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的所謂「抗中」大計,在實施了幾年之後,落得一個得不償失的局面。在最近的一個財年,印度丟掉了上千億的投資。在此之際,印方接連做出兩個動作,向中方服了軟。
印度總理莫迪
近日,印度政府首席經濟顧問納格斯瓦蘭,給印度議會提交了一份《年度經濟調查報告》。報告中提到,為了減少在全球製造和供應鏈中對中國的依賴,西方國家正在尋找替代的進口渠道,印度應該抓住這一機會,力爭從中受益。但同時他也指出,為了促進印度乃至全球的出口,印方應該融入中國的供應鏈,並積極吸收來自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
納格斯瓦蘭強調,中印之間的經濟關係動態,依然是非常複雜且相互交織的。雖然從表面上看,印度的經濟增長率,似乎超過了中國,但實際上,這也只能算是「中國的一小部分」,雙方的合作與交流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在此之際,印方必須在進口中國商品和引入中國資金之間,找到一種平衡。
在這份報告提交後,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也表示了支持。
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
除此之外,印度的其他部門,也在積極採取行動,來「拯救印度工業」。印媒報道稱,印度工業和貿易促進部,目前正在與多個部門聯合制訂框架,打算向為印度工廠安裝中國製造機器所需的中國工程師,以及眾多的中國技術人員,提供快速簽證的渠道。
一般情況下,由於莫迪政府的限制,中方簽證的處理時間,可能會被拖延到4至5個月,但印方提議的這一渠道一旦開通,就可以將時間縮短到一個月內,大大提高雙方的效率。
這與印方之前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在今年1月份,印度高官還冠冕堂皇地表示,如果中印邊境能夠「保持和平」,印度就有可能會考慮,放鬆對中國投資的嚴格審查。這顯然是想把在邊境挑事的髒水,潑到中方的頭上。
事實上,印方的態度之所以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歸根結底是嘗到了與中方對抗的苦果。
印度央行的最新數據顯示,印度在2023-2024財年的凈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從279.8億美元,下降到了105.8億美元,下降幅度達到了驚人的62.17%。
也就是說,在過去一年內,印度失去了大約1265億元的直接投資,創下了17 年來的最低水平。不難推斷出,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投資,都是來自中國的。
印度街頭
儘管這樣,印方也依然無法擺脫中國市場,在上一個財年中,印度從中國進口商品的總額達到了1017億美元,但對華出口額卻只有166.7億美元,相差達到了6倍。也就是說,莫迪政府的種種策略,反而讓印度與中國的差距,越拉越大了。
一直以來,莫迪政府都把中國當作「最大的競爭對手」,在任何領域都想和中國一較高低。然而,在全球經濟復甦緩慢的大背景之下,中國企業的投資和運營策略,反而會幫助印方解開當前的種種困境,也只有雙方建立穩定政治關係的情況下,中印兩國才能真正實現共贏,印方想要達成的願景,也才有落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