士、工程師、教師和醫生受雇於中國企業從俄羅斯前往中國。與中國公民結婚的俄女性也越來越多。
這樣的人口遷徙,和中俄兩國經貿往來更加密切的大背景同頻。
2018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達到1070.6億美元,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兩國元首定下到2024年將雙邊貿易額翻一番的目標。2023年,兩國貿易額已達2278億美元,提前突破2000億美元目標,且兩國公司間超90%的結算以本國貨幣進行。
去年,儘管外部環境愈發惡劣,中俄貿易額仍然再創歷史新高。根據中國海關總署1月13日發布的數據,2024年兩國貿易額達到2448.195億美元,同比增長1.9%。
其中,2024年,中國對俄羅斯出口增長4.1%,總額為1154.992億美元;俄羅斯商品進口總額與上年大體持平,為1293.204億美元。
中俄貿易仍在持續深化的過程中
在這樣快速增加的合作體量的基礎上,相關創業、就業機會的增加是意料之中。
俄羅斯《生意人報》援引俄求職網站hh.ru的數據報道稱,2024年中國公司發布的崗位招聘量為2.8萬個,而2023年僅為5000個。中國對俄羅斯人才的招聘需求增長了近5倍。
在日益加深的合作中,其中出現移居、定居、婚嫁等現象,是正常的衍生現象。但僅憑一些數字,就盲目上升至文化吸引甚至是文化崇拜,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實際上,早在2019年就已經有5萬俄羅斯人在中國長期生活工作。考慮到這層因素,近些年增加的「俄羅斯人來華定居」,相比兩國經貿增長的速度,實際上並不算多。
國家移民管理局曾在2024年1月18日的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全國移民管理機構共為在華常住外國人簽發各類居留證件71.1萬人次,在華常住外國人已恢復至2019年底的85%。
可見,如今的人口增加只不過是對經歷了當年疫情之後的正常修復。
俄羅斯和中國民間還需要更多了解與彌合
哪怕是前段時間被熱捧的「俄羅斯人佔領黑河早市」的熱點,大多也是當地文旅宣傳的素材,成了自媒體抓取流量的密碼。實際情況遠達不到「逃離俄羅斯」或「湧入中國」的聳人程度。
中國是一個好客且包容的國家,對於外國人甚至有些過度熱情,但即便如此,「外國人來華居住」也從來不是個一廂情願的事情,而是需要更多自然而然、互惠互利地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