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韓國戒嚴事件持續發酵,針對尹錫悅彈劾案正式通過,距離真正的下台,僅剩一步之遙,涉嫌協助實行戒嚴的相關人士,一個個慘遭「清算」,在這敏感時刻,唯有總理韓德洙逃過一劫,並坐上「代總統」之位,而在野黨李在明一派,也選擇妥協,不遭彈劾韓德洙。
韓國這場鬧劇,看似告一段落,實則平靜水面下,正暗流涌動。要知道,在尹錫悅頒布戒嚴令前,與韓德洙在會議室碰過面,儘管只有5分鐘,但郭種根、金龍顯、呂寅兄慘遭波及,他卻能躲開「內亂罪」的帽子,說明這人不簡單。
事實上,這就是李在明的高明之處了,之所以放了韓德洙一馬,並推薦他代行總統職責,其實藏著更大的目的。
首先,韓德洙屬於經濟技術官僚,並且資歷非常深厚,曾在三任政府中擔任要職,對美韓自貿協議的達成和落地做出貢獻,聲望和資歷足以擔任「代總統」一職。同時,政變失敗後,韓德洙極力與戒嚴令撇清關係,並表示自己曾試圖阻止尹錫悅的決策,在調查中,也沒有總理參與「內亂罪」的直接證據,最重要的一點是,根據韓國法律規定,如果總理也遭彈劾停職,將無法代行總統職權,那總統職權很可能落到韓東勛頭上!
從目前來看,無論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最首要的目的是讓尹錫悅下台。儘管國會通過了彈劾案,但不等於尹錫悅立刻下台,還需要交給憲法法院去審理,由9名大法官,在180天內作出裁決,只要有6人投贊成票,尹錫悅就徹底被踢出局。
但問題來了,由於朝野政壇鬥爭,憲法法院有3個崗位空缺,僅剩6名法官參與審理,這意味著,裁決彈劾案時,只要有一人反對,尹錫悅就能官復原職,恢復總統職位。所以,現在韓國各黨派,已經忙成一鍋粥,急忙找人補充缺失的三名法官,這些提名的大法官,將成為敲定尹錫悅下台的關鍵。
總的來說,現在整個韓國政壇,就像在暴風雨中的小船飄搖不定。各方勢力都在暗中較勁,密切關注著局勢的一舉一動,合力拉尹錫悅下台。在此期間,如果再對韓德洙發起彈劾,很可能導致韓國權力架構的崩塌,行政體系陷入癱瘓,國家機器無法正常運行,在韓國上下大亂,權力真空之際,如果北邊朝鮮趁虛而入,後果將不敢想像。
在這敏感時刻,李在明驟然收手,撤回對韓德洙的指控,就是讓他穩定局面,畢竟,相比於朝野黨派的政治爭鬥,民眾更期望平息動亂、回歸正常秩序,過度的彈劾,一不小心容易被扣上貪戀權力、製造混亂的帽子,從而引發民眾反感,損害自己的政治聲譽與支持率。
當然了,李在明先打一棒子,再給一顆甜棗,也算是賣韓德洙一個人情,畢竟得饒人處且饒人,趁著韓德洙掌權期間,把社會壓力轉移到法院,全心全意對付尹錫悅才是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