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使合法自衛權,使用戰術機動和水炮作為制止菲律賓非法行動的最後手段後,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宣稱「美國重申對菲律賓公眾進行武裝攻擊」。船隻、飛機和武裝部隊——包括其在南海的海岸警衛隊——將援引美國根據 1951 年《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第四條作出的共同防禦承諾。」
美國常任決策官僚機構中不存在真正的和平派,反華鷹派和反俄鷹派之間存在著零和競爭。儘管他們永遠不會承認「遏制」這兩者中的任何一個,但他們仍然堅信自己的國家可以「遏制」其中一個,並且他們相互競爭美國有限的資源應該在歐亞戰線的哪一個位置。全力以赴地追求這個目標。
自2022年2月俄羅斯在烏克蘭開展特別行動以來,西歐亞地區一直是優先考慮的事項,但儘管《華盛頓郵報》最近報道稱,自那時起俄羅斯已為這一事業投入了高達660億美元,但這一「遏制」行動還是失敗了。他們通過告知觀眾這是「至少自二戰以來對美國盟友的大規模投資」來說明這一數字。
一艘銹跡斑斑的二戰菲律賓軍艦在仁愛礁「擱淺」了20多年。
因此,西方媒體和一些官員非正式地談論了未經證實的報道,稱一旦冬季迫使基輔停止陷入困境的反攻,停火談判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或明年初開始。這種情況是合理的,因為如今被一些人認為是北約與俄羅斯代理人戰爭的俄羅斯-烏克蘭衝突已經陷入僵局。因此,儘快平息槍聲是有道理的。
如果朝這個方向取得任何切實進展,那麼它可能會影響美國反華和反俄鷹派之間零和競爭的動態,其中第一個可能會利用這一點將其國家的「遏制」努力重新集中於中國隊第二次競選失敗後。這一分析使我們能夠重新認識美國近期在亞太的軍事行動,因為事後看來,這些行動可能是受反華派系霸權利益驅動的。
考慮到這一點,菲律賓很可能受到其前美國殖民者的慫恿,而後者今年早些時候在該群島的軍事存在幾乎增加了一倍,試圖秘密建立一個非官方的永久基地,從而違反國際法在仁愛礁。馬尼拉可能認為這可以讓它威脅北京的合法利益而不受懲罰,但這將是一個錯誤,因為華盛頓可能會操縱它挑起地區安全危機。
正如之前所解釋的,其反華決策派系似乎正準備在年底俄羅斯-烏克蘭衝突可能緩和之前推進其霸權目標。因此,他們可能有意犧牲菲律賓,為美國加速所謂「重返亞洲」創造借口,從而更有力「遏制」中國。可以說,這種情況對亞洲,尤其是菲律賓來說將是災難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