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財經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接受紅網時刻新聞記者專訪。
紅網時刻新聞1月17日訊(記者 張興莎 李丹)「居民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也是發展經濟的主要目的。」近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財經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接受紅網時刻新聞記者專訪時談到,當下要實現擴內需、促消費,關鍵在於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特別是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讓大家有錢來消費。
北宋政治家歐陽修有句話說道,「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居民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也是發展經濟的主要目的。賀鏗認為,居民消費疲軟是經濟疲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國加入WTO二十多年來,伴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是翻天覆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過去常說的「鐵公基」,現在叫「新基建」,這也是相輔相成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地方出現「步子邁得過大」的問題,包括過度發展房地產。他認為,現在也難免存在過度基建,甚至無效基建的情況,錢更多花在了「物」上,能花在「人」上的自然就少了。
過去一段時期,在初次分配中,資本形成率較高;現在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這個節奏要降下來。「不要把錢都『埋』在鋼筋混凝土裡面。」賀鏗直言不諱,不是說現在不該修路、修高鐵,該修的還是需要修,但要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科學安排,循序漸進,如果發展過快,就可能會出現一些無用的甚至浪費的基礎建設。這個問題不解決,國內消費需求就很難真正被激活。
因此,要擴大國內需求,不能迴避這個問題,必須「全方位」想辦法擴大就業,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