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是一座擁有萬億GDP和千萬人口的超大城市。隨著城市規劃、建設和治理的進一步提升,深度城市化為東莞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東莞市南城街道某社區就成為汽配產業的聚集區,逐步發展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汽配城。如今,東莞市中心城區升級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進行,該社區的汽配產業也在「擴容提質」。
2003年就紮根在此的某汽車經銷集團,近兩年遭遇經營瓶頸期,4S店老闆苦尋轉型之道,卻等來了該社區經聯社的一紙解約書。
「地方產業轉型,也要兼顧帶動周邊企業,不能讓誠信經營但轉型稍顯滯後的企業掉隊。」東莞第一法院南城人民法庭專職調解員迅速介入糾紛,與當地司法分局調解員結成搭檔,不僅促成雙方就續租達成共識,還拉動了企業和社區一同提檔升級,為東莞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司法力量。
產業園區升級改造
4S店陷入退租風波
2023年是東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年,全市掀起「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熱潮。地處城市中心的南城街道,多個重大項目建設也同步開工,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正當莞太路道路沿線品質提升項目如火如荼進行時,2023年7月,某汽車經銷集團和某社區經聯社卻「鬧掰」了。該社區經聯社負責人向當地司法分局駐點調解員諮詢,希望主張權益收回租約。

原來,某汽車經銷集團向該社區經聯社承租了5600平方米的場地打造4S店,2018年最後一次調整租金為40萬元/月。由於受到汽車市場結構變化的衝擊,經營狀況不佳,高額的成本逐漸讓他們不堪重負。
而該社區經聯社一方,隨著汽配城項目的升級改造,經聯社成員代表經過多次會議商討,已經初步擬定了一個騰退落後商業形態的方案,其中就涉及經營不善、產品迭代不夠快的某汽車經銷集團。於是就有了一開頭經聯社負責人向調解員諮詢的一幕。
如果這個個案實現退租,會不會導致「連環效應」,讓其他商家也陷入被動?調解員向上級反映情況,南城街道司法分局辦事員張桂芬接報後,迅速啟動會商機制,聯動南城法庭處置糾紛。

憑藉長期的調解工作經驗,南城法庭副庭長柯穎意識到,這個糾紛如果處置不當,最終會流進法院,即使「案結」,也不一定能「事了」。事不宜遲,她馬上指派南城法庭專職調解員翟佩芝協助當地司法分局調解員介入調解。
「某汽車經銷集團在當地經營多年,已經有豐富的市場服務經驗。這種企業要扶一把,不能簡單地打著升級改造的名義把它淘汰了。」柯穎說。
法庭靠前指導調解
順利促成雙方和解
翟佩芝仔細審查了某汽車經銷集團和某社區經聯社的租約,決定以算「經濟賬」的方式讓雙方明確違約代價,促進雙方和解。
「如果解除合同,就涉及賠償租戶的裝修費用,合計起來並不『划算』……」張桂芬在翟佩芝的協助下,先約了該社區經聯社負責人開始調解。隨後,又約了某汽車經銷集團負責人袁經理進行說理。

兩位調解員條分縷析、陳情說理,雙方都非常信服,翟佩芝緊追不捨,「分則兩傷、和則兩利,雙方各讓一步繼續合作,才能達到雙贏」。
最終,在法庭的靠前指導和調解下,該社區經聯社經過民主決策,同意某汽車經銷集團繼續承租。某汽車經銷集團袁經理也表示,感謝各方調解,讓企業渡過難關。他們正以這次危機為教訓,積極推動業務優化提質,4S店正在逐步增加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比例。

這次糾紛的順利化解,體現了法院抓好訴源治理,積極「護企、助企、暖企」的生動實踐。近年來,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積極深化訴調對接「1+2+3」機制,全院建立由120名專職調解員、236名律師調解員、90家特邀調解組織256名特邀調解員組成的三大調解隊伍。
去年,東莞第一法院參與訴前調解成功案件超過5.1萬件,訴前調解成功率超六成,不少矛盾被及時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南城法庭開通企業解紛綠色通道,對涉社區和企業等案件加急處理,以高質量司法服務優化營商環境。該庭首創「法律風險提示函」機制,主動研判案件處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點,積極向相關部門發出警示。此外,法庭還與多地商會簽訂協議,積極發揮商會調解的鄉情優勢,助力調解成功。

「在很多老百姓的眼裡,法院就代表著『一錘定音』。但是,法官如何在辦好案的同時,以能動作用助力社會矛盾多元化解,這是新時代人民法庭踐行『楓橋經驗』的新挑戰。」南城法庭庭長謝立川介紹,老百姓的法治意識越來越強,涉及民商事糾紛也越來越複雜,調解起來就需要專業、權威的法律指導,法庭已經做好建章立制工作,把訴前調撤率提升作為法官績效考核的機制,提升作為能動參與社會治理、主動推動訴源治理的自覺行動。
2023年,南城法庭參與化解訴調對接案件13734件,成功調撤8289件,成功率達62%,法官參與多元解紛的作用和效應不斷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