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法院系統掀起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新「楓」氣,南充市嘉陵區人民法院緊緊圍繞區委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宜居新嘉陵目標,緊扣「三個便於」「三個服務」「三個優化」原則,積極打造新時代「楓橋式人民法庭」,通過人民法庭深度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法治服務鄉村振興發展,創新落實便民利民舉措,持續推動人民法庭工作高質量發展。現開設「創法庭新『楓』」欄目,帶你領略嘉陵法院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的美麗「楓」景。

「黃總,不交物業費這個事情我做得確實不地道,下來我馬上把物業費交了」。
「老劉,我們物業公司通過斷水斷電來催收你交物業費這個事情也做得不對,在這裡我也給你道個歉。」
在嘉陵某小區物管房內,物業公司負責人和業主老劉四手相握,相互道著歉。
「我們兩個的事情得到了圓滿解決,只是辛苦了法院、物業協會還有街道社區的領導們,接下來,我也願意當個義務宣傳員,給小區的業主普及法律知識。」老劉說。
「既然大家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大家都同意這個對疫情期間所欠的物業費給予九五折優惠的調解方案,其他業主也同樣參照這個方式支付物業費,這個事情就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同時也歡迎老劉成為宣傳員。」法官笑著說。
類似這種深入小區院落現場調解的景象在南充市嘉陵區時常發生。嘉陵區人民法院火花法庭以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工作為契機,從「建強一支隊伍,建設三個陣地,把准三大埠」入手,不斷細化服務方式、優化工作模式、積極探索楓橋法庭嘉陵模式。

強化一支隊伍
組建專業審判隊伍,提升審判質效。2019年,嘉陵法院將城區物業糾紛、家事糾紛及全區侵權糾紛歸口火花法庭集中管轄,由3名資深法官組成專業審判團隊,開展訴訟服務、委託委派調解工作,實現了簡案快調快審、類案專調專審,有效提升了審判質效,減少了群眾訴累。
推好「片區法官」,完善訴服體系。火花法庭以街道、社區網格為單位,設立3個法官工作站和25個法官聯繫點,依託「庭、站、點」三級服務體系,指導開展居民自治,深入參與基層矛盾化解和法治宣傳。

強化調解隊伍,共促多元化解。火花法庭設立了「嘉禾」調解工作室,充分利用法院一站式平台,組建特邀調解員、行業調解員、人民調解員等調解隊伍,組織學習調解業務,通過集中培訓、開設講堂、建微信交流群、共享案例資料等多種方式,指導基層調解組織開展調解工作。

建設三個陣地
以治為本,打造訴調對接陣地。火花法庭設立了多元解紛訴調對接中心,與嘉陵區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嘉陵區綜治中心、嘉陵區物業協會共同入駐嘉陵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同時,在該中心還設置了訴訟服務站、在線調解室、「庭審進萬家」直播點,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構建「前端治源、中端解紛、末端釋法」全流域解紛鏈條。中心成立以來,接待群眾超3000人次,大部分糾紛當場協商化解。

以法治為基,打造法庭前沿陣地。火花法庭積極推動「庭審進社區」活動,推行「小區開庭+庭審直播+庭後宣講」,將庭審搬到老百姓「家門口」。強化案件判後答疑,促進事心雙解、實質性化解矛盾,儘力減少衍生案件。

以德鑄魂 ,打造文化教育陣地。火花法庭以黨建為引領,推進「黨建+法治」模式,在希望城、凱旋城小區等建立法治廣場、普法課堂等陣地,發揮黨員幹部在群體中的先鋒模範和示範引領作用,指導成立小區「自管組」,引導社區自治。

把准三大埠
前端發力,構建糾紛聯動式化解體系。火花法庭注重多元聯動的工作方式,積極主動與住建、房管、婦聯、交警隊、教育局等部門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通過發布典型案例、審判白皮書等,實現了批量性案件的互聯互動。

中端增速,釋放糾紛高質量化解效能。火花法庭將物業糾紛、部分簡易侵權糾紛適用小額程序,健全「速立、速調、速裁」一體化快捷辦案模式,推行批量化、集約化審判,全庭案件平均審理天數不足三十天。同時,通過示範判決,讓糾紛批量化解,統一裁判尺度,形成示範裁判,通過「審理一案」,達到「教育一片」的目的。

末端閉環,力爭糾紛實質性化解到位。積極與房管局等政府相關部門共建物業公司「黑白名單」,對履行司法建議不力或拒不整改的物業公司,推送至物業主管部門,納入行業黑名單,倒逼物業行業規範。積極引導轄區街道、社區簽訂《無訟公約》,深入推進「無訟社區」標準化創建工作,推動化訟止爭向少訟、無訟提升,嘉陵城區有70個小區成功創建成為「無訟小區」。

下一步,火花法庭將繼續發揮人民法庭訴源治理、司法便民的橋頭堡作用,以努力打造「楓橋經驗」嘉陵模式、創建「無訟社區」為目標,更好地發揮司法職能,推動法庭工作與基層治理同頻共振,進一步激發基層治理內生動力,用司法溫度傳遞法治力量,以法治之力為基層治理蓄勢賦能。
來源:南充市嘉陵區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