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的地圖上有一個十分另類的存在,那就是哈德遜灣,這個地方在加拿大的國土面積上格格不入,感覺像是被挖掉了一大塊。這塊連通著海洋的海灣雖然被加拿大完全的包圍著,但是卻完全不屬於加拿大,這是怎麼回事呢?
哈德遜灣得名於16世紀英國探險家與航海家亨利·哈德遜。他在1610年8月受弗吉尼亞公司與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委託探索西北航道的途中發現了該地區。然而也正是在這一次的出行中,因為他的執念,在條件達不到的情況下,繼續航行,最終遭到好友的背叛,被反叛船員用一條小艇將哈德遜父子和六名體弱多病的船員流放,哈德遜最終葬身極北。
哈德遜灣面積大概有81.9萬平方公里,南北長約1375公里,東西寬約960公里,這是加拿大的准內海。哈德遜灣東北部有一條哈德遜海峽,經過這條海峽,哈德遜灣與大西洋相通,北部經過弗里—郝克拉海峽和福克斯灣與北冰洋相通。也就是說這個海灣有兩個海峽可以與大洋相通。
其實從地圖上可以看出,這個哈德遜灣,是完全被加拿大的領土所包圍的,按照我們平常人的認知,這個地方就應該是屬於加拿大的,但是事實卻與我們想像的不太一樣。
根據聯合國海洋公約的規定,一個國家對於沿岸12海里處擁有主權。也就是說加拿大北部經過弗里—郝克拉海峽和東北部的哈德遜海峽,寬度只要不超過24海里,那麼這個地方就屬於加拿大的內海。24海里是多少公里呢?約等於44公里,也就是說加拿大的這兩條海峽只要不超過44公里的話,那麼這個哈德遜灣就屬於加拿大。
可是我們發現,在加拿大北部的弗里—郝克拉海峽最寬的地方也不過是20公里,完全滿足聯合國海洋公約的規定,可是東北部長度達到720公里的哈德遜海峽最窄處卻足足有60公里,也正是如此,才說哈德遜灣不是加拿大的內海。
而反觀我們中國的渤海,就完全是中國的內海。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
從遼東半島的老鐵山到山東半島的蓬萊峽,足足有106公里,從這個距離上並不滿足小於44海里的國際海洋公約的規定,但是在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之間的這片海域,有一連串的廟島群島,這些島嶼之間的距離都沒有大於44公里。而這些島嶼中有一座叫做北隍城島的,和遼東半島之間的距離正好不超過44海里,只有41.8公里,因此按照國際海洋公約法,渤海毫無疑問的就是我國的內海,毋庸置疑。
雖然加拿大在海洋公約中沒有佔到便宜,外國的船隻可以在哈德遜灣自由航行,但是根據海洋公約規定,在大陸沿岸一個國家可以對距離其海岸線200公里的海域,擁有經濟專屬權,也就是說,整個哈德遜灣的大部分資源都歸加拿大所有。就算是在哈德遜海峽處,加拿大也對海峽兩岸的12海里都有實際控制權,而僅僅是很窄的那部分可以讓外國船隻通行。
通過上面可以知道,哈德遜灣其實大部分的資源擁有權都是加拿大的,如果有其他國家想要在哈德遜灣開發哈德遜灣公海部分的資源,那無疑是火中取栗。再者說,整個哈德遜灣的航行條件也不是很好,常年大部分的時間氣溫都很低,應該不會有哪個國家會沒事找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