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報道,2月20日,我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召開例行記者會。有記者詢問毛寧,美國正在考慮以中俄合作為由,對一些中國企業實施制裁,對此中方有何看法。毛寧指出,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中國始終秉持客觀公正立場,一直致力於勸和促談。中國有權同世界各國開展正常的合作。中方一貫反對沒有國際法依據、未經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中方將繼續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
毛寧的話一方面表明,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始終是致力於勸和促談,自始至終都沒有發生任何實質性的改變;另一方面說明中國同其他國家開展正常合作,是中國的基本權利,域外國家沒有理由,在未經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擅自對中國企業進行制裁,中方將保留採取必要措施的權利。
在烏克蘭問題上,中方的立場正如毛寧所言,中方始終堅持勸和促談,願盡最大努力推動俄烏局勢的緩和,並不會在烏克蘭問題上倒向任何一方。中方意識到輸送武器和升級制裁,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衝突,只會擴大危機的外溢影響。因此,自始至終都希望當事雙方停火止戰,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中國版的「和平方案」。
相反,美國政府卻不斷借俄烏衝突,妄想全面摧毀、孤立俄羅斯,並多次威脅中國不許援助俄羅斯,否則將連帶制裁。顯然,美國政府的立場屬於典型的雙標主義,企圖擴大俄烏衝突的外溢影響,實現自身的地緣政治戰略。
其次對於中俄合作,中國和俄羅斯都曾強調,兩國展開各項合作不針對第三方國家,也不受第三方干擾和脅迫。此外,中俄也不會組建軍事聯盟,完全是為維護全球安全穩定。美國政府不許中俄合作的論調,完全就是霸權主義和霸凌行徑作祟,旨在挑撥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破壞中俄各項合作的正常開展。
需要指出的是,美國官員發表上述言論的時間,正值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取得的新進展之際。目前,烏克蘭急需軍事援助,俄羅斯在烏東地區的軍事行動捷報頻傳。在此背景下,如果出現類似於中國這樣的第三方力量,參與到俄烏衝突,支持俄羅斯對抗烏克蘭,則無利於美國。因此,美國不希望這樣的局面出現,威脅不許中俄合作的目的不言自明。
美國不許中俄合作的另一個背景就是,歐盟27個成員國圍堵俄羅斯之際。根據《歐盟官方公報》發布的一項決議,歐盟因一些新地區加入俄羅斯而實施的對俄制裁期限再延長一年,至2025年2月24日。文件指出,這是針對所謂「俄羅斯聯邦非法承認、佔領或吞併某些不受政府控制的烏克蘭領土」而採取的措施。文件說,該決定將在官方公報發布後的第二天生效。
顯然,現在的外部大環境並不利於俄羅斯,美國在此時選擇對俄羅斯發難,有意火上澆油,符合美國國家利益。這也預示著,在西方國家的「集火攻勢」下,未來俄羅斯面臨的處境將越來越困難。不過,對於當今世界來說,和平發展仍是主流趨勢,也是全球各國共同期待的。因此,美方應意識到衝突危機的嚴重性,積極採取一切措施,推進俄烏和談,而不是一味地做有損全球穩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