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金正恩仍牢牢地掌握朝鮮發展的一舉一動。然而,從歷史洪河的角度來看,面對國內不安局勢,金氏三代領袖不約而同地以肅清手段維穩。
「在朝鮮有句話說『要成為黨員,才有身為人的價值。』」──前駐英大使,脫北者太永浩。
2023年9月28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正式通過「修憲案」,朝鮮第三代領袖金正恩,將該國擁有核武國策明示列入憲法。除了向國際宣稱擁核之決心外,此舉動無疑宣告數年前(2018)美韓朝三國領袖聚集於韓國交界處所言的「板門店宣言」已成明日黃花。
然而,暫歇朝鮮核子武器紛爭與國際局勢觀察,除了對外的擁核威嚇外,朝鮮三代領袖對內慣以「肅清」維穩局勢的統治數,也相當值得關注。
眾所皆知,朝鮮是極為保守的國度,許多制度、風俗、法令等仍殘留朝鮮時代的封建影子。不論是大家熟知,朝鮮社會著名的核心、動搖、敵對者等級分類法,乃至家人若發生嚴重違法、脫北等行為之際,當局對其遺屬嚴懲的「連坐法」,甚則統治領袖看到街道上婦女穿短裙有礙觀瞻之行,會當下下令制止外,無獨有偶的是,金氏三代領袖為了解決國內動亂、試圖維穩局勢,也常以大規模「肅清活動」作為解決當局不安情勢之方法。
八月宗派事件
首先,是朝鮮第一代領袖金日成著名的「八月宗派事件」肅清活動。事件發生於1956年8月 30日,朝鮮建國初期因情勢不明,甫成立的朝鮮勞動黨內夾雜了許多不同黨派與信念的人士,其中最著名的有親蘇聯的許嘉誼、朴昌玉為首的「蘇聯派」、親中國的金武亭「延安派」、朴憲永為首的「國內派」,與抗日戰役金日成為首的「游擊派」等四大派系。
平壤街上描繪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的畫板
儘管眾派系林立,然而金日成為了鞏固政權,早已找了不少理由剔除異己。像是在1950年,金日成就曾以未能守護平壤一城之事,嚴懲延安派首領金武亭。隔年又以修復水庫不力與阻撓黨壯大之罪名,撤銷蘇聯派領袖許嘉誼所有職務。面對強力政敵國內派的杯葛,金日成也看準國內派缺乏外國勢力支持,在1953年火速以間諜罪治罪朴憲永等多位人士,處死國內派眾多政敵。
正因為金日成大規模的肅清舉動,也讓許多殘留的政敵後任者戒心大增。於是政敵紛以金日成打造國內「偶像崇拜」之風為由,讓諸如蘇聯派時任內閣副首相的朴昌玉、延安派崔昌益等人,多次前往位於平壤的蘇聯駐朝鮮大使館,商討除去金氏。甚則延安派元老李弼奎,還曾向蘇聯方建議,有必要「更換現時黨中央(金日成)與政府領導階層」,同時議定許多儲君人選,試圖在政變之後,把金日成流放海外。
然而,金日成也非省油的燈,他早於眾政敵欲在八月底發動的第三任代表大會前夕,獲悉大量情報,分別打理髮言程序與安排「後續」處理。
待8月30日代表大會正式登場,金氏臨時抽換題目,把當日他要彙報出訪東歐各國的工作總結,轉而批判國內大搞個人崇拜之歪風與污衊黨之人士發言,將苗頭指向其他政敵。儘管當場有些改革人士反駁抗議,但早在金氏安排下,皆被襟聲、冠以反黨份子、反革命等罪名處置,甚則有反革命人士當場遭剝奪黨籍並被送往監獄,最終導致不少改革派份子心生恐懼,於當日午餐時刻,紛紛逃離會場,遠走他國避難,隔日便幾乎見不到改革派份子的蹤跡。
這也讓金日成成功找到治罪時機,把苟活於國內的反對人士,冠以罪刑重大的反革命、反黨名分,進行後續嚴懲調查,讓這短短兩天的政變正式划下休止符。這樁「八月宗派事件」肅清活動,也正式鞏固起金氏於勞動黨之統治地位。
伏龍芝事件
第二代領袖金正日時期的兩件著名肅清事件,分別是在90年代後期,金正日面對東歐圈垮台、蘇聯解體、朝鮮內部動搖不安之際,捏造「前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事件」來安撫國內局勢。
朝鮮人民與當地街景
伏龍芝軍事學院一名,來自蘇聯赤軍創立者之一的軍事家伏龍芝(1885─1925),為一舊蘇聯的軍事學校。朝鮮當局為了吸收新知,曾於 1986至1990年代,送了將近250名朝鮮軍精英留學此校,但因1980年代後期的東歐圈垮台,朝鮮擔心改革開放風潮會隨著這些留學生帶入國內,於是緊急撤回蘇聯和東歐留學生,統一回國管理。但曾經呼吸過自由風氣的伏龍芝軍事學院留學派成員,回國之後,對朝鮮獨裁體制有所批判,故金氏於1993年2月之際,決定下令處決留學派出身的人民武力部成員們,好杜絕後患,史稱「伏龍芝事件」。
深化組(肅清)事件
然而,金正日最大的考驗,實際上是90年代末的國內大饑荒事件。當時金氏為了控制國內不安局面,再度大規模展開持續近三年的「深化組(肅清)事件」來轉移焦點,直到2000年左右才結束。
此事件主由安全部總政治局長蔡文德等人主導,蔡氏聽從上層指示,重新調查所有國內居民個資,尤其針對黨中央委員會高階層人士嚴加調查,逮捕當時對黨不忠的農業委員會秘書徐寬熙,並以「履歷造假和間諜罪」等罪名,於平壤街頭公開槍決示眾;曾是農業相的金萬金屍體,也在此次肅清事件中被剖棺斬屍。
這次的肅清行動還波及不少無辜高官,像是深化組也曾假造「間諜」罪名,分別治罪黨本部責任秘書文成述、平壤市黨責任秘書徐允錫、黃海南道責任秘書皮昌林、開城市黨責任秘書金基善以及江原道黨責任秘書林亨九等人。甚則本是忠心耿耿的西北青年團特工隊員等人,也成為此次肅清行動的犧牲者。短短三年期間,被冠上間諜之名遭清洗者高達 25,000 人,包括不少平民與政府高官,更有數千人遭到處決,多達萬人被投入集中營「再教育」。
這一切的源頭皆因為朝鮮高層試圖帶風向,將動搖國本的大饑荒推諉於高官辦事不利。然而「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朝鮮政局維穩後,金正日卻把先前造成社會人心惶惶的深化組成員,以涉嫌偽造案件與殘害無辜百姓之舉,再度治罪蔡文德等主事者。同時金氏也以最高司令官勳令,親自洗去犧牲者罪名,釋放被關在集中營的政治犯,成為一場兩手策略的肅清行動。
金正恩肅權建威望
最後是第三任金正恩統治時期。眾所皆知,金正恩當年掌權,任誰都不看好這位30歲出頭的年輕接班人,於是金正恩一掌權,便以肅清手段建立威望。
之前曾經提到,金正恩掌權初期雖沿用金正日的人事安排,但不久後,曾出席2011年金正日葬禮的「扶靈七老」,皆慘遭「被消失」或「被襟聲」的命運。這其中最著名的人士,便是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張成澤。他被當局冠以處理國家金融體系不當、貪污、亂搞男女關係、濫用毒品與酒精等多項罪責,被賜予殘忍的「犬決」處刑。金正恩透過肅清活動,再度鞏固金氏第三代政權,迄今許多朝鮮高官對於金正恩手段之狠,仍心有餘悸。
朝鮮現任第三代最高領導人金正恩
前駐英大使脫北者太永浩曾說:「目前在朝鮮,只要金正恩一聲令下,就能立刻執行槍決。」足見金正恩肅清手腕,不輸前兩任統治者。
迄今,金正恩仍牢牢地掌握朝鮮發展的一舉一動。然而,從歷史洪河的角度來看,面對國內不安局勢,金氏三代領袖不約而同地以肅清手段維穩,實可視為金氏家族一脈相承之術。
最後,朝鮮此次擁核入憲之舉,會對周邊各國產生何種地緣風險變化,依然值得我們後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