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忽視」以色列?

2025年05月15日14:50:13 國際 9097

5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開啟了對中東三國的訪問,美國的傳統盟友以色列卻不在訪問行程中,引發輿論關注。

《以色列時報》表示,通過此次訪問,特朗普正在大幅提升海灣國家的地位,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在特朗普的考慮中,以色列的地區重要性降低了。

美國政治新聞網指出,特朗普此次中東之行,突顯了一個事實,即與許多鄰國相比,以色列在實際經濟利益方面並沒有太多可以提供給特朗普的,而後者偏好以經濟手段治理國家。以色列人也開始意識到這一點。

路透社也指出,特朗普此次中東之行中繞過以色列,表明美國越來越關注與卡達等富裕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利潤豐厚的商業交易。

但特朗普本人否認邊緣化以色列。他表示,他此次的訪問對以色列非常有利。

特朗普「忽視」以色列? - 天天要聞

當地時間5月13日,特朗普和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在利雅得哈立德國王國際機場。路透社

「內塔尼亞胡意識到,阿拉伯國家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美國政治新聞網當地時間5月14日發文分析指出,此次特朗普訪問的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三國提出,要在美國投資,允許其關聯企業與特朗普家族企業簽署協議,並採購數量驚人的美國武器。當地時間5月13日,僅沙烏地阿拉伯就承諾向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其中包括價值近1420億美元的軍售。

而以色列每年依靠美國納稅人的數十億美元來購買武器。報道指出,以色列不是一個石油國家,這是其不像海灣阿拉伯國家那樣富有的一個主要原因。此外,以色列在加沙地帶還深陷一場代價高昂的戰爭,而特朗普希望看到這場戰爭結束。

分析人士強調,以色列不僅在財政上處於不利地位,還讓特朗普感到失望,因為其提出了太多要求。

「別這麼煩人了。」該分析人士說道。

但以色列也有優勢,包括其與美國的政治關係,與美國的安全、技術和情報合作,以及深厚的夥伴關係歷史。但具體到特朗普和這一時刻,以色列在經濟上缺乏可提供的利益,這是其在影響特朗普能力方面的潛在缺點。

報道指出,有跡象表明,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意識到,阿拉伯國家的影響力可能越來越大。

當地時間5月12日,有消息稱,內塔尼亞胡告訴以議員,以色列需要擺脫對美國每年約40億美元軍事援助的依賴。這樣做可能會取悅特朗普,也會迎合共和黨內部分對美國援助以色列表示質疑的勢力。

另一個跡象表明,以色列意識到阿拉伯國家對特朗普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以色列外長薩爾表態,現在是他的政府與敘利亞新領導層保持良好關係的時候了。報道指出,這是許多阿拉伯國家希望看到的。

當地時間5月13日,特朗普表示,將下令終止對敘利亞的制裁。報道認為,他這樣做的部分原因是為了讓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滿意。

雖然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內做了許多令內塔尼亞胡和以右翼高興的舉動,但這一次,他的行為讓以色列領導人及其同僚感到震驚和不滿。

報道指出,此類行為包括但不限於,特朗普決定與伊朗就其核計划進行談判,而不是批准以色列襲擊伊朗的核設施;特朗普決定與胡塞武裝停火,不顧後者仍堅持對以色列發動導彈襲擊;哈馬斯釋放擁有美以雙重國籍的被扣押人員艾丹·亞歷山大,但仍扣押著許多以色列人;有消息稱,即便沙特不與以色列政府實現關係正常化,特朗普仍可能與沙特達成一項民用核能協議。

《以色列時報》指出,目前而言,對於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領導的以色列來說,這似乎不是「他對你沒那麼感興趣」的問題,而是「不管有沒有你,我都會繼續前進」的問題。

「特朗普對海灣阿拉伯國家進步的讚賞中,隱含著對以色列作為該地區領先力量、主要創新者、科技先鋒以及投資熱點地位的降級。」《以色列時報》這樣寫道。

邊緣化以色列?特朗普否認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和路透社報道,白宮否認存在裂痕的說法。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詹姆斯·休伊特表示,美國政府將繼續與以色列合作,釋放被扣押的其餘58名人質,並加強中東地區的安全。「以色列歷史上從未有過比特朗普總統更好的朋友。」

以色列駐華盛頓大使館表示,兩國關係「建立在共同的價值觀以及對地區與全球穩定的承諾之上」。

據報道,扣押人員亞歷山大被釋放,是由美國、卡達、埃及和哈馬斯的官員談判促成的,以色列並未參與。

特朗普「忽視」以色列? - 天天要聞

亞歷山大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道截圖

本周,當被問及是否擔心亞歷山大獲釋一事導致以色列被邊緣化時,以色列一位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美國是一個主權國家。」「以色列和美國的親密對話將直接進行,而不是通過媒體。」

另據《以色列時報》報道,當地時間5月14日,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表示,以色列不會因為他的海灣阿拉伯國家之行而被邊緣化,「這對以色列有好處」。

特朗普認為,美國和這些國家保持良好關係,對以色列非常有利。

目前,內塔尼亞胡並未對此發表評論,只是感謝特朗普幫助釋放亞歷山大。

報道評論稱,特朗普說的可能是真的,但前提是以色列領導人證明有能力利用這些關係。以色列越長時間未能在象徵意義上和現實意義上與美國總統一同「就座於主桌」,其迴旋餘地就會越發狹窄。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足療館老闆涉嫌受賄犯罪背後:查處隱形腐敗「白手套」 - 天天要聞

足療館老闆涉嫌受賄犯罪背後:查處隱形腐敗「白手套」

重慶市黔江區監委日前一則反腐消息引發輿論關註:一家足療養生館負責人被立案調查,被查出涉嫌受賄犯罪。其並非國家公職人員,就是個私企小老闆,為何會涉嫌受賄犯罪呢?會被提起公訴嗎?監察機關是否有權對非國家公職人員立案調查?
如何構建南海國際話語權?將「衝突敘事」引向「合作敘事」 - 天天要聞

如何構建南海國際話語權?將「衝突敘事」引向「合作敘事」

南都訊記者莫倩如 發自北京 近日,由中國對外書刊出版發行中心與新星出版社共同主辦的「構建南海國際話語權:創新與突破」研討會在京舉行。研討會旨在進一步提升我國涉南海國際傳播工作效能,努力構建同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南海國際話語權。
英國男子在巴西沙灘挖洞,挖到一半沙子突然塌陷,差點被活埋 - 天天要聞

英國男子在巴西沙灘挖洞,挖到一半沙子突然塌陷,差點被活埋

近日,英國男子詹森·斯特金在巴西一海灘遊玩時,在沙灘上挖了一個約8英尺(約2.4米)深的大洞。然而,周圍的沙子突然塌陷,他被埋長達3個多小時,差點死掉。(詹森·斯特金在沙灘上挖了一個坑洞。)(周圍的沙子崩塌,斯特金被埋。)事後,斯特金介紹,當時他和朋友在里約熱內盧度假,前往當地著名海灘科帕卡瓦納遊玩,同...
「米多到能開店」言論惹眾怒,日本農林水產大臣辭職 - 天天要聞

「米多到能開店」言論惹眾怒,日本農林水產大臣辭職

21日,日本農林水產大臣江藤拓向首相石破茂提交辭呈。石破茂當天火速任命前首相之子小泉進次郎接任。18日,江藤拓在公開場合表示「別人送的米多到能開店售賣」。此言在日本「米荒危機」持續的背景下引爆民怨。在野黨集體發難,施壓要求其辭職,並威脅提交不信任動議。作為石破內閣首位「落馬」閣僚,江藤拓這場閃電辭職讓深...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最新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賠償金標準 - 天天要聞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最新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賠償金標準

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各級檢察院辦理自身作為賠償義務機關的侵犯人身自由國家賠償案件時,執行新的日賠償標準475.52元。 據最高檢控告申訴檢察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國家統計局2025年5月16日公布的數據,2024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24110元。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日平均工資計算...
最高檢印發《通知》,號召向他們學習 - 天天要聞

最高檢印發《通知》,號召向他們學習

最高檢印發《通知》要求深入學習全國先進工作者的先進事迹和崇高精神汲取英模精神力量以高質效檢察履職建功新時代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印發《關於向檢察機關全國先進工作者學習的通知》(下稱《通知》),號召深入學習檢察機關全國先進工作者的先進事迹和崇高精神,持續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檢察實踐,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
巴基斯坦恐襲頻發:反恐困境背後的地緣博弈 - 天天要聞

巴基斯坦恐襲頻發:反恐困境背後的地緣博弈

**"又是巴基斯坦!"**當新聞彈出第N起恐襲消息時,你是否也習慣性划過屏幕?這個"一帶一路"關鍵節點國家,正淪為恐怖主義的修羅場——僅2025年5月,俾路支省就接連發生兩起襲擊,造成數十人傷亡。但鮮血數字背後,藏著更殘酷的地緣政治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