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美國在半導體領域「圍剿」中國,不過即將離任的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卻直言,遏止中國取得先進技術可能只是「做白工」。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拜登政府將「晶元戰爭」視為應對中國競爭戰略的重要手段,並在本月初自豪表示,《晶元法案》和其他相關法案是「自新政以來,美國最重要的投資」。
為遏止中國購得先進晶元或半導體零組件,拜登政府甚至濫施淫威,脅迫日本、荷蘭等盟友,加入圍堵的行動中。
雷蒙多作為拜登上述政策的執行人,曾向國會議員遊說通過支持該計劃的大型法案,加強執行出口管制,並對商務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使之成為美國晶元產業的主要驅動力。
然而,四年以來的努力卻讓雷蒙多得到一個南轅北轍的結論:「儘管將敏感技術排除在北京之外仍然很重要,但美方的出口管制對中國推動全球技術主導地位的影響微乎其微,至多造成一點障礙。」
雷蒙多告訴記者,擊敗中國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領先,必須「砸錢」投資半導體相關產業,必須比中國更有創新能力,這才是致勝之道。
然而,就在今年三月,雷蒙多還曾揚言,美國正在不斷評估擴大出口管制的必要性,以阻止中國獲取先進計算機晶元和製造設備,同時強調美國將不惜一切代價捍衛自身利益,包括擴大出口管制。
十月,雷蒙多與我商務部長王文濤通話,再度強調所謂的「美國國家安全不容談判」,同時揚言將繼續在半導體領域對中國實施「小院高牆」的政策。
這就形成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雖然雷蒙多明知道遏止中國是「做白工」,但是她還是堅定不移地踐行拜登政府的政策,甚至在慣於在公開場合講一些不著邊際的狠話。
由此可以說明,美國內閣成員確實是各行業、各領域的翹楚與精英,他們能夠洞悉事務的規律與本質。只不過身居其位,想要混這口飯吃,那就必須要沾染美國政壇「反華」的習氣。
只能說,雷蒙多表現得還算比較含蓄,只是踏踏實實地按拜登政府的政策辦事,起碼不會冒出什麼過於怪誕的言論。你看看隔壁的財長耶倫?美國歷史上首位女性財長,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妥妥的學院派出身,專業領域的大拿,但是現在出於「反華」的需求,成天拿「產能過剩」來抹黑中國,連經濟學最基礎比較優勢理論都棄之不顧了。
但現實就是,美國官僚認知無法撼動美國政壇「反華」的積習,就在雷蒙多發聲前不久,拜登政府準備對中國老式晶元展開貿易調查。
這項調查最終可能導致對某些中國晶元和含有這些晶元的產品徵收關稅、實施進口禁令或採取其他行動。但採取何種措施將由即將上任的特朗普政府決定。調查可能會在未來幾周年啟動,但至少需要六個月才能得出結論。
分析指出,現在啟動調查可能會面臨下屆政府改變方向或拒絕完成調查的風險。不過,這將使拜登政府能夠確定調查方向,為晶元製造商和其他企業提供平台來說明採取行動的理由。
大國競爭的核心在於投資與創新,而非遏止與封堵,這世上任何一項已知的技術都不可能「堵得住」,至多就是延緩中國人掌握它的時間而已。這是一個清晰而明確的道理,然而美國政壇的殘酷之處就在於,雷蒙多要等到離任之際才能說句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