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總統官邸險遭襲,一貨車飛馳撞向白宮外護欄,警方:系故意為之

2023年05月23日19:59:07 國際 1806

環球網援引美媒報道,5月22日,一輛貨車撞上了白宮附近的安全護欄,這不是一起簡單的交通事故,因為護欄附近就是美國總統的官邸——白宮。

而隨後警方調查人員證實了本起事故的眾多疑點——他們調查發現肇事司機可能是故意為之,隨後特勤局還在車上發現了一面印有「納粹」標誌的旗幟。

美總統官邸險遭襲,一貨車飛馳撞向白宮外護欄,警方:系故意為之 - 天天要聞

白宮外的欄杆

因此美媒猜測該嫌犯可能是一名「新納粹分子」或白人至上主義者,試圖對白宮發動恐怖襲擊或示威。

「納粹」這個詞,因為俄烏衝突中烏克蘭國內一些納粹團伙的興起,而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圍繞「新納粹」這話題,俄烏之間猛打口水仗,但是無論是烏克蘭還是俄羅斯,被雙方輿論各種渲染,也都沒聽說過「新納粹分子」襲擊總統官邸的例子

可是偏偏萬里之外把控局勢的美國政府,卻發生了這樣一起事件,這著實讓拜登政府臉上有些掛不住光。

美總統官邸險遭襲,一貨車飛馳撞向白宮外護欄,警方:系故意為之 - 天天要聞

一輛貨車撞向白宮附近欄杆

本次事故反映的並不僅僅是「自由美利堅,槍戰每一天」的美國社會混亂日常,更反映出來美國國內政治撕裂和經濟衰退雙重影響下的暗流涌動的社會危機。

最近兩年來,由於2020年總統大選、疫情和經濟衰退等諸多原因,美國社會內部的「另類右翼」襲擊事件越來越多。

今年2月3日,巴爾的摩警方逮捕了一名「新納粹」組織頭目和同夥分子,這兩人比起這名貨車司機目標可大多了,他們計劃炸毀該市變電站,引發全市混亂,甚至還打算「摧毀整個城市」。

結合本次美國總統官邸險些遭到襲擊的事件,也引發了美國社會對「新納粹」和白人至上主義的擔憂和警惕。

美總統官邸險遭襲,一貨車飛馳撞向白宮外護欄,警方:系故意為之 - 天天要聞

美國總統拜登

一些人認為這是繼2020年1月6日國會山暴亂之後,極右翼勢力再次對美國民主制度的挑戰和威脅。

一直以來,在美國,雖然類似「新納粹」和極端恐怖主義的歷史文化根源較淺,但是白人至上主義有深厚的根基,一旦美國社會出現重大社會危機,這兩者很容易結合在一起,一起給美國政府「製造麻煩」。

當然,這種局面,美國自己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長期以來,美國社會的混亂和複雜政治思潮,和美國國內的種族歧視、以及在全球的霸權主義和干涉行為是分不開的。

幾乎每一次政治動亂,都可謂是美國自己的咎由自取。種族歧視給美國社會帶來的混亂,人盡皆知。

美總統官邸險遭襲,一貨車飛馳撞向白宮外護欄,警方:系故意為之 - 天天要聞

美國國會騷亂事件

而從上世紀開始,美國對外干涉和戰爭給美國國內帶來的巨大社會衝擊,同樣是非常巨大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國侵略越南,導致美國國內曠日持久的反戰運動,聲勢浩大的反戰運動、左派運動、反種族歧視鬥爭結合起來。

這一系列民眾自發組織的抗議運動給了美國當局當頭一棒,不僅撕開了「美國夢」的虛偽面紗,還拉開了美國電視新聞輿論戰爭的序幕。

步入新世紀,美國借著霸權局面接連發動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從2009年開始,為了徹底掌控中東局勢,美國又掀起了「阿拉伯之春」運動,導致利比亞敘利亞等多個國家陷入戰亂。

美總統官邸險遭襲,一貨車飛馳撞向白宮外護欄,警方:系故意為之 - 天天要聞

美軍撤離阿富汗

然而,美國的霸權戰爭和長臂管轄,不僅沒有給美國帶來所謂的國家安全,反而導致群起而攻的恐怖襲擊和原教旨恐怖主義在西方世界的泛化。

這一局面也進一步導致美國國內各類極端主義思潮的崛起,同時,還在美國國內引發了歧視迫害少數族裔的極端主義思維,對美國社會和政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和威脅。

隨著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和崛起,美國又感覺到自己的經濟霸權地位「受到動搖」,特朗普政府上台後,又開始用霸權主義手段來維護美國的經濟領導權和全球金融控制權。

伴隨著對外政策和移民政策以及經濟發展原則等方面的爭端,美國政壇兩黨又開始了有史以來最為激烈的政治鬥爭。

美總統官邸險遭襲,一貨車飛馳撞向白宮外護欄,警方:系故意為之 - 天天要聞

美國兩黨內鬥

最終造成的,就是以2020年1月美國國會山事件為開端,另類右翼組織打著「反對非法移民、反對多元文化及反對政治正確的思想」在美國的崛起,拜登政府則在極端政客的裹挾下採取越來越極端的對外政策。

到今天,美國社會的政治撕裂已經到了一種相當危險的地步,而現在半年不到,美國國內因槍擊和襲擊事件死亡的人數已經突破11000人,其中僅大型槍擊事件,就多達147起。

美國經濟不可避免的衰退以及社會層面不可避免的混亂已經開始了,然而這一切,都是美國霸權主義禍亂全球的反噬。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未核真偽便出具背景調查結論?可能侵犯求職者名譽權! - 天天要聞

未核真偽便出具背景調查結論?可能侵犯求職者名譽權!

近年來,隨著市場主體增加、人才流動加速,背景調查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招聘流程中,調查內容、維度也愈發寬泛。但背景調查的邊界在哪裡,背景調查侵犯個人權益該怎麼辦,成為很多求職者的困惑。近日,北京市丰台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求職者主張背景調查未核實信息真假侵害其名譽權
興縣舉行「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頒發暨幹部榮譽退休儀式 - 天天要聞

興縣舉行「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頒發暨幹部榮譽退休儀式

6月30日,興縣「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頒發暨幹部榮譽退休儀式在縣委老幹部局舉行。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黨校校長雷澤民出席並講話。儀式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與會領導依次向老黨員代表頒發了「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為科級榮退幹部代表頒發了
美參議院1票優勢通過「大而美」法案 特朗普與馬斯克「口水戰」升級 - 天天要聞

美參議院1票優勢通過「大而美」法案 特朗普與馬斯克「口水戰」升級

當地時間7月1日,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全面減稅和支出法案,並提交眾議院。特朗普敦促眾議院在7月4日前通過「大而美」法案。此前一天,馬斯克連發數十條帖文抨擊該法案,並表示,如果法案通過,第二天就會成立「美國黨」。對於法案可能加劇的美債危機,特朗普則再次「炮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稱美聯儲應儘早將利率降至1%。5...
毫無疑問,這是全世界最轟動的分手大戲 - 天天要聞

毫無疑問,這是全世界最轟動的分手大戲

毫無疑問,這是全世界最轟動最精彩最驚艷的分手大戲。畢竟,一個是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的總統特朗普,一個是美國也是世界第一大富豪馬斯克,現在分手大戲進入第二個回合。第一個回合,以馬斯克罵娘,揭露特朗普醜聞,以及特朗普威脅報復為主要特徵,雙方你來
萬斯「一票破局」 美國參議院通過「大而美」法案 - 天天要聞

萬斯「一票破局」 美國參議院通過「大而美」法案

當地時間7月1日,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全面減稅和支出法案,並提交眾議院。美國眾議院將於2日就法案進行辯論和投票。美國參議院當天上午以51比50的投票結果通過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力推的全面減稅和支出法案。在此期間,參議員們就數十項擬議的立法修改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