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前線的反覆拉扯,對抗幾方的戰略調整,以及國際層面的政治博弈可能要更為詭險和重要。
一、敏感時期,外媒突爆猛料:美國拒絕了普京關於凍結俄烏衝突的提議
當地時間2月14日起,在國際輿論場,開始廣泛流傳一則驚人消息。
是的,那就是——路透社報道稱,普京通過中間人建議美國凍結烏克蘭衝突,但是呢,不成想,遭到了美國拒絕.......
一時之間,引發外界側目、猜測不休。
有觀點認為,這是自媒體刻意編造,屬於無稽之談;
也有觀點認為這是俄羅斯扛不住了、準備做出重大妥協了;
還有觀點則認為這是俄羅斯的精心試探或誠意和談,只不過拜登當局出於大選因素,選擇了拒絕........
那麼,消息是不是屬實的呢?背後究竟又釋放何種信號呢?
截止目前,已經可以確定,路透社確實發布了這條驚人消息,但是很快遭到克宮的駁斥。
具體而言:
當地時間2月13日下午6點左右,路透社報道稱,獨家新聞,俄羅斯總統普京曾向美國發出信號,表示願意考慮在烏克蘭停火,但華盛頓拒絕了,不願繞過基輔進行談判。
據悉,路透社援引熟悉討論過程的三位俄羅斯消息人士的話報道了此事。
消息人士稱,普京在2023年公開表達了自己的立場,並通過包括莫斯科在中東的阿拉伯夥伴在內的中間人私下表達了這一立場。
俄羅斯總統提議凍結衝突,條件是俄羅斯軍隊留在他們佔領的烏克蘭領土上。
隨後,普京的信號被傳遞到華盛頓——美國總統安全助理沙利文、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和國務卿布林肯等高級官員就此事召開會議進行了討論。
之後,會議結果由沙利文於2024年1月打電話給普京顧問烏沙科夫,告訴他美國不會在沒有烏克蘭參與的情況下討論停火。
並且,消息人士還指出,克里姆林宮在接到這通電話後,認為在這個問題上與美國進一步接觸沒有意義。
因此,戰爭將繼續下去。
此外,報道還提及,烏總統高級顧問波多利亞克就此事評論稱——這是俄羅斯當前宣傳運動的虛構和元素。
換言之,儘管很多人並不相信」美國拒絕普京凍結俄烏衝突的提議」傳言,各國主流媒體幾乎也沒有報道。
但是呢,不可否認的是,消息出處確實源自英媒路透社。
也就是說,這起事件的影響不容低估。
事實,也確實如此。
似乎為了消除不利影響。當地時間2月14日,克宮發言人、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公開駁斥了這一報道,他直截了當地說:「沒有,這不是真的。」
俄外長拉夫羅夫則在國家杜馬」政府答問時間」期間談及俄烏談判問題時,他這樣表示:「我們對政治和外交解決持開放態度,這一解決方案應基於俄羅斯合法利益、基於多年來形成的以及導致目前局勢的現實。
但是,那些向我們宣戰的人並沒有提出嚴肅建議,他們既無意考慮我們的利益,也無意考慮地面現實,目前還不可能坐到談判桌。達成一致,暫無方案可選。」
俄羅斯總統普京則於當天接受俄羅斯記者帕維爾·扎魯賓採訪時,就疑似隔空回應了路透社的那則報道。
概括而言,主要內容如下:
拜登比特朗普對俄羅斯更有利,其更有經驗和可預測性。而特朗普一直被稱為系統外的政治家。他對美國應該如何發展與盟友的關係有自己的看法。
總之,俄羅斯都將與美國人民信任的任何美國領導人打交道。
如果基輔和美西看到談不出結果,那麼顯然需要做出調整。
但這已經是政治藝術的問題,因為眾所周知,政治是妥協的藝術。
「我們應該看的不是這個(拜登的健康狀況)。我們應該看政治立場。我認為,當今(美國)當局的立場是極度有害和錯誤的。我曾經對拜登總統說過這一點。」
普京接受採訪的現場
看上去,事情到了這裡,關於「美國拒絕普京凍結俄烏衝突的提議」的傳言可以暫告一段落了.......。
但事情,真的會這樣簡單嗎?
事實上,不難預見的是,除非美國釋放明確地願意就俄烏和談與俄羅斯展開務實且公開的對話之前,外界恐怕都很難相信俄烏衝突可以重返談判桌。
歸根結底,俄烏衝突的本質就是俄美博弈,事關全球地緣政治格局。
當然,更重要的是,接下來,俄烏局勢到底何去何從?
二、和平似乎正在遠離,衝突可能會持續五年:不過,2024年下半年,可能會出現重大談判窗口
目前來看,俄烏局勢越發詭險莫測了。
或者說,最近一個多月,俄烏局勢其實非常微妙:迅速和談、戰爭升級和衝突持續五年均有不小可能。
而參考朝鮮戰爭,要想三年內結束衝突,不僅需要對抗幾方認可烏克蘭戰場有一條「三八線」,而且還需要重啟談判——畢竟談判往往是漫長且艱難的拉鋸,絕非朝夕之間可以完成。
事實上,朝鮮戰爭期間,由談判到正式簽署長期停火協議,約莫花費一年時間。
換言之,當路透社這則報道其實基本上已經宣告三年內結束衝突的可能是非常小了
當然了,對國際時事比較關注的網友都知道,路透社的信譽度並不比《B B C》就強多少——事實上,早在2023年7月20日,俄羅斯對烏克蘭敖德薩發動空襲時,該報竟然離譜地聲稱:中國敖德薩領事館被炸死一人,現場大樓也被炸塌!
隨後,許多網友選擇了盲目輕信,便迅速引發了巨大輿論,導致我們外交部不得不出來進行闢謠:總領館人員早已撤離,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緊接著,當天多家正規媒體提供的現場領事館圖片則有力澄清了路透社的虛假新聞
也就是說,不排除——這背後,有可能是英國再次扮演黑手,就像之前:外界普遍認為英國前首相約翰遜破壞了2022年4月初已經達成的俄烏草簽協議......
此外,回顧最近兩個月的戰爭歷程,應當說,即使沒有路透社這個報道,迅速和談其實也非常困難的。
事實上,儘管諸多跡象表明,俄烏和談確實有可能於2024年下半年重返談判桌。比如,普京於當地時間1月1日就曾宣稱:烏克蘭本身不是敵人,而是那些想要摧毀俄羅斯國體的人,是那些想要在戰場上讓俄羅斯遭受戰略失敗的人。
緊接著,當地時間1月21日,烏克蘭總統高級顧問米波多利亞克在採訪中表示:當俄羅斯遭受某些戰術失敗時,烏克蘭可以開始和平談判。
........
但是呢,時局實在是變化莫測。
自當地時間1月24日起,和平就開始遠離,戰爭則成為當下的主題。
為什麼這麼說呢?
道理很簡單,就在24日當天,一起突發的重磅事件(俄墜毀軍機上74人全部遇難,其中包括65名烏克蘭戰俘),這讓外界開始普遍意識到——很可能有一股強大的勢力不願看到俄烏重返談判桌:至少,現階段是如此。
隨後,圍繞這起事件,俄羅斯要求召開聯合國安理會緊急會議。普京還專門就此發表了重磅聲明,首次明確提出在烏克蘭建立非軍事化區的概念......
而烏克蘭呢,當有65名烏戰俘遇難消息傳出後,烏方總體保持著沉默。
緊接著,更是主要被內部政治博弈給分散了大量精力——1月28日,在美副國務卿紐蘭突訪基輔之際,烏克蘭開始大規模傳播扎盧日內即將遭到解僱.......
2月8日,澤連斯基正式宣布解除扎盧日內總司令的職務,並啟任西爾斯基為新任烏軍總司令——然而,耐人尋味的是,2月14日,據德國電視台報道,這位以忠誠、強硬著稱的西爾斯基大將,卻在採訪中公然承認:俄軍全線推進,烏軍已轉攻為守,甚至還暗示準備撤離某些陣地......
而及至今天,應當說,澤連斯基當局應該基本完成了自衝突以來的最大軍政改組!
事實,也確實如此。
當地時間2月15日,據烏克蘭方面消息顯示,烏總統澤連斯基召開了烏克蘭政府、軍隊和國防工業的聯合會議,在會上其對軍隊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他們使用電子戰設備和其它武器對抗俄軍的偵察無人機。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重要會議上,明顯沒有扎盧日內的位置..........
更重要的是,烏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此前兩天已經明確表示——只有當戰爭結束後,烏克蘭才會舉行選舉。
換言之,就當前來看,澤連斯基通過此次軍政改組,對烏克蘭掌控力似乎有所增強.......
因此,有理由認為,最近烏克蘭這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操作,恐怕都讓外界意識到——短期內,烏克蘭幾乎不太可能廢除與俄談判的禁令。至於西爾斯基也不太可能和扎盧日內那樣:繞過澤連斯基,擅自與俄軍方就和談展開私下對話了...
也就是說,俄烏衝突被延長將是大概率事件了。
當然了,正如,前北約盟軍最高司令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於1月29日表示,今年晚些時候美國總統大選後,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有機會進行和平談判。
結語
種種跡象表明,路透社的這則消息可能著實非比尋常,儘管現在看上去並沒有產生重大影響。但它很可能為日後俄烏重返談判桌帶來些許麻煩...。甚至,最近,這則消息可能還會繼續發酵.....
總之,期待衝突早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