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的局勢變得複雜,尤其是韓國方面。可以說,在這兩個月,美國補強了第一島鏈對中國的封鎖,但也僅僅是補強而已,未必能夠發揮實質的功效。
近期來,中美兩國在國際外交與地緣政治上各有斬獲。中國前進中東,並且在拉丁美洲地區與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更為鞏固。
然而,美國卻於近期內,拉著菲律賓與日韓兩國,在西太平洋收緊了對中俄兩國的圍堵。其中,讓人較為意外的是,韓國放下對日本的仇怨,轉而對華翻臉。
韓國總統尹錫悅於四月下旬訪美,期間他的言語讓一些韓國人民覺得尹錫悅是屈辱賣國。尤其是當尹錫悅在接受美國專訪的時候說:「拿百年前的事情對日本說絕對不行,要求下跪,這是無法接受的。」
尹錫悅」大方「地同日本一笑泯恩仇。這時候,不禁讓人想起了連續劇《康熙王朝》還有《雍正王朝》裡頭的台詞:「好一個奴才呀!」
換個角度想,尹錫悅連對日本侵略韓國、殖民韓國,以及慰安婦的問題都可以「放下」,就不難想像,他會跟著美國干涉台海事務。果然,他跟著美國說」不許改變台海現狀「,這是明顯碰觸中國的底線。可見美國對韓國所下的功夫,對尹錫悅的掌控力之深。
從對尹錫悅參選韓國總統時期的支持,一直到後來對尹的掌控,美國在韓國前總統文在寅時期辦不到的,在尹錫悅身上辦到了。
1 韓國對中國的兩種情緒
不過,今天我們要從另外一個層面來思考,找出另一方面的根本性問題。
韓國對中國存在兩種情緒。
第一,一些韓國人認為,如果想要完成「韓國統一」,必須要依靠美國,而不是依靠中國。這些人在政治上是親美派,屬於親美勢力。這些人甚至於是大韓國主義,還覬覦中國東北的領土,這一派的人上台掌權,會更加親美,對中國不利。
有部分韓國人存在著大國夢,心比天高,想要趕上日本的國力,也在東亞稱雄,至少是佔一席之地。這些人堅信,只要完成「南北韓統一」,韓國的國力可以超越日本,韓國可以因此成為「東方大國」。在這些人的眼中,中國是韓國的競爭者,甚至於「韓國統一」的絆腳石,因此,這些人親美也就不足為奇。
第二,韓國在經濟上自視甚高,無可諱言也非常努力。韓國為了要在汽車產業上趕超日本,韓國工人可以加班加點,勤奮工作,韓國也因此進入了已開發國家之林,也就是成為發達國家之列。
這些年來,韓國在汽車工業、手機、半導體產業,以及造船業上發力,取得一些不錯的成績。例如,三星手機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是第一位。在造船業方面,韓國長期高居全球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建造的首位。韓國總是認為,自己國家的工業技術領先中國。韓國人認為,對中國而言,韓國是一個先進國家。
的確,之前韓國的科技與電子產品攫取了不少的中國市場,並且因此獲得大量的貿易順差。但是,就在這兩年,所謂的韓國在商用科技上領先中國,以及韓國是一個先進國家的說法,改變了。這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一些韓國人在心理上的不平衡。
2 韓國對中國的優越感蕩然無存
首先是,韓國對外貿易進入逆差,截至四月底,韓國出現連續14個月的貿易逆差,這是三十年來僅見的現象。韓國原本是一個貿易順差大國,每年總是享有貿易順差。
但從去年初出現貿易逆差開始,一直到今天都是貿易逆差。
而其中更慘的是,韓國對中國出現貿易逆差。剛剛不是說,韓國自詡為科技大國嗎?至少他們認為在商用科技上比中國先進,而韓國也因此對中國享有貿易順差。
我們來看一下中韓貿易數據:
2018年韓國對華貿易順差556億美元,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順來源。2019年順差規模289億美元,排在第2名。接下來是每年遞減,到了2022年的順差是12億美元)大跌至第22位。
韓國這是每況愈下。很不幸的到了今年一月,中韓貿易景觀改變了。據韓國貿易協會公布的數據,今年1月韓國對華貿易收支,出現39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中國成為1月份韓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
韓國2月份對華貿易情況也是逆差,3月份前20天對華出口同比減少36.2%,自華進口增加9.1%,情況並沒有轉好。估計,今年全年韓國對華貿易收支,將會出現31年來第一次的逆差。
而中國也將從韓國第一貿易順差國,逐漸成為第一貿易逆差國。
韓國對華貿易從順差變成逆差,這對韓國人的心理是很大的衝擊,韓國對中國將不再具有之前的優越感。
您說,這種情況韓國怎麼會受得了呢?韓國的自信心受到打擊。原本韓國覺得在中國之上,科技產業是領先中國的,但是我們看看韓國對中國的貿易,情勢翻轉過來,為什麼?
3 美國逼中國產業升級,韓國倒霉
這是因為中國產業升級了,剛剛列出來的數據是從2018年開始,2018年發生的一件國際大事,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
緊接著2019年5月,特朗普政府對華為晶元封鎖。到了2020年5月,美國對華為的晶元封鎖改為零技術的制裁,凡是用到了美國的技術,不論是硬體或是軟體,哪怕是用上一丁點美國的技術,都要向美國政府報備,獲得美國商務部的許可才可以銷售給華為。
接下來,美國又把數百家的中國企業和機構放進了實體清單。美國對中國科技封鎖、脫鉤,中國只好在科技產業上加緊步伐,努力研發,開發出各種的替代產品。美國這是在逼中國產業升級。但是,倒霉的是韓國,還有其他的國家。
而中國也早已計劃著往中高端製造發展。中國產業升級的結果,一方面對韓國產品的需求就降低了,二方面也成為韓國的競爭者。
我們來看個別產業方面,韓國幾大支柱產業:汽車、半導體、造船業與手機。
這幾年,韓國汽車在中國的銷售可以說是節節敗退。2022年,韓系車在中國的市場銷售佔比下跌到1.6%,幾乎是微不足道了。
到了2023年第一季度更慘,整體韓系車在華銷售只有9.4萬輛,同比下滑39.3%。雖然,韓系車在歐洲的銷量有所增長,達到27萬輛,但是在中國市場卻是潰敗。
2022年,三星手機在全球的市佔率是21.6%,仍然排名第一,但是在中國的市佔率只有1%。不要忘了,幾年前的時候,三星手機在中國是銷售排行榜第一名。2015年第一季度,三星手機在中國的市佔率還有27%,真是滄海桑田啊!
舉個例子,2000年初期韓國通俗文化興起,韓國電視劇在一些國家暢銷。古裝片就不說了,只要是時裝劇,都會在劇中秀一秀韓國的手機。其中也會有一些劇情,提到韓國豪門企業在中國的手機市場,或是韓國汽車在歐洲開拓市場等。韓國電視劇很精巧地把韓國企業在海外的拓展,融入劇情中,這也顯現出韓國人的自信心。
在半導體方面,韓國第一季度半導體出口同比下降40%,其中對中國的晶元出口更是下跌了44.5%。半導體是韓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出口下降當然影響韓國的經濟增長。今年一季度,韓國的GDP數據是環比增長0.3%。
而中國第一季度的GDP是同比增長4.5%,中國經濟增長形勢大好。然而,韓國完全沒有搭上中國經濟增長的列車,這和以前完全不同。1990年代的時候,韓國經濟大幅增長,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韓國搭上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列車。
但如今,韓國跟隨美國的晶元四方聯盟,限制對中國高端晶元的出口,再加上中國晶元自製率提高,韓國對中國的晶元銷售自然大跌。
在造船業方面,2008年之前,韓國三大航運公司幾乎包辦了全球大型LNG運輸船的訂單。到了2022年,全球LNG運輸船新訂單是182艘,中國船企承接了59艘,市佔率32%。而韓國船企獲得122艘訂單,市佔率67%。中國船企積極向韓國搶單。
2022年中國造船業新接訂單在全球的佔比是55%,仍然是世界第一。
從韓國的幾個支柱產業來看,在造船業方面,中韓兩國競爭激烈,然而,在高端的LNG造船方面,中國緊追韓國,爭搶韓國的市場份額。
在半導體方面,隨著中國在半導體產業不斷突破,韓國晶元出口下跌的情況不會改善,
在手機與汽車銷售方面,韓國在中國的市場是大潰敗,
從這些觀點來看,韓國對中國的市場是又愛又恨,中國市場是如此龐大,如此迷人,問題是,韓國產品在中國市場失去競爭力,銷售節節敗退,節節敗退(閩南語),節節敗退(粵語)。以至於去年尹錫悅上台的時候,韓國方面還是非常猶豫,生怕失去中國市場,
然而,當韓國產品明顯失去中國市場之後,韓國難免有一些情緒。認為,既然拿不到中國的市場,那就專註於美國、歐洲、與日本的市場。韓國人認為,中國市場對他們來說不再那麼重要,例如,韓系汽車雖然失去中國的市場,但是在歐洲市場的銷售卻逆勢上升。
對韓國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而且,趨勢逆轉就發生在這兩年。
但是,對韓國來說,中國市場真的不重要嗎?這是今天的重點。
4 韓國產業會先被打下
去年我們有兩期的內容,《中國是時候敲打日本了,日本時代已經過去》,這是上期。下期是《是時候 打爆日本工業, 失落30年之最後機會 (下)》
在這兩期內容特彆強調一點,中國可以同日本溝通,請日本慎重考慮,加入大中華經濟圈,也就是加入中國的產業鏈。
好處是,一旦加入中國產業鏈,成為中國供應鏈的一環,日本將不用擔心,日本的產業會被中國完全打下來,而是會享有一席之地,佔有一定的角色和市場份額。
如若不然,但中國逐步往中高端產業升級的時候,日本那些相對應的產業會遭受慘敗,不僅僅是失去中國的市場,也會失去國際市場,因為這是同中國直接競爭的結果。
我們當時為什麼敢於這樣說呢?一方面,中國產業升級是必然的結果。二方面,由於美國不斷對中國打壓和制裁,中國只會更加發奮圖強,實行進口替代,那會逐步替代日本在中高端的產品。
這個說法同樣適用於韓國,這叫做敬酒不吃,吃罰酒。如果日韓兩國都加入大中華經濟圈,同中國產業鏈緊密結合,一定會有日韓兩國產業的一席之地。
如若不然,那就抱歉了,因為中國產業不可能一直都被美國封鎖,遭受美國的制裁,一定會尋求突破,尋求升級。這時候,日韓兩國就要放明白一點,如果跟著美國一起封鎖中國,那就是直接硬碰硬的競爭。既然是硬碰硬競爭,那就是敗者寇,成者王,產業一旦落敗,那就是被淘汰的份。
所以,韓國還是有機會的。如果韓國總統尹錫悅堅持加入美國的陣營,那必然會遭受中國的競爭。就算是韓國汽車還可以在歐洲開拓市場,但是韓國的晶元就難以在中國銷售了,肯定會大幅失去中國市場。韓國在歐洲的晶元銷售,是無法彌補中國市場的。
5 韓國吃罰酒還是敬酒?
所以,敬酒還是罰酒?這一杯就要請韓國方面仔細考慮了,
另外,韓國也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要,看得太強大。沒錯,韓國的確擠入了已開發國家之林,在一些高端產業上也卓有成效,但是韓國國內缺乏龐大的市場,韓國的上游技術也不是那麼全面。而美國與日本的市場,也不能夠保證了韓國產業的銷售。
美日兩國都要顧及自己的經濟,不可能給出多餘的市場空間給韓國產業。
也許韓國還冀望歐洲市場, 但說實在的,當歐洲經濟出現困難的時候,也同樣會保護自己的市場,韓國不要冀望太高了。韓國放棄中國市場不是一個明智之舉。
最後,韓國已經陷入了困境,2022全球GDP數據,韓國跌出了世界前十強,還輸給巴西與澳大利亞,韓國大國夢碎。諷刺的是,俄羅斯超越韓國,躋身前10名,成為全球排名第8。
6 結論
韓國第一種情緒由來已久,兩大派系持續爭執(親美/對朝鮮強硬 vs 和中/對朝鮮溫和)。韓國的大國夢註定短命。本期著重於韓國大國夢的自負,以及財團失去中國市場的無奈。再加上尹錫悅在政治上被擺弄,因而倒向了美國。
所以韓國真的要想清楚,緊跟美國的後果就是放棄中國市場,同時與俄羅斯敵對。尹錫悅曾經說,要軍援烏克蘭,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武器。尹錫悅需要考慮,是否回到前總統文在寅的中立政策。
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尹錫悅還會遭受國內反對派的制約,以及民眾的不滿。當經濟增長下滑,甚至於是走入衰退,尹錫悅的政治前景堪憂,而韓國也會經歷一段時期的動蕩。
更別說,中國與俄羅斯都握有強大的籌碼——朝鮮,這是應對韓國的王牌。
關注微信公眾號:楊風,楊風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楊風海外風雲系列2258節。喜歡的讀者,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楊風,持續收看全部楊風海外風雲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