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英偉達官方聲明炮轟拜登政府,指責其在任期最後的日子裡,試圖通過一份在秘密中起草、未經適當立法審查的文件,對半導體、計算機、軟體系統的全球營銷施加官僚控制。
不難看出,這一次英偉達真的急了。
要知道,早在1月9日當消息流入市場後,包括英偉達在內的多家美國科技巨頭紛紛指責拜登政府的這一行徑。
然而,這並未能阻擋拜登政府的進一步行動,1月13日,白宮發布了對英偉達人工智慧晶元出口新限制措施的新規,英偉達官方再次「狠批」拜登政府,足見事態的嚴重性。
我們從英偉達「秘密中起草」的描述來看,拜登政府並未經過市場評估,新規的利弊分析恐怕推敲得不夠充分。拜登政府的出發點是希望美國在該領域的技術能夠長期領先全球,而英偉達的起跳炮轟,顯然是認為最終結果走向可能並非如此。
拋開專業因素,就事態發展來看,顯然拜登方面有違「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實事求是」精神。而現在,英偉達只能寄希望即將上任的特朗普能夠修改這一規定了。然而,特朗普能否會推翻拜登政府的這一決定,仍需要打一個問號。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之前媒體報道新規的內容,美國對AI晶元出口限制將全球劃分為三個等級:
第一個等級是美國的主要盟友,這其中包括德國、日本、荷蘭、韓國、中國台灣、新加坡、印度等18個國家和地區。屬於第一等級的盟友,將不受美國AI晶元的出口限制。
第二個等級則是除了第一等級之外的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該等級的每個國家和地區在2025-2027年期間最多可獲得5萬個AIGPU。
第三等級是中國大陸、俄羅斯以及其他被美國實施武器禁運的國家和地區,將受到嚴格的出口限制,幾乎是全面禁止。
如果簡單清晰地描述這三個等級的話,一類是美國盟友不受限制;一類是以中俄代表的幾乎全面禁止的國家和地區;剩下的是「配額」出口。
拜登政府這樣操作,意圖其實非常清晰,對盟友扶持,對關鍵對手嚴格控制,對全球絕大多數市場限制,以期望長期技術領先世界。
設想不可謂不完美,英偉達之所以強烈抗議,顯然是出發點不同,認知角度不同。
正如英偉達政府事務副總裁所言,「全球用戶日常使用的個人電腦已經普遍搭載數據中心相關的GPU產品和技術,試圖對其實施控制沒有意義,反而有可能迫使全球轉向尋找替代方案,損害美國利益。」
這正是拜登政府與英偉達方面存在的認知差,拜登政府將AIGPU的發展認為是「靜態的」,潛意識認為英偉達AI晶元至少在未來3年仍將遙遙領先於世界。而英偉達方面則認為,這種領先優勢顯然有被追趕或超越的可能,並且在AI晶元上「卡脖子」是「卡」不死的,不像光刻機。
如果從英偉達角度來看拜登政府的這一操作,顯然拜登政府是犯了認知錯誤。
拜登政府新規對全球AI晶元發展影響顯然是重大的,對全球絕大多數地區進行限額控制,這就意味著將無法滿足全球絕大多數地區的需求,無疑是將市場拱手讓人,英偉達本該吃掉的肥肉卻白白流失,當然急得跳腳!
由於中俄本來就被美國嚴格限制,在AI晶元上已經開啟了規模化本土替代,但在全球範圍內技術上跟英偉達還無法直面競爭,只能彌補國內空缺。拜登新規,顯然為中俄本土AI晶元製造企業打開了拓展全球市場的空間,有了巨大市場,就有快速縮短與英偉達之間差距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