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和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如期舉行。
在這樣的國際盛會中,華中農大外語人在各自的崗位,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積极參与到這些國際大事件中,在實時報道、文化交流、外交解讀等多個層面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作為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評論部新媒體組的工作人員,華中農大外國語學院2018屆畢業生吳燕妮深度參與了這一重大外交事件。那幾天,她負責兩場國際會議的新聞策劃、稿件約請,邀請到秘魯政要,包括秘魯前外交部長、前經濟和財政部長等,圍繞中拉命運共同體、雙邊會晤、「全球南方」等話題撰寫評論稿件10餘篇。
「如果說前線記者是在現場的槍林彈雨中衝鋒,那麼後方的編輯則是在一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奮戰。」吳燕妮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負責這樣的大型會議的工作,稿件選題如何找到正確的切入點、如何聯繫到合適的學者來寫稿,如何做到策劃的顧全大局,如何做到對外交流的靈活變通、不卑不亢,如何巧妙化解突發情況,每一項任務都猶如一場硬仗,每一個環節都需一絲不苟、環環相扣。
吳燕妮在wto部長級會議工作留影
吳燕妮第一次參加的國際性大事件報道是2023年南非約翰內斯堡召開的金磚峰會。彼時,她作為記者親眼見證了金磚歷史性擴員的時刻,感慨萬分:「彷彿進入到一個歷史畫面,實在與有榮焉!深刻感受到了外語人的責任和使命感。」而這份責任感與使命感,正是她在華中農大外國語學院學習和熏陶出來的。
吳燕妮採訪東帝汶世貿組織加入技術協調員豪爾赫·魯伊·德·卡瓦略(jorge rui de carvalho)
工作之餘,吳燕妮時常回想起在母校的歲月:「在華農外院學習的四年是我人生中很美妙的一段時光,本科期間的學習錘鍊了我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而對各類文學名著的研讀探究讓我保留了一分感性,總能帶著感性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也為我在新聞業務工作中打開了一扇大門。」
外院2017屆畢業生宗樹康同樣在cgtn新媒體編輯部工作。在apec峰會和g20峰會期間,他撰寫並發布了多篇關於領導人峰會講話及領導人與多國領導人開展雙邊會談內容的文章,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展現大國擔當。
他說,在做外宣報道當中,外事翻譯由於政治性和政策性較強,與其他翻譯有很大區別,在工作中需要著重注意。面對當前「西強東弱」的國際傳播格局,我們要在了解西方話語體系的基礎上,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表述,讓世界更好看到中國、讀懂中國。
宗樹康(左二)與同事合影
談到在外院的四年時光,他說,除了聽說讀寫等基礎課程外,外院開設的一系列特色課程,如古希臘羅馬神話、中國思想經典導讀、英美電影賞析、英語辯論等,都幫助他拓寬了國際視野,深化了他對中、西方社會歷史和人文等方面知識的理解,為他的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宗樹康(中)參加華中農大外國語學院畢業活動
宗樹康工作間隙留影
走得再遠,也不要忘記從何出發。2023年11月,宗樹康回到華農,參與雙百案例課程擔任講師,為學弟學妹們分享自己的學習、工作感悟,做「乘船者」,也做「擺渡人」。
他說,如果在校期間是「勤讀力耕肩重任」,那麼現在的工作就是「立己達人圖自強」,他將繼續奮鬥,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太平洋彼岸,apec與g20圓滿落幕,這片深藍上還有故事未完待續。
作為一名青年學者,華中農大外院2015屆畢業生陳曦專攻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國及南極地區的區域國別研究工作,同時也是 cgtn 和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等媒體特約評論員。
陳曦參與國際論壇發言
近日,太平洋島國薩摩亞總理菲婭梅來華訪問期間,陳曦受中國國際廣播電台the world today節目邀請,參與了對這一熱點事件的分析解讀。
陳曦認為除了要有紮實的外語功底,還需具備高度的新聞敏銳度。為此,她堅持每日收聽新聞,瀏覽新聞網站以及媒體智庫的評論文章,及時跟蹤全球時事動態。這些習慣幫助她在研究和工作中,能夠準確、迅速地捕捉到關鍵的新聞線索。
除此之外,深度分析能力也同樣不可或缺,建交歷程、發展脈絡、期待成果、關係前景等問題都需要縝密剖析。她表示,本科期間參加各級各類英語演講、口譯比賽及各類國際會議口譯及外事隨行翻譯的經歷為她後來的職業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今年4月,陳曦在澳大利亞悉尼參加中歐人際關係論壇,為中國參與極地國際治理建言獻策。隨後她到塔斯馬尼亞州霍巴特,在當地的檔案館研讀歷史文獻,以更好地服務極地全球治理。針對這項工作,陳曦進行了專業的分析與思考,她說:「在過去40多年裡,澳大利亞是我們重要的南極合作夥伴。所以在當前大環境下,我們要持續發展中國跟澳大利亞的雙邊關係,挖掘共同參與南極國際治理的合作潛力。」
陳曦為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擔任講座翻譯
「對我來說華農是我的『娘家』,外語學院的師生就是我的『娘家人』。」陳曦談道。畢業多年,回顧這一路的成長曆程,陳曦對母校心懷感激。「華農作為『娘家』帶給我的底氣——精神和心理上的雙重支持,是源源不斷的。在華農的四年時光對我的成長、人生選擇以及人格塑造都有著深刻意義。」
陳曦和華中農大廣播台的老師和同學們在一起
陳曦與華中農大外國語學院老師和同學合影(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華中農大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方紅老師表示,學院將繼續致力於培養「通中國、知時代、會語言、精專業」的具有全球勝任力的拔尖創新人才,「希望他們越飛越高、越走越遠,向世界發出更多中國聲音!」
文 | 李卓然 徐盈盈 田欣雨
編輯 | 蔣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