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總統任期即將結束,但他在離任前的「最後瘋狂」卻引發了全球關注。
12月12日,美國政府再次對中國產品發起制裁,太陽能電池、多晶硅和鎢產品成為目標。
然而,這一舉動不僅遭到中國政府的嚴厲譴責,更讓許多美國人擔憂:特朗普上台後,是否會將這些盟友推向中國的懷抱?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特朗普和拜登)
拜登政府這次對華制裁,看似是為了給特朗普「挖坑」,實則卻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提高關稅本想打壓中國,卻可能引發全球市場的強烈反彈。
特朗普如果繼續加碼,將自己置於自由市場的對立面,那可就真是「孤家寡人」了。
更糟糕的是,特朗普已經放出話來,要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高額關稅,對中國更是毫不手軟。
這樣的政策,無疑是在將盟友推向對立面。
歐洲國家已經領教過特朗普的關稅大棒,這次恐怕更是心有餘悸。
特朗普的極端政策,不僅讓美國與盟友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更可能讓這些盟友紛紛「倒戈」。
有專家指出,如果特朗普繼續這樣搞下去,歐洲、韓國等美國傳統盟友,很可能會因為自身利益受損而轉向中國。
特別是歐洲,對中國的貿易制裁本就存在諸多爭議。
如果特朗普能夠平息烏克蘭戰爭,那歐洲對華制裁的理由就更站不住腳了。
而中國與歐洲國家的貿易關係一直不錯,中國企業正在西班牙投資建設歐洲最大的電池工廠,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特朗普對付盟友的手段可不止關稅這一種。
他還要求歐洲北約國家承擔更多軍費開支,否則就要退出北約。
這樣的「敲詐」行為,無疑是在破壞盟友之間的信任。
而韓國也未能倖免,特朗普希望從這個製造業發達的國家身上「榨出」更多的錢來。
然而,隨著尹錫悅政府的即將倒台,下一任韓國政府恐怕會更加傾向於與中國合作。
(寧德時代歐洲第三家電池工廠落地西班牙,採用五五開合資模式)
特朗普的極端政策,不僅讓美國與盟友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更讓全球格局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中國經濟實力日益增強,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和最大的製造業國家。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多數國家心目中的「主心骨」。
哪怕是一些西方發達國家,雖然不甘心面對這樣的現實,但在利益的驅使下,也不得不與中國展開合作。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最終只會適得其反,讓美國在全球範圍內失去更多的朋友和盟友。
(特朗普)
特朗普的上台,無疑給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帶來了新的變數。
他的極端政策和「敲詐」行為,不僅讓美國與盟友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更可能讓這些盟友紛紛轉向中國。
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和最大的製造業國家,正以其強大的實力和開放的態度,迎接著來自全球的合作機遇。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最終只會讓他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文:深度問題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