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石油價格太貴,印度伸手要折扣,俄羅斯已經被莫迪拿捏?伊朗對中國坐地起價,每桶油要漲4美元,只是為了多賺錢嗎?美國大發戰爭財,兩次撿漏賺得盆滿缽滿。
嫌棄石油價格昂貴,印度要俄羅斯給折扣
自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俄羅斯依靠能源出口貿易,讓本國的經濟極大地緩了一口氣,以至於在2023年出現了正向增長,失業率達到建國以來最低點。而根據俄羅斯副總理亞歷山大·諾瓦克所透露的信息,目前由中國和印度所購買的份額,已經佔據俄羅斯能源出口總額的90%。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作為俄油最大金主之一的印度,卻在價格上表達出了強烈不滿。
根據路透社、彭博社等多家西方媒體的報道稱,衛星圖像顯示,從俄羅斯遠東地區駛向印度裝載索科爾石油的5艘俄羅斯油輪,在前往印度的途中突然折返,正以5-10節的巡航速度開往馬六甲海峽。
同時,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數量,也在去年12月降到了2023年開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西方媒體普遍懷疑,由於美國制裁的擴大,印度煉油廠害怕違反60美元/桶的「限價令」而遭受制裁,所以並未支付石油款項,俄印之間的石油貿易也因此面臨破裂。
但在本周三,印度石油部長哈迪普·辛格·普里否認了這種說法,並表示印度降低進口俄油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俄油在價格上不再有「吸引力」,而不是支付問題。普里強調,印度領導層對於石油進口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讓印度的消費者能以「最經濟的價格」來獲得「不受外力干擾」的能源。印度雖然每天平均進口150萬桶俄油,但如果俄羅斯不給印度提供折扣,那麼印度為什麼還要購買俄油?「新的石油供應商」願意給印度更好的折扣。
從這一系列表態上看,印度似乎是找到了新的「石油供應商」,想通過「斷買」讓俄羅斯在石油價格上做出讓步,但我認為這恐怕更像是一種「空手套白狼」。現階段的俄羅斯經濟高度依賴能源出口,而印度恰好就是俄油的最大出口方。換句話來說,目前俄羅斯的「戰爭經濟」已經被印度高度裹挾,也難怪莫迪政府會在這個節骨眼上要求折扣,此舉也符合印度人「愛佔小便宜」的民族天性。
伊朗對中國坐地起價,每桶油漲價5美元
而和印度「訛詐」賣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伊朗卻想對「買方」中國坐地起價。
1月5日,根據英國路透社的報道稱,與石油加工和貿易相關的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中國和伊朗之間的石油貿易陷入停滯,主要原因在於伊朗方面提出「暫不交貨」,並且還要求中國提高支付價格。路透社表示,中國在現階段是伊朗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伊朗石油佔據中國進口石油份額的10%,而在去年十月份,伊油在中國能源的進口佔比一度達到新高。
而按照消息人士的話稱,伊朗方面曾在12月初致電中方,表示原計劃在12月和1月向中方交付的伊朗輕質原油,價格上的折扣幅度需要調整,從原先的每桶降價10美元,改為降價5-6美元,換句話來說,今後中國所購買的每桶伊朗輕質原油都將漲價4-5美元。
從幅度上看,4-5美元看似漲價不多,如果結合中伊龐大的石油貿易上看,這將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字,因為單是在2023年的8月份,中國每天就要向伊朗進口大約150萬桶石油。
單純從商業的角度上來說,中方擴大進口,伊朗非但不給出更大的折扣,反而坐地起價,甚至扣押石油不予交付,這完全不符合國際貿易的基本邏輯。
不過在我看來,中國龐大的能源消耗基礎,恐怕才是伊朗坐地起價的出發點,伊朗似乎認為,由於伊油在中國佔比巨大,因此伊朗能在中國同美國競爭的「關鍵時刻」背後「捅刀」,借「斷供」來要挾中國,以更高的價格來購買伊朗原油,小算盤可以說是打得非常響亮。
但從事實上來說,市場經濟背景下,國家間貿易最重要的就是商業信譽,這是用真金白銀也換不來的立國之本,伊朗這種臨時加價的行為,短期內或許能取得一定的經濟效應,但長期來看只會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美國撿漏,連發兩次戰爭財
而圍繞著能源這一話題,美國卻在近幾年間因為戰爭,連發了兩次大財。
根據英國路透社在1月4日所透露的消息稱,在去年12月,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量創下月度和年度最高紀錄,首度超過卡達和澳大利亞,成為全球第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
報道進一步強調,同月歐洲仍然是美國的天然氣的最大進口方,進口量高達543萬噸,佔據美國總出口量的61%。歐洲之所以如此依賴美國天然氣,主要原因就在於俄烏戰爭的影響,兩條「北溪」天然氣管道先後遭到破壞,導致歐洲徹底斷絕了「俄氣」,只能尋求「美氣」。但和「俄氣」不同,「美氣」售歐的價格是本土的3-4倍,且需要高昂的運輸成本,直接促使了歐洲在2023年的天然氣支出,暴漲為2020年的10倍。
美國的第二筆戰爭財,則來自日益升級的以哈衝突。
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在周四的消息稱,截至去年12月29日,美國的原油庫存降幅超出預期,出口量出現大幅度增加。當周美國的原油出口相較過去,增加了137.7萬桶/日,達到了529.9萬桶/日的超高數字。
對此,瑞穗證券能源執行董事羅伯特·約格表示,這是自葉門胡塞武裝襲擊紅海航運船隻以來,美國原油第一次出現出口激增。主要原因就在於,如果船方從美國進口「廉價」原油,只需要開往墨西哥灣裝貨,不用前往阿拉伯地區,也不會在紅海遭受威脅,中途甚至不需要美國海軍護航,返程時間只需2-4周。
而按照約格的預測,未來幾周內美國的原油出口還將持續上升,並且很有可能打破「歷史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