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里氏6.8級地震,截止到7日晚19點,地震已經造成126人遇難和188人受傷。在地震發生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表聲明,表示對定日縣在地震中遇難的人員表示沉重的哀悼,聯合國隨時準備提供支援。
除了聯合國第一時間表態之外,還3個國家也向中國表示慰問。這三個國家分別是俄羅斯,塞爾維亞以及日本。
克里姆林宮1月7日在官網上發布消息,俄羅斯總統普京對當天在中國西藏發生的強烈地震表示誠摯慰問。同一天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也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對在中國西藏發生的地震表示慰問,對在該災害中傷亡人員表示哀悼,在這個時刻,塞爾維亞人民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
普京表達對中方的慰問其實很好理解。因為對俄羅斯來說,現在中國已經是和俄羅斯保持最友好關係的大國之一。尤其是自俄烏戰爭以來,俄羅斯遭受西方國家的全面制裁,基本沒有任何大國敢為俄羅斯發聲。現在只有中國在頂著美國和歐洲的壓力,繼續保持和俄羅斯正常的外交關係和經貿關係。因此,對俄羅斯來說,中國是友好鄰居,同時也是需要維護的重要對外關係之一。
塞爾維亞同樣如此。中國和塞爾維亞,在歷史上就有著共同的情感。在疫情時代,中國是唯一一個對塞爾維亞伸出援手的國家。在塞爾維亞面臨北約的空襲威脅時,中國派出運-20火速把防空導彈系統運往塞爾維亞。可以說,現在的中塞關係已經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因此武契奇在社交平台表達對中國地震災情的慰問和哀悼,同樣合情合理。
反而是日本首相石破茂第一時間向中方致信,對在地震中的遇難者表示哀悼,並對家屬致以慰問,這就顯得有些「反常」。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從野田佳彥到安倍晉三再到岸田文雄,日本的對華態度一直以強硬著稱,不管是為了給自己鬆綁,還是有意迎合美國的印太戰略,在對華關係上一直都是一條路走到黑,甚至是不惜犧牲日本國家利益。而在台灣問題上,安倍晉三提出了「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說法,劍鋒直指中方的核心問題——台灣問題。這也為中日持續低迷的兩國關係埋下了伏筆。
那問題就來了,日本為何會第一時間對中國地震遇難者表達哀悼?這其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自石破茂上台以來,中日關係就有緩和並且向前發展的跡象。12月底,日本外相岩屋毅訪華,王毅外長與岩屋毅舉行了會晤,雙方在日本核污水排海,日本的軍事活動等一系列問題達成了一致。這也預示著中日關係將迎來升溫。與此同時,岩屋毅也對王毅發出邀請,希望王毅能夠在方便的時候訪問日本,為中日關係向前發展注入動力。
除此之外,日本對美國也十分不滿,有可能是日本轉而發展對華關係的一個重要原因。據日本《朝日新聞》1月7日發表的報道,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拜登,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了日本企業收購美國鋼鐵公司的收購案。《朝日新聞》表示,日本已經對美國政府獨斷專行的態度難以容忍。
該文章指出,美國政府通過泛國家安全的形勢,干涉日本企業收購美國鋼鐵製造企業,不僅對美日之間的經貿合作沒有任何好處,將對美日同盟產生負面影響,想要改變這種局面,美國必須要改變自身在處理與日本關係的態度。
日本制鐵在2023年就已經宣布以2萬億日元的價格對美國鋼鐵公司進行收購,這也得到了被收購方董事會的批准。而日本對該企業進行收購,並不會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一方面日本已經承諾,即便是在收購該企業後,該公司的董事會和管理層不會由日本人擔任,而是會由美國人擔任。同時收購方也承諾將會向被收購方增加巨額投資,並且不會將生產線轉移到美國以外的地方。但該收購案依舊遭到了拜登政府的否決。
從這個角度來看,日本苦美國久矣,尋求發展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反而是一個低成本的替代選擇。因此石破茂在第一時間給中國致信慰問,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