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跟印度的同床異夢:一邊高喊加強關係,一邊光速逃跑

2023年07月13日16:16:06 國際 1416

民進黨當局近日跟印度政府越走越近,搞出了一副要加強關係的親熱嘴臉,然而台灣地區企業可不傻,已經從印度玩命逃跑了。

由於印度政府想現在越來越多的企圖干涉中國內政,再加上民進黨當局的主動勾搭,近日民進黨當局宣布,他們將在孟買開設代表處,以擴大他們在印度的業務。作為民進黨當局的「誠意」,他們聲稱要加強與印度政府的關係,並且還要進一步深化台灣地區與印度之間的聯繫。而印度莫迪政府也希望利用這個機會,吸引向印度尋求供應鏈多樣化的製造商。

但是跟民進黨當局和莫迪政府說的話截然相反的是,台灣地區的企業現在正在狼狽不堪的從印度逃跑,生怕晚了就逃不出來了。

按照印度外交部發言人阿林達姆·巴奇的說法,現在印度政府應該:「促進和鼓勵與台灣地區在貿易、旅遊、文化、教育和其他類似人文接觸和交流領域的互動。」

而台灣地區「外事部門」則表示,在孟買開設中心的目的是進一步推進與印度的「實質性關係」,並「深化交流與合作」。它還指出在經濟、貿易、科學和技術以及關鍵供應鏈等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

民進黨當局跟莫迪政府這一唱一和的,一下子把台灣地區跟印度的合作調門起的高高。其實明眼人都明白,台灣地區跟印度的走近,無非就是民進黨當局跟莫迪政府都有著現實的跟中國大陸對抗的背景才進行「聯手」。但是在具體的行動上,雙方的合作目前還比較淺。對印度來說,現在莫迪政府面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把「印度製造」給扶植起來。

之前印度總理莫迪一直對外界表示,世界的未來在印度。而且莫迪的計劃中,用「印度製造」取代「中國製造」,是他最大的心愿之一。但是印度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投資不足,且國內的營商環境對跨國企業來說實在算不上友好。

現在如果可以利用民進黨當局急於與中國大陸搞「脫鉤」的機會,從台灣地區可以拿到投資和部分產業轉移,那麼對印度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在這個思想下,莫迪政府與民進黨當局走近是很正常的操作。

而民進黨當局也正是想利用印度政府現在急於尋找可以對抗中國大陸的機會,進一步加緊了跟印度的勾結。目前民進黨當局已經對台灣地區的企業發出號召,要求其向印度進行投資和建廠。

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遠遠超過了民進黨甚至莫迪政府的想像。

民進黨當局跟印度的同床異夢:一邊高喊加強關係,一邊光速逃跑 - 天天要聞

據報道,之前印度企業韋丹塔(Vedanta)聯手富士康群創的大股東)建設印度首條8.6代的液晶面板產線,計劃投入784.6億元人民幣,兩者分別佔60%和40%的股權。Vedanta已與群創簽署了技術轉讓協議,預計模組段2024年量產,液晶面板段2026年量產。但是就在近日,富士康已經表示準備從這個項目中撤出,不跟印度繼續搞下去了,甚至初期投資都不打算收回多少,乾脆利落的跑路了。再加上之前的緯創從印度跑路的事情,無一不在顯示台灣地區的企業對印度已經產生了恐懼感,大家寧可不要初期投資也要趕緊離開印度,顯然是收到了不輕的驚嚇。

事實上,之前緯創公司在印度的布局頻受工人鬧事、工資短付、醫療事故等因素干擾。後來又被印度政府以各種理由和借口敲詐勒索盤剝敲髓,搞到最後實在無法繼續經營下去,不得不收拾東西離開。而這次富士康發出一份聲明中表示雙方都認識到該項目進展不夠迅速。然後富士康公司又補充說:「我們無法順利克服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差距,還有與該項目無關的外部問題。」

對此印度前環境部長、國大黨議員拉梅什10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富士康項目的命運「就是年復一年在『活力古吉拉特邦峰會』上籤署的許多諒解備忘錄的命運,也將是印度其他類似峰會的命運」。

其實印度自己也知道問題所在,那就是印度的腐敗政府官員,糟糕的營商環境,稀爛的基礎設施和遍地文盲都是制約印度發展的重要原因。而且印度政府總是目光短淺,對外國投資企業老是採取殺雞取卵的方式來對待,這更加深了印度的困局。

民進黨當局跟印度的同床異夢:一邊高喊加強關係,一邊光速逃跑 - 天天要聞

對民進黨當局來說,台灣企業利益是否受損並不是他們最關心的東西,他們最關心的是如何培養良好的「國際觀瞻」。在這個指導思路下,無數的台企被他們坑的不要不要的。

從之前蔡英文力推的「南向政策」開始,就有大批台企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被當地坑的欲哭無淚,而民進黨當局每次都是拍拍屁股當做沒事發生的糊弄過去。這次他們又為了結交印度這個「第三世界國家的優等生」,開始新一輪坑自己人給外人送錢的活動。

這種胡鬧一般的政策連台灣地區民眾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有台灣網友評論稱:有些蠢貨企業,被假新聞騙到印度去「宰殺」。台企只聽別人大吹印度,緯創只是「被剝層皮」而已,還回得來,而許多廠「連屍骨都拿不回來」

民進黨當局跟印度的同床異夢:一邊高喊加強關係,一邊光速逃跑 - 天天要聞

不過即便如此,也沒有動搖民進黨當局繼續揮霍台灣地區民脂民膏的決心。他們表示雖然自2012年以來一直擁有經濟和文化中心的印度南部吸引了大部分來自台灣地區的投資,但這次他們設孟買的中心「預計將在印度西部產生類似的影響」。

而印度方面對這個一直給他們送錢的計劃也來者不拒,新德里卡林加印度太平洋研究所創始人欽塔馬尼·馬哈帕特拉表示:「印度已經意識到台灣地區是晶元生產的重要地方,誰會低估晶元在現代技術發展中的作用?與台灣地區發展的友誼將提高印度的經濟和技術能力。」在他們的共同折騰下,天知道又會有多少台商被他們騙的血本無歸。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探尋跨區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治理鑰匙 - 天天要聞

探尋跨區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治理鑰匙

被不起訴人的住所地和違法行為地均在不同的州、市甚至不同的省份,如何落實行政處罰?日前,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檢察院通過向異地行政機關制發檢察意見書,並以辦案為契機,實現湘黔四地聯動會簽行刑反向銜接工作協作機制,為一起跨區域涉非法狩獵行刑反向銜接案件畫上圓滿句號。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 天天要聞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自2024年7月以來,拉薩市城關區已為1263名高齡、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難老人家裡配備了護理床、制氧機以及床頭「一鍵呼叫」等智能設備,這些設備的數據都會連接到市級智慧養老數據聚合平台,實現統一管理,為老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與安全保障。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 天天要聞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2021年,貴州一男子憑藉一手獨特的養牛方法,養殖一頭牛他就能凈賺一萬多元,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他還巧妙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創立了一套以養牛為主的立體循環農業模式,通過使用這種模式,他的年收入高達700多萬元,那麼他的這套養牛方法究竟有何獨特之處呢?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 天天要聞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回溯至2021年,青藏鐵路拉林線開通之際,我便投身到這條線路的工作當中,能夠深度參與拉林鐵路的運營,這份榮耀始終在我心間熠熠生輝。」4月1日,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攜手青藏鐵路集團公司,於拉林鐵路共同開啟「坐著高鐵看中國·尋訪藏家桃花源」主題採訪活動。身為青藏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 天天要聞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站在山南市扎囊縣阿扎鄉的戈壁腹地,目之所及不再是記憶中的黃沙漫卷。成片的智能溫室在烈日下泛著銀光,這片曾在戈壁荒灘種出聖女果而聞名的「戈壁田園」,如今,能讓土壤要求極高的藍莓也在此紮根,上演著現代農業最震撼的逆襲劇本。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 天天要聞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民警翻過大貨車時發現,司機王某已從駕駛室爬出,坐在車門上。由於腿部受傷,加上氣溫低,王某全身發抖,一時無法自行脫困。於是,民警用身體靠著車身,並提出讓司機王某踩著自己肩膀,助他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