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層級以下的氣候合作將持續聯邦制國家的聯邦政府在對外事務上擁有完全權力,但是對國內各州的絕大多數事務沒有決定權,聯邦政府不能任命州政府的官員。美國聯邦政府的換屆,對各州的氣候政策沒有直接影響。特朗普在其第一個總統任期內退出了《巴黎協定》,但美國相繼成立多個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和國際合作的次國家層級組織。這些組織中目前影響力最大的是「美國全力以赴」(america is all in)氣候行動聯盟。該聯盟官網稱,已有63%的美國人,和覆蓋美國74%gdp(國內生產總值)的地方政府加入了該聯盟。「美國全力以赴」的宗旨是制定氣候戰略以應對氣候危機,並借鑒地方合作夥伴的實踐經驗,在全美國範圍內擴大氣候行動。該聯盟致力於將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30年前減少一半,並在2050年前實現凈零排放。發起成立「美國全力以赴」的包括加州、華盛頓州原州長,這些州政府目前是積極推進與中國地方政府氣候合作的主力。據《財經》記者統計,2023年8月以來,已有上海、江蘇、廣東、海南分別與加州政府達成了在氣候領域的合作協議。除了地方政府,中國一些部委也多次與美國次國級組織達成了氣候方面的合作。最近的一次是在2024年5月,中美地方氣候行動高級別活動在美國加州舉行,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與美國能源部就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項目的合作達成一致,與加州達成加強低碳發展和綠色轉型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重點合作事項清單。加州的gdp和人口規模在美國各州中排首位,其發展經驗和中國部分省市有互相借鑒的價值。加州曾經發生過一次大停電,但經過最近三四年的改進,加州電網的用電安全指標不斷改善,2022年風光發電在電網中的佔比已經上升到61%。註冊在加州的專業性非營利公益慈善組織能源基金會,始終致力於通過推進可持續能源促進中國和世界的繁榮發展和氣候安全。該組織自1999年在中國開展工作以來,一直積極推動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氣候、能源交流與合作。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對《財經》記者表示,加州解決「能源不可能三角(經濟、安全、清潔)」的經驗主要有兩條:一是大量引入儲能電站,解決尖端間歇性問題。二是在電網調度方面,不以政府為主導,而是由從業者與電網、發電方自發形成具有專業性的行業聯繫,為電網調度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撐和管理機制上的改善。針對這一話題,中國可以與美國在地方層面開展進一步探討,為中國可再生能源上網提供借鑒。在2024年11月中旬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期間,能源基金會組織召開了「中美地方省市氣候合作交流的專家研討會」。來自中美國家、省州和城市層面的政府官員,以及相關企業、研究機構人士參加了研討會。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楊雷參加完該會議後告訴《財經》,中美雙方的代表,尤其是美方代表在會上傳達了清晰的態度——中美地方層面的氣候合作必然會持續下去。未來中美地方層面還會有更多務實的合作,共同推進雙方的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在cop29期間,清華大學氣候院全球氣候治理主任胡彬和美國前駐華環境科技衛生參贊沈岱波(deborah seligsoh)聯合發布了「新形勢下中美氣候合作」的研究報告。該項目組對參加過中美氣候談判的學者、政府官員、企業家等百餘人做的問卷調查顯示,多數人認可中美繼續合作的重要性,未來中美氣候合作依然存在空間,尤其是學術和非政府組織間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