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以來,巴以衝突愈演愈烈,戰火未曾停歇。隨著時間的推移,以色列和美國在國際輿論上的形象逐漸受到負面影響。無論是對加沙平民的持續轟炸,還是對聯合國工作人員的襲擊,這些行為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憤怒的強烈回應。
最近,出現了一個可能對以色列政府產生巨大影響的醜聞,該醜聞正在逐漸浮出水面。為了控制這一醜聞的傳播,以色列竟然公然威脅要對曝光者採取極端手段。這場醜聞的真相顯得撲朔迷離。首先,我們可從《環球時報》的一份報道中窺見事件的源起。
據報道,以色列政府公開指責了四家全球性大型媒體,其中包括三家美國媒體,分別是《紐約時報》、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和《美聯社》,以及一家英國媒體《路透社》。以色列政府聲稱,這四家媒體的記者與哈馬斯合謀,散布虛假信息,抹黑以色列的形象,嚴重損害了國家的聲譽。
那麼,這四家媒體所言究竟涉及何事?我們了解到,本次巴以衝突的爆發源於10月7日,當時哈馬斯成功突破了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軍事封鎖,並對以色列在該地圍困的多個軍事基地展開了激烈襲擊。
然而,引起國際社會關切的焦點在於,在這一衝突中,以色列政府一直將焦點放在哈馬斯對加沙封鎖線外舉行的一個音樂節的襲擊上,聲稱哈馬斯襲擊了該音樂節並「殺害」和「綁架」了來自世界各國參與音樂節的人。
事後,以色列公開宣稱,這一事件造成至少260人喪生。然而,在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露天集中營的高牆之外,竟然舉辦音樂節並以「和平」為名,前去欣賞加沙人民艱苦生活,這本身就是一個引起不滿的舉措。
然而,由多家媒體記者曝光的醜聞卻揭示了一個更為令人震驚的可能性,即這個音樂節可能是以色列精心策劃的一次有意引誘哈馬斯襲擊的行動。更加具體地說,有人懷疑以色列政府故意在加沙高牆外舉辦音樂節,以欺騙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參與其中。
接著,他們可能精心策劃並執行了直升機掃射和空襲行動,將參與音樂節的平民置於險境,最終將責任推向哈馬斯,將此作為引發巴以衝突的導火索。這一情節恰好與之前曝光的消息相契合,那就是內塔尼亞胡事先知曉了哈馬斯的進攻計劃。
在這樣的背景下,可以理解哈馬斯手中的「人質」事實上相當於被哈馬斯拯救了一般。這也解釋了為何以色列在整個事件中,對於人質的生死態度如此淡漠,甚至曾經咄咄逼人地威脅要向坑道投放生化武器和神經毒素。
回顧衝突曝光的初期,不難發現,在衝突首次曝光的時候,以色列駐華使館在第一時間開始在中國互聯網上傳播消息。聲稱音樂節中有一名中以混血女孩被抓,並在短短几小時內成功找到了這位混血女孩的母親,並邀請她錄製視頻,請求中國提供援助。
這種異常「迅速」和「高效」的反應,引發了人們的疑慮。就目前曝光的醜聞而言,顯然是經過精心策劃的,目的就是為了將中國捲入其中,給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提供合法性的背書。
可以設想,如果這一計劃被完全揭露,將完全顛覆以色列當前政府的形象。畢竟,在這場衝突中,不僅包括來自各國的受害者,還包括了很多以色列國民自身的傷亡。
在一些視頻和圖片曝光後,以色列駐聯合國代表丹尼·達農在社交媒體上宣稱,以色列內部安全機構已發布命令,要追蹤並消除「10月7日大屠殺」的所有參與者,甚至將參與記錄襲擊的記者列為清單之中。顯然,以色列政府深知這一醜聞可能帶來的巨大影響和潛在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