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李瑤 陳嘉堃 徐慧瑤 馬婧 王琪鵬 方非 甘南
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舉辦「我是委員」集體採訪,委員們表示——
廣泛凝聚共識 高質量建言資政
1月13日,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舉辦「我是委員」集體採訪,現場邀請10位委員結合本職工作,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五年履職路」「奮進新征程」三個主題談體會、談履職、談踐行。
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廣泛凝聚共識
廣泛凝聚共識是人民政協的重要職能。來自新聞出版界的市政協委員、市委前線雜誌社原總編輯李明聖積極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履行新時代委員職責。

黨的二十大召開後,李明聖提前準備,精心策劃,組織首都知名專家學者和理論家,做《前線》雜誌「黨的二十大精神解讀」專刊、做《北京支部生活》雜誌「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傳」專刊。同時,作為市委宣講團成員,李明聖先後赴懷柔、平谷、延慶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並應邀到丰台區政協、北京銀行、市水務局、市金融法院等地進行宣講。響應市政協號召,他還面向政協委員和界別群眾進行宣講。
「由於年齡原因,前幾天我剛剛卸任前線雜誌社總編輯,但我還是政協委員,還是理論工作者。」李明聖說,「我將再接再厲、不辱使命,堅持不懈地做理論研究和理論傳播,為更好地廣泛凝聚共識,用心用情用力! 」
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後,來自婦聯界的市政協委員,北京第二實驗小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蘆詠莉和同事們、委員朋友們一起將二十大報告的核心內容挑選出來,結合孩子們的身邊事、所思所想,講解給孩子們聽。

「當孩子們討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一句句地追問:『老師,富,才能強嗎?不富,能不能強?』『紅軍並不富裕,但紅軍很強大,紅軍強在哪裡?』『富,是物質富裕,還是精神富有?』」一聲聲的追問,讓蘆詠莉看到了孩子們生動鮮活、富有哲理的思考。
「今後,在政協這個大舞台中,我將竭盡全力繼續將自己的所學所得講給孩子們聽,將所做所想繼續分享給孩子們,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持續貢獻力量。」她說。
「作為基層政協主席,帶頭組織好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是我們的首要政治任務。」來自特邀界的市政協委員,順義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賀亞蘭堅定地說。

賀亞蘭介紹,順義區政協從三個方面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以「學」鑄魂,組織好學習和宣講;以「商」為要,謀劃好協商的內容和形式;以「民」為本,發揮好委員的主體作用。政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機關黨組、專委會分黨組都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讀原文、悟原理。
賀亞蘭表示,要充分發揮政協委員聯繫群眾的橋樑紐帶作用和優勢,既要當好「宣傳員」,把二十大精神轉化為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和自覺行動,又要當好「信息員」,及時了解群眾訴求,寫好提案建議、社情民意,協助黨委政府科學決策。
五年履職路 交出優異答卷
過去五年,各界委員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深入調研、廣泛協商,交出了助推新時代首都發展的優異答卷。
「對於企業來說,營商環境就像陽光、空氣和水一樣重要,而對於一個城市來說,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來自工商聯界的市政協委員、振興國際智庫理事長李志起對營商環境極為重視。正因為如此重要,履職五年來,李志起持續為優化營商環境提出了很多高質量的意見建議。

李志起委員高興地看到,在過去的五年中,通過政府、企業、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北京市的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經歷了一個由淺到深、由點到面、由1.0版到5.0版的全方位的變革,這給廣大企業帶來了更多的便利、更高的效率、更加精細化人性化的服務,也讓北京成為全國營商環境排名中名列前茅的城市。「看到這些變化,作為政協委員,我特別高興、特別欣慰。」李志起說,「未來5年,我願意繼續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多提意見建議,多反饋企業的困難和問題,多為政策的出台提供相關建議。我有信心,北京的營商環境會越來越好,會讓更多的企業能夠紮根首都、安心發展,專註於把自己的企業發展壯大。」
「五年來,我通過市政協的平台,與其他委員、工作人員一起關注教育事業的發展。」來自教育界的市政協委員、北京舞蹈學院人文學院教授劉岩,通過實地調研、走訪師生,針對性地提出提案和建議。通過和相關單位共同努力,北京市中小學舞蹈課程實現從無到有的飛躍,「如今,全市至少有100多所中小學開設了舞蹈課程。」

在教育領域之外,劉岩委員還欣喜地注意到,近年來,首都無障礙設施不斷完善。「隨著人文環境的提升和相關單位的積極努力,很多殘障朋友可以輕鬆自如地使用公共交通。」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八年來,我們看到了三地經濟社會歷史性巨變。」來自科技界的市政協委員、龍信數據研究院院長屈慶超長期關注「京津冀協同發展」。

「如何做好產業協同這個京津冀協同的重要一環?」在政協履職期間,屈慶超委員參加「京津冀全產業鏈布局」的調查研究,並據此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儘快出台京津冀產業協同專項規劃;二是抓住重點,分析三地產業比較優勢,共同把長板加強、做大增量;三是發揮數據的作用,用數據加強要素鏈接、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通過數據賦能,助力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主幹架構加速形成。
奮進新征程 高質量建言資政
今年,部分新委員加入了政協大家庭。展望未來,他們充滿期望。
來自醫藥衛生界的市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說: 「不同於大型三甲醫院,目前,多數基層醫院還缺少中醫藥人才,因此,加強中醫藥基層人才的培養成為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他表示,作為新委員,自己在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方面肩負著更多責任和使命,將通過政協的平台,為培養中醫藥基層人才提供更多建議,助推中醫藥人才隊伍發展壯大;同時,積極倡導更多地藉助現代科學技術,推動中醫藥創新發展。

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來自婦聯界的市政協委員、市婦聯黨組書記張雅君深刻感受到,過去5年的非凡成就和新時代10年偉大變革深深惠及人民,也體現在婦女兒童事業的發展上。「全市就業人口中,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經超過14年。」她通過列舉數字,介紹首都婦女兒童事業與經濟社會實現了同步發展。
張雅君說,作為新任委員,將加強學習、認真履職,在政協這個大平台上,與婦聯界委員一道,服務大局、服務婦女,努力實現高質量建言資政。
「成為政協委員我一直在思考,怎樣才能發揮委員作用,搭建協商議事平台,為老百姓做實事?」汪碧剛是通州區政協常委、中國社區發展協會副會長。作為基層治理專家,汪碧剛通過通州區政協建立的「汪碧剛委員工作室」和搭建的協商議事廳平台,開展了10場協商議事活動,圍繞城市副中心群眾普遍關心的民生問題進行協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作為新一屆市政協委員,汪碧剛希望自己能夠發揮政協委員的作用,同廣大市民更多地面對面,深入開展協商議事,著力破解基層治理難題,從而真正實現「共同建設、共同治理、共同分享」。
楊家毅是一位來自文化藝術界的新委員。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的館長,他首先講述了「北大紅樓」的故事。他說,「北大紅樓」在黨的歷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自2021年6月開館以來,已經有超過40萬觀眾走進「北大紅樓」。

「我們要讓更多人,尤其是廣大青少年朋友,進一步了解黨的歷史,深切感悟偉大建黨精神,助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楊家毅說,自己非常關注「博物館之城」的建設。他說,「擔任政協委員期間,我希望能夠多調研,多深入研究,拿出高質量的提案,建言獻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北京『博物館之城』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