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大核有料
編輯|大核有料
印度是一個飽受世人詬病的國家:不平等的種姓制度、嚴重的性別歧視、髒亂差的生活環境……
儘管印度已經實現了現代化,但性別歧視的毒瘤仍根植於印度人心中。在他們眼中,女性只是男人的附屬品,能做的只有相夫教子。
但在這樣一個不平等國家,卻誕生了一位鐵血女皇——當選兩次印度總理的恆河女神英迪拉·甘地。她幾乎被奉若神明,甚至有人說她是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人。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位傳奇女性的一生。
顯赫但艱難的前半生
英迪拉有著極其顯赫的家世。她出生於尼赫魯家族。這個家族出現過三位總理、四位國大黨主席,掌控著印度政壇近一個世紀。
而且她是婆羅門——印度種姓制度中最尊貴的種姓。因此她自出生便註定了以後的榮華富貴、衣食無憂。
但英迪拉的童年並不甜蜜,反而充滿了危機與抗爭。因為她出生時,正值她的父親尼赫魯和聖雄甘地推行印度獨立運動。
因此她的家族便受到了殖民者的針對,父親多次被捕入獄。英迪拉的母親為了避禍,便把英迪拉帶離了家族。
儘管沒有父親的陪伴,母親還體弱多病,小小的英迪拉依然迅速成長起來。或許正是艱辛的環境促使了她自立自強。
她從小就展露出了政治天賦與果敢品格。五歲時,她便加入了抵制英國殖民主義的活動,親手燒掉了自己心愛的布娃娃。
聖雄甘地建議這個五歲的小女孩組織「兒童手紡協會」,她也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十二歲時,她還聯合了自己的夥伴組成了「猴子隊」,以遊戲的方式暗中幫助印度獨立運動。
這就是英迪拉的童年,沒有漂亮的裙子與昂貴的的玩具,只有遠方的戰火與革命的鬥志。
值得一提的是,尼赫魯很重視自己的女兒。雖然英迪拉被母親帶走了,但尼赫魯還是與英迪拉保持著書信聯繫。
在信中,尼赫魯教英迪拉世界歷史,鼓勵她寫信讀書。儘管小小的英迪拉並不能完全領會信中的深意,但依舊被父親深深影響了。
可以說,英迪拉後來的成功,與她父親的諄諄教誨是分不開的。如果尼赫魯也抱著性別歧視,覺得英迪拉就該嫁人生子,沒必要學這些,英迪拉的成長軌跡絕對會大不相同。
長大後,成績優異的英迪拉考入了牛津大學。印度也成功獨立,父親尼赫魯成了第一任印度總理,英迪拉則作為秘書協同父親工作。
不幸的是,英迪拉的母親在她十八歲時便患病去世了。因此訪問其他國家時,國家領導人通常會帶上自己的夫人,父親尼赫魯則帶上女兒英迪拉。
英迪拉跟著父親學到了很多。擔任秘書期間,她和很多國家的高層都有所接觸:丘吉爾、赫魯曉夫、納賽爾、蘇加諾等等。
尼赫魯也對英迪拉委以重任,很多事務都交給英迪拉打理。英迪拉也確實辦的又快又好,給她在國內贏得了顯赫聲譽。
足智多謀的繼任者
父親去世後,夏斯特里成了第二任印度總理。但是位子還沒坐熱,夏斯特里就在訪問蘇聯時突然心力衰竭去世了。
印度急需一個新總理,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英迪拉。英迪拉也意識到了這是一個好機會,對著總理位置發起了衝鋒。
她先後用多條計謀,給自己爭來了這個位置,最著名的便是以下兩條:
先是支持競選總統的吉里,吉里與她的競爭對手辛迪加不和。吉里順利上位後,她的對手辛迪加便被徹底打敗了。
同時,她反對國大黨工作委員會的決定,造成了國大黨會議竟然同時在兩個不同地點召開。因此她贏得了一部分國大黨的支持,但也導致了後來國大黨的分裂。
因此,她的老對手在媒體前直言:她不是一個黨員,而是一個法西斯分子。
最後,英迪拉順利以67%的得票率成為新一任總理,鐵血女皇的時代來臨。
心狠手辣的鐵血女皇
英迪拉上台後,其手段的狠辣與決絕很快傳遍了全世界。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中把她描繪成「至高無上的獨裁者」。基辛格在白宮會議上也評價她說:「這位夫人真是心狠手辣」。
她權勢滔天,而且專橫獨斷,可謂「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即使是她的父親尼赫魯,也不敢像英迪拉這樣獨斷地做決定。她甚至敢於對美國總統尼克松針鋒相對,甚至取得了勝利。
她做出了不少有益於民生的舉措:親近蘇聯推動工業化,促進核武器的研發、取消權貴階層的特權。
但是她專橫獨斷的高壓政策也讓民眾心生不滿,在政壇的「逆我者亡」也給她招來了很多反對者。
1975年,印度發生了人口危機。人口過剩導致國內各項資源都嚴重不足,英迪拉必須想辦法來阻止人口繼續迅速增加。
於是,她頒布了震驚世界的改革綱領,其中有一項——強制性節育。
當時印度醫學並不發達,醫療器材也不普及。在強制性節育期間,有四百萬多個男性被送上手術台,又有很多人因為醫療事故而死亡。
民眾群情激憤,對英迪拉的反對一浪高過一浪。於是,1977年,新的總理大選來了,英迪拉落選了。
新的總理與總統上台後,很快把英迪拉抓進了監獄。
但是新的政府比英迪拉更加讓群眾不滿。雖然英迪拉手段強硬,但確實是為了印度著想。而新政府則充滿自私自利與愚蠢。
因此1980年,英迪拉出獄後重新參與選舉時一舉獲勝,成了新一任總理。
結語
但是英迪拉的強硬作風仍絲毫未改,而且她在位時並沒有對印度的腐敗貧困問題做出有效貢獻,這讓民眾再次失望。
隨著矛盾的不斷激化,甚至有人開始謀殺她。英迪拉在躲過幾次謀殺後,在一次公眾集會上輕描淡寫地說:「這樣的事情並不讓我擔心。因為當我死時,每一滴血都會滋潤國家,增加一個統一的印度的力量。」
誰都沒想到一語成讖。第二天上午,她在花園裡走向總理府時,兩位深得她信任的侍衛突然掏出槍來對她開火。
下午一點,醫院宣布了她的死訊。一代鐵血總理就這樣猝然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