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到28日,伊朗外長阿拉格齊應邀訪問中國。這是自佩澤希齊揚上任伊朗總統以來,伊朗首次派出外交部長對華進行訪問。
在雙方外長的會晤中,王毅表示,中伊兩國元首在金磚國家喀山峰會期間進行會晤,為兩國關係提供了戰略指導,中伊關係源遠流長,經受住了國際風雲變幻莫測。
阿拉格齊則回應道,繼續發展和強化中伊關係一直是伊朗外交政策的優先方向,伊朗高度讚賞中方提出的人類共同體理念和3大全球倡議,高度重視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主持公道的作用。
伊朗外長阿拉格齊
儘管外長會晤主要圍繞中伊兩國關係展開。但對伊朗來說,這次訪華行程可能有著更加現實的因素,因為現在的中東局勢,已經重創了伊朗的整個中東戰略,美國甚至已經做好和伊朗開戰的準備。
今年中東最戲劇性的一幕就是敘利亞阿薩德政府的快速倒台,15萬大軍不到2個星期土崩瓦解,自己也攜家人逃往莫斯科,讓伊朗都沒反應過來。阿薩德政權的倒台,意味著伊朗領導的什葉派抵抗之弧現一個巨大缺口。
再加上黎巴嫩真主黨指揮官哈桑·納斯魯拉遭到以色列軍隊的殺害,以及葉門胡塞武裝遭到美國和以色列大規模的空襲,伊朗主導的什葉派抵抗之弧已經是搖搖欲墜。
可以這樣說,在黎巴嫩真主黨、葉門胡塞武裝、哈馬斯以及敘利亞等問題相繼被美以解決之後,下一個被打擊的對象必然是伊朗。伊朗自己也嗅到了一絲危險氣息,尋求其他國家的支持成為必然。
而環看全球,有能力且有意願支持伊朗的國家並不多,甚至可以說只有2個,一個是中國,另一個就是俄羅斯。這才有了伊朗外長阿拉格齊的訪華行程。
除此之外,俄媒在12月26日也報道,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將會在明年1月訪問莫斯科,並將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會晤,預計雙方將會簽署一項戰略夥伴關係協議。
也就是說,伊朗政府同時在中伊、俄伊雙邊外交上發力,這也說明了問題所在。
當然,伊朗同時大力發展與中俄的關係,也不僅僅是中東局勢的影響,還有「伊核問題」。這源自於特朗普重返白宮給伊朗帶來的不確定性。特朗普在第一任期退出了《伊核協議》,並對伊朗施加最為嚴厲的經濟制裁。而特朗普在上任之前接受《時代》雜誌採訪時就美伊是否有開戰的可能性時,他表示任何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從特朗普第一任期的表態來看,不出預料,美伊關係不會迎來好轉,甚至在中東亂局的加持下,美伊爆發戰爭的可能性還在變得越來越高,至少特朗普不太可能在「伊核問題」上鬆口。
因此,伊朗外長這次的訪華之行,其實就是外部壓力不斷增強下的產物,希望中俄兩國能夠在國際社會上支持伊朗,甚至保住伊朗。
那問題就來了,中俄有沒有能力保住伊朗?中俄又會不會力保伊朗呢?
在能力問題上,其實是有的。中俄作為軍事大國,在政治外交和軍事上給予一定支持,保住伊朗可以說是綽綽有餘,但是保住的同時,需要伊朗先有一定表示。因為伊朗是一個「有想法」的國家。
為什麼這麼說呢?伊朗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其實本質上是親西方的。之所以美伊鬧成現在這個樣子,是美國的中東利益和伊朗想要成為「中東霸主」之間產生矛盾。再加上伊朗大力發展核武器,伊以關係等問題,伊朗才站在了美國的對立面。
而佩澤希齊揚本身又是一個「中立相對親西方」的總統,他主張改善與美國和西方國家的關係,重啟伊核協議,放棄擁核。而伊朗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則成了伊朗向美國和西方國家漫天要價的籌碼。
除此之外,伊朗在對華關係問題上,實際上一直都是陽奉陰違。此次伊朗外長訪華時,在我國媒體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其中就重點提及一項中伊簽署的合作協議。
2021年,中伊兩國簽署了《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協議》。這項協議包含總價值4000多億美元的項目,中國為伊朗提供銀行、電信、港口、鐵路等建設工作,而伊朗則在未來25年時間裡,向中國提供價格更加優惠的原油資源。但是該協議已經簽署3年多時間,伊朗在該問題上始終沒有太多動靜。
如今伊朗再度重提全面合作協議,顯然是希望藉助中國投資、技術發展經濟,畢竟接下來伊朗在中東面臨的局勢會更加惡化,特別是特朗普上任後,美國對伊朗的支持只會更嚴厲,而不會減輕,佩澤希齊揚的緩和與美西方關係只會成為幻想,所以為了伊朗經濟和政局的穩定,伊朗向中俄示好成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