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軍事衝突的停火並非易事。對於普京而言,他深知其中的複雜性,其考量著眼於當下與未來。這裡所謂的未來,關鍵在於倘若普京不再執政,當下達成的停火協議是否還能持續有效,這是普京重點思索的問題。
普京在一次會議講話中提到,與烏克蘭構建軍事接觸線的局勢將對俄羅斯未來命運產生決定性影響。其含義在於,若軍事接觸線構建得當,便能為俄烏之間長久和平奠定基礎;反之,若無法建立穩固且持久的軍事接觸線,未能設立有效的緩衝區,烏克蘭一旦加入北約,就極有可能藉助北約力量奪回失去的領土,屆時俄烏局勢乃至俄羅斯與北約、美國之間的整體局勢都將發生天翻地覆的巨變。所以,這一事務必須妥善處理,絕不能僅僅當作權宜之計,因為它關乎俄羅斯未來的國家安全與命運走向。
普京當前所顧慮的核心在於,若處理俄烏問題時只圖眼前一時之利,而不謀求長遠規劃,那將是對俄羅斯國家安全的嚴重不負責任。道理其實很淺顯,在思考國家戰略問題時,是著眼於未來10年、20年,還是50年、100年,這是至關重要的。古人云「不謀一域,何以謀全局」,同樣,若只專註於局部而忽視全局考量,必然會產生諸多問題。普京不得不考慮,一旦自己卸任,俄烏邊界線是否會再度成為戰火紛飛之地。
倘若邊界重燃戰火,而普京的接班人無力應對,那麼此次俄烏軍事衝突豈不是給俄羅斯未來埋下了巨大隱患?在普京執政時期,西方國家難以對俄羅斯實施有效打壓,但當普京不再主政,俄羅斯是否會面臨西方國家更為嚴苛的制裁與打壓呢?
因此,普京極為擔憂的是在自己離開領導崗位之後,俄羅斯的國家安全能否繼續得到切實保障。而構建穩定可靠的俄烏關係,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正是基於這樣的戰略考量而做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