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搖搖欲墜」的七國集團

2025年06月19日18:00:17 國際 8372

新華社加拿大卡爾加里6月18日電(記者林威)七國集團峰會17日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卡納納斯基斯村落幕。峰會沒有發布聯合公報,也未就烏克蘭問題發表聯合聲明。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峰會期間提前「離場」。加拿大總理卡尼在會後承認,七國集團領導人在許多問題上「存在分歧」。

分析人士指出,本屆峰會顯示,在關稅、烏克蘭問題、以伊衝突等重大問題上,七國集團內部尤其是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立場明顯不同,早已「心不和」的七國領導人甚至不願意維持「面和」。隨著美國繼續強化「美國優先」政策,七國集團內部嫌隙加劇,影響力持續走低。

分歧明顯

本屆峰會為期兩天。據加拿大媒體報道,峰會發表了若干聲明,涉及中東局勢、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和森林火災等方面。

國際觀察|「搖搖欲墜」的七國集團 - 天天要聞

  5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左二)在華盛頓白宮迎接到訪的加拿大總理卡尼。新華社記者 胡友松 攝

各方披露的信息顯示,峰會期間,美國與其他國家在多個重要議題上立場不一致。在關稅方面,卡尼和日本首相石破茂16日分別同特朗普舉行會談,但均未能就關稅問題達成共識。特朗普在與卡尼會晤後說,美加雙方「理念不同」。美國和英國16日敲定了貿易協議,但美國凱托學會撰文指出,這份協議只明確調整了個別商品類別的關稅且只是部分豁免,其他商品如何處理仍「有待商議」。

在應對以色列與伊朗衝突方面,美法領導人的表態存在明顯「溫差」。特朗普對伊朗立場強硬,也因為以伊衝突而提前離開峰會;法國總統馬克龍則表示反對採取可能導致伊朗政權更迭的軍事行動。法國《世界報》認為,特朗普的倉促離開再一次體現美國的單邊主義做法,面對重大問題,美國不認為有需要與盟友磋商。

圍繞烏克蘭問題,由於美國持不同意見,峰會未能就這一議題發表聯合聲明。與會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沒能與特朗普會談。法國《觀點》雜誌指出,在烏克蘭問題上,歐洲希望推進位裁俄羅斯,但美國有不同立場,歐洲希望說服美國繼續對俄施壓的希望正在破滅。

另據加拿大媒體報道,特朗普在離開峰會時再次表示,加入美國「對加拿大有好處」。這引發加拿大民眾強烈不滿,數百人在峰會期間走上街頭抗議。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文章指出,七國集團峰會未能達成聯合公報、特朗普未與澤連斯基會面……種種跡象都顯示出七國集團領導人之間日益加深的政策分歧。

加拿大前外交官彼得·伯姆說,在當前情況下,「能維持這個非正式的國際組織作為一個整體繼續存在下去,或許已經可以算是成功」。

「搖搖欲墜」

分析人士指出,近年來七國集團的影響力持續走低,在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發展減貧等重大全球議題上建樹寥寥,成員國間「離心」之勢卻日益明顯。隨著特朗普政府持續強化「美國優先」立場,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矛盾更加難以調和。日本時事社網站的報道認為,七國集團已經「搖搖欲墜」。

國際觀察|「搖搖欲墜」的七國集團 - 天天要聞

  這張2023年5月20日的資料照片顯示,民眾在日本廣島參加遊行反對七國集團峰會。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歐洲輿論認為,特朗普政府強調美國利益至上,在經貿、安全等多領域對盟友頻下狠手,這讓歐洲對美國的「幻想」破滅,不再將其視為可信賴的合作夥伴,並紛紛著手「去美國風險」。美國《大西洋》月刊指出,自特朗普政府執政後,跨大西洋關係再次經歷挫折,「歐洲已經無法再信任美國」。

法國《觀點》雜誌刊文稱,從美國視角看,特朗普政府會認為七國集團「過於歐洲化」,並不希望看到歐洲國家試圖團結一致對美施加影響力。美聯社撰文指出,在特朗普政府眼中,美國「單幹」要比與其他六個國家達成共識更符合自身利益。

歐美媒體分析稱,近年來,英國脫歐、成員國經濟增長乏力、特朗普政府上台後強調美國利益優先等因素,嚴重衝擊七國集團,加速削弱其影響力。英國《每日電訊報》說,七國集團已毫無實質影響力可言。

分析人士認為,七國集團影響力日益衰落,不僅是因為內部分歧難以彌合,更因為其從西方利益出發的所作所為無法得到國際社會認同。《日本經濟新聞》說,越來越多的國家不滿七國集團以西方為核心的國際機制,已經開始推進建設多邊新平台,七國集團「正在走向終結」。(參與記者:唐霽、鄭博非)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退回特朗普信函、召見美臨時代辦…巴西總統盧拉誓言反制美關稅 - 天天要聞

退回特朗普信函、召見美臨時代辦…巴西總統盧拉誓言反制美關稅

7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布致巴西總統盧拉的信函,威脅將對進口自巴西的產品徵收50%的關稅。對此,盧拉表示,巴西將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若無效將採取對等反制措施。截至當地時間10日,巴西已從外交、經濟、政治、國際輿論等多個方面等入手準備,全面應對美國發起的關稅戰。△巴西總統盧拉(資料圖)當地時間7月10日,在美...
卸磨殺驢!菲律賓被美國第二批徵收20%關稅,馬科斯完全沒想到 - 天天要聞

卸磨殺驢!菲律賓被美國第二批徵收20%關稅,馬科斯完全沒想到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命令菲律賓不會想到,為美國鞍前馬後充當「打手」這麼久,最後他們出現在第二批加征關稅的名單中,而且一次性就加了20%之多,這讓不少官員破防了。菲律賓曾出現在第一批名單中,早在5月初與美國談判前,菲律賓正計劃通過增加購買美國產
政治生涯充滿戲劇性,任命之際趕上大裁員,美交通部長成NASA臨時局長 - 天天要聞

政治生涯充滿戲劇性,任命之際趕上大裁員,美交通部長成NASA臨時局長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徐璐明】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Axios新聞網等媒體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9日宣布,現任美國交通部長肖恩·達菲(如圖)將暫時擔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該職位此前因撤回美國富豪賈里德·艾薩克曼的提名而長期空缺。圖源:視覺中國特朗普在其創建的「真實社交」平台發文表示,達菲...
印媒:印度議員毆打食堂員工惹眾怒 - 天天要聞

印媒:印度議員毆打食堂員工惹眾怒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據《今日印度》9日報道,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濕婆軍黨」立法議員桑傑·蓋克瓦德因食物變質問題,在孟買阿卡什瓦尼議員官邸食堂毆打員工。相關視頻在網上瘋傳後,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長德文德拉·法德納維斯譴責其行為「令人無法接受」,並強調「毆打工作人員絕非申訴的正確方式」。根據網傳視頻畫面...
中國是製造大國,也一定要是一個消費大國。 - 天天要聞

中國是製造大國,也一定要是一個消費大國。

我們是製造大國,也一定要是一個消費大國。當外國人一說,「中國應該是一個消費大國」時,我們很多人非常反感,其實,這種一反感是不成立的。第一,中國一年一度的進口博覽會是為了什麼?這也是一種消費,絕大部分是生產的消費。有人說,進口博覽會就是中國企
歐盟裂痕未平,更多質疑產生,馮德萊恩挺過不信任投票 - 天天要聞

歐盟裂痕未平,更多質疑產生,馮德萊恩挺過不信任投票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周揚】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10日以360票反對、175票贊成的結果,挺過歐洲議會的不信任投票。法新社當天評論稱,這一罕見的不信任投票暴露了馮德萊恩支持者之間的摩擦,以及外界對她領導風格的不滿。10日,在法國斯特拉斯堡的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上,議員們進行不信任投票。(視...
在「大金磚合作」中把握「金色機遇」 - 天天要聞

在「大金磚合作」中把握「金色機遇」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青年是深化人文交流、增進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樑。青年合作是金磚合作的重要領域。近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七次會晤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這次領導人會晤是新成員印度尼西亞和10個夥伴國加入金磚合作機制後舉行的首次峰會,多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國際和地區組織受邀與會。來自「金磚大家庭」的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