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寮國做過最後悔的決定之一。
只因貪便宜,選擇和韓國合作,修建水壩。
結果2018年一場暴雨導致潰壩,讓寮國政府徹底看清現實!
事後,韓方的態度更是令人髮指。
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新進來的朋友不妨點個關注,方便收看全新精彩內容。
貪圖小便宜的寮國
2011年,寮國政府決定在距離首都萬象550km的東南部占巴塞省北松地區布拉萬高原興建桑片-桑南內水電站,並面向世界各國公開招投標。
儘管當時,日本、德國等眾多業內知名建設公司,都有投標競爭。
但大多參與方都認為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招標,最後拿下項目的一定是中國代表。
因為中國的優勢實在是太大了。
一方面,我國的基建水平在世界上有目共睹。
無論是工程的建設質量還是造價成本的控制,中國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工業建設強國。
何況,單就水利工程方面,我們還有三峽大壩坐鎮。
2006年5月20日,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三峽水電站歷時十一年零六個月,終於竣工。
此後,我國不僅利用其調節水文的能力,有效降低了長江中下游的洪澇災害發生頻率。
還通過水力發電獲得了巨量的清潔能源,在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同時,創造了不菲的經濟效益。
據三峽集團在2021年發布的財報顯示,三峽水電站每天的發電量高達5.4億千瓦時,每天創造的經濟效益超過1個億。
另一方面,中國與寮國同為社會主義國家,且在過去幾十年里一直保持著十分友好的外交合作關係。
如今寮國想要仿修建水電站,我們自然樂意幫忙。
誠然,地處東南亞的他們有著豐富的水力資源。
湄公河、南歐江等中南半島重要河流等,都要經過寮國。
此外,東南亞的亞熱帶季風氣候,也使當地降雨充沛,進一步豐富了寮國的水力資源。
但由於社會科技和工業實力十分落後,寮國對國內水力資源利用效率頗為低下。
據的統計數據顯示,其境內僅湄公河一條河流潛藏的蓄水能量,就高達1.8萬兆。
這足以有效供應寮國國內電力乃至是對外出口。
但他們對此的利用率,僅有可憐的4%。
此外,作為中南半島鮮有的完全與海洋隔絕的內陸國,寮國交通運輸也遠遠落後於其他臨海的東南亞國家。
這也是為什麼在東南亞一帶寮國屬於最落後的地區。
因此,無論是通過修建水電站調節國內水文,降低水澇災害的威脅;還是通過發展水力發電來建設穩定的支柱型產業,擺脫貧困;亦或是藉助清潔能源,解決國內電力問題為開啟工業化做物質條件準備,寮國興修大型水電站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當招標結果揭曉時,卻讓世界大吃一驚。
最終中標的竟然是,來自韓國的sk建設公司!
更匪夷所思的是,韓國之所以能最終拿下這一工程,只是因為報價最低——僅需10.2億美元。
不僅如此,他們還給寮國方面「畫餅」,聲稱從2013年開始建工,2018年就能投入使用。
到那個時候,桑片-桑南內水電站蓄水量可達50多億立方米,年發電量可達19億度,從中能夠獲利300億美元以上。
就這樣,囊中羞澀的寮國政府為節省開支,放棄了中國方案,選擇成本更低的韓國合作方。
但正是這一貪圖小便宜的選擇,最終讓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2018年7月22日,桑片-桑南內水電站坍塌,50億立方米的蓄水量傾瀉而下。
6個村莊被洪水淹沒,71人死亡,6千多人無家可歸。
而事後,責任方韓國sk建設公司的一句回應卻讓人大跌眼鏡。
韓方偷工減料釀成的人禍
毫無疑問,韓國sk建設公司以低於中國方案的報價拿下工程,極具貓膩且存在巨大隱患。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保質保量的情況下,韓國公司的成本絕不會低於中國公司。
中國是一個河流密布的國家。
憑藉先天的地理優勢,我們在建造水利設施方面,有雄厚經驗。
這使中國能以極低的成本完成水電站的建設。
尤其是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地形地貌與東南亞極為相似的情況下,中國的建設經驗是韓國無可比擬的。
韓國的情況則完全不同。
他們是個沒有大江大河的小國,相關方面的技術積累遠不如中國。
在正常情況下,韓國不可能在技術上勝過中國。
此外,擁有全套產業鏈的中國,也在工業實力上遠甚於韓國。
而規模優勢和全產業鏈優勢,則能進一步壓縮中國企業的製造業成本。
綜上所述,韓國企業的成本大概率不會低於中國企業,除非偷工減料。
果不其然,在水電站徹底投入運行的前幾個月,悲劇發生了。
2018年7月23日,當地進入雨季,在此前連續的強降雨天氣下,桑片-桑南內水電站中「d號副壩」發生坍塌。
頃刻間,超過50億立方米的蓄水量傾瀉而下,將下游數公里內的沿岸地區都化為一片澤國。
據統計,這場事故導致6個村莊被洪水覆蓋,至少71人死亡,6千多人無家可歸。
然而,事情發生後,韓國方面第一時間甩鍋,將大壩垮塌的原因歸咎於連日的降雨天,將其定性為一場純粹的天災。
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韓國甩鍋式的託詞,顯然站不住腳。
因為東南亞有許多水電站和大壩,從未有一處因為連日降雨而出現垮塌的情況。
更重要的是,其實早在3日前(即,7月20日)「d號副壩」就已經發生11cm沉陷。
對此,韓國方面負責人卻說:「不清楚,不過所有這些都在大雨情況下發生。」
最終,根據多方調查顯示,潰壩的根本原因,是「d號副壩」頂部出現順壩軸線方向的縱向裂痕,以及部分垂直於壩軸線的橫向裂痕,加之暴雨衝擊,發生垮塌。
事實上,「d號副壩」壩型為土壩,壩高16m,頂寬8m,壩軸線長770m。
從結構上講,該壩型在頂部出現裂痕,只有三種情況。
要麼是壩體在填築施工時偷工減料了,導致壩體密實度不達標;要麼是因為壩體的材料或是施工質量出現嚴重問題;要麼就是因為壩體滲流控制措施存在缺陷。
但顯然這三種情況,無論是哪一個,都不存在單純天災導致。
也就是說,「d號副壩」塌陷是純粹的人禍。
不僅如此,土壩結構的潰壩一般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這意味著在大壩徹底崩潰前,相關監測方一定會發現蛛絲馬跡,進而採取補救措施避免悲劇的發生。
但從頭到尾,韓方沒有對寮國政府發出任何示警。
寮國桑片-桑南內水電站潰壩,一場原本可以不發生的人禍,就因韓國人瀆職導致慘劇發生。
更令人氣憤的是,他們在事發後毫無同情心和責任心的冷漠行徑。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正是我國的大國風範!
當時,中韓兩國分別做了哪些事情?
新進來的朋友不妨點個關注,方便收看全新精彩內容。
中國的大國風範
災難發生後的第一時間,韓國企業就派出了搭乘救援艇和直升飛機的救援部隊,將在水電站附近工作的韓國籍員工悉數帶離。
但對於受災區域內的寮國民眾,沒有提供任何幫助。
這樣的做法,讓寮國國內一時間群情激奮。
其媒體斥責韓方單方面救援撤離自家人員的行為是「潛逃」。
不僅如此,在韓聯社等韓國官方媒體後續的通報中,韓方也沒有提及任何有關事故責任的聲明,而只是單方面地強調「沒有韓方人員傷亡」,以及極為糊弄地表示「會密切關注後續情況。」
直到一個星期後,韓方的人道主義援助隊伍,才姍姍來遲抵達災區。
事故發生兩年後(2020年),他們才就此事作出賠償。
據寮國《萬象時報》報道,韓國方面將賠償和康復費用超過8280億基普(約合2.86億人民幣)。
與韓方態度冷漠截然不同,在寮國潰壩事件發生的第二天,中國政府立刻派出人道主義救援隊前往寮國救援受災群眾,並動用空運和鐵路運輸等水段,向寮國無償捐助了大量必要生活物資。
隨後,我方還許諾,將無條件為寮國民眾的災後重建提供必要幫助。
中國雪中送炭的做法,讓寮國上至政府,下至民眾都十分感動。
因此,在救援完成、啟動重建工作後,寮國政府毫無懸念地將桑片-桑南內水電站工程,交到了中國企業的手中。
這既是報答,也是信任。
中國也沒有讓寮國人民失望,在接受水電站重建工作後,中國企業使用「銑切法」等先進技術,迅速完成了對「d號副壩」的修復工作。
不僅如此,中國團隊還進一步找出了韓方在水電站設計上的漏洞,對其進行改進,填補了韓方遺留的許多風險隱患。
在中方團隊的努力下,桑片-桑南內水電站於2019年修復重啟,並順利通過了寮國政府的高標準驗收,運行至今沒有出現任何安全事故。
這次合作加深了中國與寮國的互信合作。
2021年9月,寮國南歐江水電站項目順利投產發電。
而這座水電站,正是由中國電建投資修建。
當時,中方憑藉在西南地區修建數座水電站的豐富經驗,創造性地依據寮國的地形地貌特點,設計了「一庫七站」的結構,在南歐江400多公里的流域上,梯次修建了7座水電站。
南歐江水電站建成後,總裝機容量高達127.2萬千瓦,年均發電量超過50億千瓦時。
這不僅可以解決寮國當前的用電問題,還為未來可能的工業化用電和電力出口創匯,打下堅實基礎。
結語
中國接手寮國桑片-桑南內水電站的修復重建工作,是一次體現中國大國精神的幫助,是一次互利共贏的典範性合作,亦是「一帶一路」精神的完美體現與實踐。
在東盟國家成為我國最大貿易夥伴的背景下,進一步加深與他們的合作,幫助其逐漸開始初級工業化,承接一部分我國向外轉移的低端製造業,以達到攜手發展和富裕的目的。
這對於我國未來的全球戰略,有著不可估量的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徐澤平.寮國桑片-桑南內水電站潰壩事件初步分析與思考[j].水利水電快報,2018,39(08):6-10.doi:10.15974/j.cnki.slsdkb.2018.08.001.
界面新聞《sk建設與寮國就兩年前潰壩事故達成賠償協議,總費用超8280億基普》
新京報《寮國南部一水電站潰壩50億立方米水湧出,已致數百人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