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間接追責」,預防未成年人不良行為

2023年10月03日18:42:20 國際 1229
強化「間接追責」,預防未成年人不良行為 - 天天要聞

高艷東

近年來,隨著早熟年齡的提前以及網路不良文化的影響,犯罪低齡化已經成為一個社會難題。刑法不懲罰孩子,監獄不關押兒童。基於保護未成年人的原則,對於不滿12周歲的未成年人,刑法不能追究其刑事責任,而只能按照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其進行管制、矯治和教育。從全球範圍看,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各國基於「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大都實行「以教代刑」。與此同時,法律還應採用「間接追責」方式保護無辜的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實施不良行為,在大多數情況下,負有照護職責的人員即家長和學校出現失責是最重要原因。因此,強化照護人的管教責任,是遏制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根本。

第一,法律應確立「孩子犯錯,處罰父母」的立場。喚起父母對未成年人的管教責任,是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核心。作為監護人,父母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負有直接責任,未成年人不良行為大多源於家庭教育的缺位。法律必須強化父母的責任才有可能扭轉「養而不教」現象。在民事責任上,我國民法典已經規定,對於未成年人造成的損害,父母負有賠償責任。但是,對父母怠於履行管教職責時的行政責任,我國法律規定尚不健全。家庭教育促進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發現未成年人存在嚴重不良行為或者實施犯罪行為,司法機關可以「根據情況對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予以訓誡,並可以責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導」。由於家庭教育促進法去年才開始生效,對於父母如何「接受家庭教育指導」,目前尚在探索,並無統一標準,在個案中存在流於形式的可能性。未來建立「父母接受家庭教育指導」的系統性機制時,應當考慮確保其強制性和處罰性。比如,在時間上,對實施嚴重不良行為孩子的父母,可以確立其在兩年以上的節假日期間到指定地點強制接受家庭教育指導,並需要通過考試或評估後才能結束。對不接受或逃避家庭教育指導的父母,也可以採取包括限制人身自由在內的行政強制措施。總之,只有把「接受家庭教育指導」作為一種實質性的行政處罰,才可能強化父母的管教責任。

第二,對於學校負有照護職責的人員,法律應樹立「失職與加害同罪」的理念。在法律上,有作為義務而不履行也可以評價為犯罪。由於未成年人的脆弱性,照護人不保護就等同於傷害。實踐中,很多未成年人傷害、性侵案件發生在學校,部分未成年人長期實施霸凌,學校或者老師的漠視甚至袒護是重要原因。在學校封閉的環境下,未成年人的唯一保護者就是教職人員。對此,我們不能簡單用「失職」淡化他們的法律責任,而應當推動「失職等於加害」的理念,強化教師的保護責任。學校直接責任人員明知學生存在霸凌而不制止、不報告的情形,應當將其視為共同實施者,在造成嚴重後果或者多次發生時,可以對其按照不作為的「虐待被監護、看護人罪」定罪量刑。未來,刑法可考慮增設「未成年人照護人員失職罪」,對造成未成年人傷亡、被性侵等事故的失職行為,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擴大精神損害賠償的範圍,切實保護受害未成年人的利益。在受到傷害、性侵時,未成年人的心理傷害更嚴重,甚至可能影響其一生,對其進行精神賠償本屬法律基本正義。只是實踐中,在未成年人被性侵或猥褻等案件中,我國法院在支持受害人精神損害賠償的要求方面仍較為保守。未來可以探討擴大對受害未成年人的精神損害賠償範圍。在證明標準上也需要適度放寬,比如由於未成年人的表達欠缺,可採用推定原則,即根據加害行為的嚴重性直接確定未成年人精神損害的程度,而無需單獨證明未成年人的心理創傷;在支付方式上,可採用高額賠償金預繳制,責任主體將賠償金預存到指定機構賬號中供未成年人心理治療使用,並實行「多退少補」;在賠償主體上,學校和父母應根據各自的過錯程度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總之,預防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一大關鍵在於家庭和學校。只有確立「孩子犯錯,處罰家長,追責學校」的法律原則,才可能從源頭減少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作者是浙江大學數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長)▲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中歐,正在下一步大棋 - 天天要聞

中歐,正在下一步大棋

作者 | 刀馬編輯 | 劉景豐就在歐洲成為中國企業出海新的熱門目的地時,另一個重要的好消息也來了。本周二(5月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證實:中方和歐洲議會決定,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
特朗普要求俄烏立即停火30天,不遵守就加碼制裁! - 天天要聞

特朗普要求俄烏立即停火30天,不遵守就加碼制裁!

特朗普繼續施壓俄烏,渴望達成和平協議,但白宮內部似乎意見不一……美國總統特朗普呼籲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實現為期30天的停火,為關於持久和平協議的談判鋪平道路,並威脅稱如果停火協議被違反,將實施進一步制裁。烏克蘭已表明願意接受美國提出立即實施停火30天的提議,而俄羅斯只提議停火三天,以配合周四舉行的二戰結...
寧波市推動與中東歐國家務實合作,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示範區建設取得新成果 - 天天要聞

寧波市推動與中東歐國家務實合作,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示範區建設取得新成果

5月9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及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暨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有關情況。 發布會現場。圖/國新網 寧波市市長湯飛帆在會上介紹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示範區建設和博覽會落地保障情況。 第一個方面關於示範區建設情況,近年來,寧波市秉持開放、合作、共贏...
地球局|特朗普第二任期首次出訪為何又去中東? - 天天要聞

地球局|特朗普第二任期首次出訪為何又去中東?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5月13日至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將進行其第二任期的首次出訪,目的地是中東地區的沙特、阿聯酋和卡達。8年前特朗普開啟第一任期後就打破慣例,首次出訪選擇了中東地區的沙特等地。
深化檢匯行刑銜接,織密金融安全「防護網」 - 天天要聞

深化檢匯行刑銜接,織密金融安全「防護網」

最高檢、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外匯領域行刑反向銜接典型案例深化檢匯行刑銜接,織密金融安全「防護網」劉亭亭  本報北京5月8日電(記者劉亭亭)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了外匯領域行刑反向銜接典型案例,聚焦外匯領域刑事司法和行
精準施策 進一步提振中小民營企業發展信心 - 天天要聞

精準施策 進一步提振中小民營企業發展信心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