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訪問巴布亞紐幾內亞並簽署「搭乘者協議」。
美國海岸警衛隊發言人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所有在該國(專屬經濟區)捕魚的漁船都可以被允許登船,即懸掛任何國旗的船隻,包括懸掛中國國旗的船隻。」
美國官員刻意提及懸掛中國國旗的船隻,並公然表示最終目的是針對中國,試圖按照國際慣例干預和阻止中國的行為。
很多人將這一協議視為新時代的「掠奪許可證」,不僅威脅國際秩序,還可能進一步撕裂本已緊張的中美關係。
18世紀之前,私人使用許可證在西方國家廣泛存在。當時,許多國家為了緩解本國經濟困難,鼓動民眾攻擊俘虜,搶劫別國商船。 1856年《巴黎宣言》後,私人貿易被國際社會禁止,並成為歷史。
2020年,美國海軍研究協會發表文章《將海盜們放出來!》,馬克·坎西安等倡導者公開呼籲歸還私人許可證。
文章的主要論點是,私有許可證可以為美國提供靈活有效的方式來應對現代海上安全的挑戰和威脅。通過允許私人行動,美國的權力和影響力可以在不直接動員常規軍事力量的情況下擴大。
毫無疑問,這種做法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國際緊張局勢,特別是與中國等潛在競爭對手的緊張局勢。
雖然現行的《船舶經營人協議》不能等同於所謂的「船舶經營人協議」。私掠許可證,也體現了美國的霸權邏輯和對國際法治的蔑視。
《船舶經營者協議》允許美國在別國海域甚至主權範圍內作業,並有權監控和干預別國事務。通過這樣的協議,它繞過了聯合國等多邊國際組織和機制,擴大了軍事影響力。
與西方掠奪性的海洋文明不同,中國的海洋文明強調通過自力更生而不是掠奪其他國家來實現和平繁榮和富強。中國的海洋文明從來不鼓勵搶劫。古代明朝的無海政策以及海盜對日本等地的有限掠奪都證實了這一觀點。
美國提出的可能恢復私人執照的提議再次暴露了帝國的腐朽和道德的敗壞。
與古代中國對和平海洋文明的認知相反,美國此舉暴露了其內部分裂和外部敵視以及瀕臨崩潰的擔憂。
世界各國應警惕這一危險趨勢,共同維護國際和平與穩定。在此基礎上,中國必須堅持自己的道義立場,並準備採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的人類尊嚴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