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達小王子塌房了。
就在今天,國內粉絲已遠超千萬的拉伊卜小王子被扒出了身份造假:
「本人不是王室成員,疑似公司包裝的網紅。」
此前,借著世界盃的巨大流量,這位動作形態都神似吉祥物的拉伊卜小王子實實在在地火了一把。
不想,在有關拉伊卜的視頻與圖文下,出現了「和親」「在線收留心碎王子」等字眼,評論也逐漸開始變了味道。
豪擲2200億美元的卡達王室,的確讓世人看到了中東土豪們的生活到底有多豪奢?
但人們對財富的嚮往,不該建立在一個將女性視作附屬品的地方,更不該把夢境建立在她人的地獄之上。
那些幻想嫁作王妃的女孩並不知道:
她們正在追求的,是向下的自由。
2022年11月27日下午15點59分,卡達拉伊卜小王子正式入駐某音。
幾乎一夜之間,便漲粉千萬。
此前,因被攝像機捕捉到看球時焦急的神情動作高度撞臉本屆世界盃吉祥物,這位年僅15歲的卡達小王子在社交網路上迅速走紅。
有人說,他的眼中透著一絲清澈的愚蠢。
也有人拿他紛紛做起了各種有梗好玩的表情包。
但走紅的背後,都離不開一個字:壕。
據悉,為舉辦今年的世界盃,卡達總計花費了2200億美元,是過往所有世界盃成本總和的5倍(數據來源:CNN和《福布斯》)。
隨著2022年卡達世界盃的開幕,形似一隻金碗、以椰棗碗和琺琅燈籠為設計靈感的盧塞爾體育場也逐漸被世人熟知。
卡達樂意見到「史上最貴世界盃」的頭銜在全球媒體上傳播——正是在世界盃的進程中,它將擁有主體育場的盧塞爾新城推銷給了全世界。
然而,國內這時卻突然颳起了一股尬吹卡達的妖風。
「在線收留卡達心碎王子」
「小王子生氣了,快送我去和親」
「他憨憨的好像很好騙,想和他談個戀愛」
還有人艾特自己姐妹一起嫁過去,並表示不介意對方三妻四妾,甚至說「只要錢給到位,我不怕被蒙臉」......
以上這些話語,可能只是一句玩笑。
但玩笑,唯獨不該建立在苦難之上。
更荒唐的是,現在網上甚至都有了卡達小王子的同人文。
儘管卡達小王子「塌房」了,但那些做著「當上卡達王妃春夢」的人,可能仍並不真的知曉::
在卡達王室十指盡戴珠寶的財富之下,究竟掩蓋了多少女人們的哭聲。
真相
很多人似乎並未意識到,在世界盃卡達的觀賽席上,幾乎看不到任何女性的身影。尤其開幕式上,坐在那裡的卡達大家族,亦是全男陣型。哪怕這些天頻繁出現在國內各類媒體頭版頭條、被國人捧為「中東甄嬛」「中東武則天」的王太后莫扎,都只能呆在他們身後的休息室里等待。事實上,在卡達,能夠露出一張臉、被人識別,就已經是出身高貴的女性的特殊待遇了,至於其他的卡達女人,她們只能披上黑袍、露出眼睛那一條縫。
● 她們就在白袍王子們前面 卻被所有人視而不見
這裡的女人們鮮少出入公共場合,即便出現在大眾視野,也一定是戴著黑頭巾、裹著嚴實的黑色長袍。為什麼一定得是黑色?因為這個地區常年暴晒、特別熱,黑袍吸熱,這是對女性的懲罰。懲罰,是因這裡一致認為:作為女人,她們生來有罪。這一點不以任何意志為轉移,哪怕貴為一國之後,亦是如此。更不必遑論,「黑袍」本身便與禁慾有關。在他們所信仰的教義中,女性就應當在服飾的選擇上儘可能地減少對女性身體線條的勾勒。所以你才會在鏡頭前看到王子們永遠都是一襲白色,而女性卻只配穿著黑袍。當網友們或玩梗、或輕佻的滿足於她們所幻想出的阿拉伯童話世界時,殊不知,這夢境是建立在她人的地獄之上,而在那片白色的虛妄背後,是數以十萬計的黑色長袍。
真相的殘酷,不止於此。作為世界上男女性別比最懸殊的國家,卡達的男女性別比達到了驚人的3:1。也就是說,這裡的男人數量,是女人的三倍之多。
● 截至2021年,卡達有293萬常住居民 其中男性居民約219萬人,女性約73萬人
那麼,卡達的女性,都去哪裡了?事實並不總是那麼容易被接受:她們大多都死在了媽媽的肚子里。在正常的生育狀態下,男女比例並不會輕易失衡。但在傳統的阿拉伯社會,是以血緣為紐帶,組成一個個家庭、氏族和部落。作為部族中最主要的勞動力,以及用以維護部族利益的兵源,男性所代表的父權跟夫權,在家庭中明顯佔據主導地位。由此,女性就被迫淪為了他們眼中可以聯姻、生育的「財產」。即便在已然步入城市化生活的今天,部族風氣所殘留的「重男輕女」習俗,仍在卡達沿襲。在這裡,相當多的女孩會在14歲到17歲的年紀便與人成婚。哪怕卡達法律認可婦女可以上大學、參加工作,但往往她們的收入也遠低於同等職位的男人,更不必說,在財產繼承上,男性也比女性更優先。於是,溺棄女嬰和黑診所墮胎,成為這裡的普遍選擇,也幾乎是降生在這個國度的女人們唯一的歸宿。這,即是真相。
出逃
並非沒有人選擇逃離。卡赫塔尼,便是其中之一。這個1997年出生在卡達的女孩,有著顯赫的身世。她的父親是軍方的高官,哥哥則是外交官。優渥的家境,讓她得以從小聽著披頭士樂隊長大,也能夠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正因為是女孩,傳統的束縛也讓她寸步難行,自小她就常被鎖在家裡不能出門,即使偶爾出去也要全身裹著黑袍。甚至,家人還在她的手機里裝上了跟蹤軟體,以便實時監控她的行蹤。
一切對藝術和哲學的嚮往,都在這對身心的禁錮中化作烏有。她有過「不服從」,換來的卻是多次遭到家裡人毆打——曾有一名親戚抄起手邊的花瓶,直接狠狠砸在她的身上,原因只是她剪了短髮。好不容易熬到大學畢業,等待她的,卻不是自由,而是一門婚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必須嫁給一個保守的宗教分子。於是,她終於下定決心:逃離家庭。趁著全家人出國旅遊,她抓住機會,躲過了哥哥的監視,頭也不回地跳上了那輛開往機場的計程車。
但卡達有法律規定:禁止25歲以下的女性未經男性監護人的同意擅自離開國家。「追殺」,即刻生效。即使卡赫塔尼已經離開了卡達,但她的族人並不打算就這麼輕易放過她,甚至還威脅說已經通過賄賂英國官員的方式,知曉了她目前所在的家庭住址。外網上,更多人知道了一個卡達女孩逃離家人在倫敦隱居後反被追殺這件事,一場互聯網的輿論海嘯,也由此被掀起。事實上,英國官方在具體了解了卡赫塔尼的情況後,為她找了一處隱匿的藏身之所。直至去年,她才終於拿到了英國的合法證件。這意味著,再也沒有「監護人」能囚禁她的自由了。
無疑,卡赫塔尼是幸運的。不幸的卻是,依然有她們在那裡受辱。甚至連去卡達旅遊的國外女性,都難以避免噩運的突然降臨。2020年,在卡達首都哈馬德國際機場候機樓的廁所里,發現了一名棄嬰。為尋找和確認這名嬰兒的生母,機場工作人員竟然在不告知具體原因的前提下,便強行要求13名澳洲女乘客脫去自己的衣物,並對她們進行下體檢查。其中一位恐慌的女乘客在明確拒絕這一要求後,從檢查車的車窗上跳了下去,卻還是被他們抓了回來,並強迫她脫下衣物後進行了侵入式檢查。哪怕最後檢查的結果是:無一人符合。別國公民尚且遭受如此待遇,更別提卡達本土女性那種被視為「私有財產」的從屬地位了。當一個人,淪為他人眼中的物品、財產。那她就不再會被尊重,更不再會被給予生而為人所應該有的待遇。隨之出現的,便是卡達王室層出不窮的醜聞。
醜聞
在這些年卡達王室的一眾醜聞當中,最為典型的,莫過於前王妃卡西婭之死。據《鏡報》消息,2022年5月31日,前卡達王妃卡西婭·加拉尼奧(Kasia Gallanio)在西班牙瑪貝拉的公寓中身亡,終年45歲。
● 卡西婭生前所居住的公寓
警方當時懷疑她死於吸毒過量,但這種說法顯然並不被世人所認可,畢竟有卡西婭密友聲稱,她生前從未觸碰過毒品。2004年,作為一名波蘭裔美國女孩,卡西婭嫁給了大她28歲的前卡達王子阿卜杜拉齊茲。中東地區王室普遍看重血脈純正,且盛行一夫多妻制,為此他們的第一任妻子大多都是近親聯姻,像與卡西婭這樣的外國女性進行老少配的婚嫁組合,更是常見。
只是卡西婭並未料到,在她本人不知曉的情況下,阿卜杜拉齊茲在大女兒9歲到15歲這六年間,多次對自己的親生女兒實施了猥褻。而就在她剛剛得知此事,並對阿卜杜拉齊茲發起訴訟後不久,卡西婭便被人發現離奇死於西班牙的公寓之中。如今回頭再看,甚至可以說,美國女孩卡西婭,就是眼下網上所盛行的「在線收留卡達心碎王子,我的懷抱讓你沉醉」的現實版本。
卡西婭成功實現了那個許多女孩都渴望變成王妃的春夢,但結果呢?她最終收穫的,卻是女兒被生父性侵、自己離奇死亡的悲慘下場。但真正可怖的地方在於,只因為他們是皇室成員,這一切就都可以輕而易舉地被權力所掩蓋。曾有一名私人醫生,因常年被迫工作跟囚禁壓榨,起訴了卡達國王的弟弟哈立德,卻沒成想,他的這一舉動,遭到了對方的瘋狂反撲——把醫生的女朋友打到滿臉鮮血,甚至還有強暴過的痕迹。
此前,這名私人醫生的主要職責,是幫在家中磕葯開party的哈立德,從毒品中救活他的同黨。而醫生當時控訴哈立德的罪行還有:虐待僕人、人口販賣、濫殺無辜…以上不論哪一條拎出來,都足夠駭人聽聞。但你可能真的很難相信,即使如此,由於莫扎這一富有權勢的女性存在,卡達已經能夠算得上是中東國家裡女性權益較高的國家了。在沙特,直到2018年,女人們才被允許考取駕照、開車上路。而在更保守的伊斯蘭國家,女性甚至一直都處於「查無此人」的狀態。看到這裡,試問:還有人想要收留所謂的「心碎王子」嗎?還有人想要奔赴堪稱財富之國的卡達嗎?還有人迷醉在這用宣傳手段營造出的幻夢中嗎?又有誰清楚地知曉,那個眾人皆言帥過貝克漢姆的卡達大王子,儘管只娶了一位妻子,她卻為他生下8個孩子,更從未在公開場合露過面。
這時,還會有人覺得他是浪漫的化身嗎?
美化
背靠巨量的天然氣和石油儲備,卡達2022年人均GDP(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11.36萬美元,排世界第4,失業率不到1%,是全球最富的國家之一。但真實的卡達,卻是個超級摺疊社會。尤其在首都多哈,地上的豪奢與地下的不堪從不交集。
● 卡達首都多哈
自2010年贏得世界盃舉辦權以來,卡達在12年內引進了大量的外部勞動力,人口驟然猛增了約70%。但在職場上,你卻幾乎見不到任何卡達籍公民。僅佔總人口十分之一的他們,多數都是投資人、股東或者政府官員,上班的則是外籍勞工。而這,便是卡達的摺疊之處。由於沒有針對外勞的立法,卡達在過去僅有一套卡法拉制度(Kafala),這套堪稱「現代奴隸制」的制度,直接把外籍勞工變成了他們的「廉價奴隸」。
● 人們示威遊行 呼籲國際足聯抵制卡達「奴隸制」
許多南亞的勞工當時跑到這裡務工,首先很可能面臨的,就是被扣留護照,此後沒有僱主的允許,他們根本不能隨意離開工作場所,甚至都沒有權利終止勞動合同。此前,因為卡達男性能娶4個老婆,有人美其名曰,把這裡稱作是「男人的天堂」。但千里迢迢趕來這裡想撈一筆金的外籍民工,卻幾乎都住在了猶如難民營一般的場地里。
● 勞工們的集體宿舍
高溫、連續作業,再加上惡劣的勞工環境,讓死亡不再成為難題,甚至於有人連死可能都死不明白。曾有卡達法醫如此表述:「大部分勞工死亡後,只會接受普通的外部檢查」。緣何沒有詳細屍檢?只因那需要時間,更需要金錢。在以人均GDP前十而享譽全球的同時,卡達也因為外籍勞工時常拿不到7美元的薪資而臭名昭著。那麼,借著本屆世界盃帶來的巨大流量,卡達又是如何美化來宣傳自己的呢?答案其實很簡單:萌化。這是一種非常聰明的美化手段。任何僵硬、冰冷的東西,在萌化之後,都會被迅速消解掉距離感。比如吉祥物拉伊卜可愛又活潑的跳動形象,獨得眾人喜愛,甚至,國人還給它取了「小餛燉」「餃子皮」等不止一個親昵叫法。而卡達王子們的表現,又跟吉祥物結合起來,儼然成了真人版。
這種呆萌感,從吉祥物擴散到人身上去,瞬間就將人們的好感度拉升了不止一倍。此後,諸多由此衍生出的熱梗、表情包也開始在互聯網上逐步蔓延,得以迅速傳播。但你知道嗎?這一次世界盃的吉祥物拉伊卜,也是選用了男性才可以穿著的白袍而演化來的。這不正是另一種視若無睹的傲慢嗎?與此同時,萌化所帶來的娛樂感,亦在極大程度上消解了真實的苦難。要說娛樂本身並沒有錯,網上的一句逗梗、一張戲謔的表情包,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在這種趨於娛樂化的營銷之中,本地女性那被強迫裹上的黑袍也好,不平等的一夫多妻制也罷,都被逐漸美化成了「約定俗成」,以至於再無人會在意、會看到生存在這裡的女人們所正在身受的種種壓迫與剝削。當人們對壓迫開始脫敏,不明所以者,眼裡自然也就只剩下了「多金、遍地流油卻又莫名親切可愛」的卡達形象。
永遠不要追求向下的自由
世界盃期間,在各路社交媒體上,卡達傳奇王太后莫扎·賓特·納賽爾的名字,被人們屢屢提及,因為這個女人,才是卡達財富神話幕後的真正操盤手。國外,莫扎被《福布斯》雜誌評選為「全球百名最有權力的女性」。國內,她同樣被人們冠上了「中東甄嬛」,甚至是「中東武則天」的霸氣稱號。
從曾經的囚犯之女、流亡的卡達孩子,到如今已然坐上卡達國王太后的寶座,成為卡達最有權勢的女人,莫扎迄今為止的人生經歷都極富傳奇色彩。可在那樣一個女性地位本就極低的國度,縱使強如莫扎這般有著精明的商業頭腦和強硬手腕的女子,故事的起點,也不得不從一個叫作哈馬德的男人講起。而他,正是當時的國王哈利法的長子。
關於莫扎的上位史,也並非世人所想那樣輝煌,而是寫滿了屈辱。五歲那年,她的父親因得罪了國王而被打入囚牢,莫扎全家也被流放到了科威特。因此,當後來國王的長子哈馬德執意要娶莫扎時,對於莫扎這一「罪人之女」,國王心裡是百般不願意接受,但實在拗不過兒子的老國王,最終還是選擇了讓步。不過,老國王還是要求莫扎只能以「側妃」身份進入王室。而莫扎的家人,非但不被允許出席她的婚禮,就連婚禮上跪拜母親的環節,都是由哈馬德當時的大老婆來代替。甚至大老婆還譏諷莫扎說:「粗陋的沙礫,永遠也生不出美麗的珍珠。」已將全部羞辱都一併吞下的莫扎,這時卻破天荒反問道:「荒原上的蛇鷲,又怎麼懂得欣賞珍珠?」
一語成讖。1979年,莫扎意外淘到了一顆價值連城的天然黑珍珠,拍賣行估價70萬美金。憑著這顆珍珠賺到的第一桶金,莫扎從投資人工養殖珍珠起步,將生意一步步做大,不但為國庫充實了資金,也切實解決了很多民眾的就業問題。她也因不注重是非、不發怒而備受丈夫哈馬德青睞,成為其智囊團的一員。就這樣,莫扎在男人的世界中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她的主張也開始受到曾經只會將目光投向男性的卡達王室的重視。
● 莫扎王太后出現在世界盃開幕式上的行頭震驚世界 她肩上佩戴的這一枚古董「羽翼」胸針,來自CHAUMET 鑲嵌了566顆鑽石,以及708顆玫瑰切割鑽石
直到1995年,一場「沒有流血的政變」完成。莫扎才成為那個真正名副其實的最有權勢的女人。但哈馬德本就是長子,登上王位只是時間問題,他為何又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把父親趕下台?有人說,是因為莫扎要「復仇」,甚至還腦補了一出「女子孤身入王城,嫁給仇人之子後,隱忍多年、受盡屈辱,等的就是這一天」的宮廷大戲。你看,「如果一項美德只有女性需要具備,卻並不同樣要求男性,它的實質是一個陰謀。如果一項美德只要求下位者具備,卻不要求上位者,那它的實質是一種剝削。」沒人知道莫扎在18歲嫁給哈馬德時,究竟是出於愛情還是仇恨,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是她打破了卡達傳統,做了王室中第一個不戴面紗的女人。
這,即是一種對向上自由的爭取。只可惜,在卡達,僅此只有這麼一位王太后。不過,雖然卡達在提高婦女權益方面的進展十分緩慢,卻也並非毫無變改。早先,卡達通過了保護婦女勞動權利的法案,並允許婦女享受與男性一樣的退休待遇;卡達女性具有受教育的權利,這也使得卡達女性的就業率在海灣阿拉伯國家中處於最高位;2012年,卡達還首次派遣了女性運動員參加了倫敦奧運會,政壇上也出現了女性政治家。以上種種變化都在表明,卡達婦女的地位比以往提高了。不惜耗資2200億美元打造一座新城的「卡達世界盃」,讓世人見識到了中東土豪們的生活究竟有多豪奢?但不論怎樣,人們對財富的嚮往,都不該建立在一個將女性作為附屬品的地方。一如苦難不該被歌頌,更不該被娛樂化。因為正在被人們娛樂的,可能是另一些女性一輩子都無法擺脫的苦痛。
● 世界盃上,一名伊朗女性舉著「女性、生命、自由」的旗子
而我們,既然生在一個可以走出家門、教育平等、展示女性美的國家,就更一定要記得:永遠永遠,都不要追求向下的自由。最後,點個「贊」。唯願這世界上所有的女性,都不再被控制、被操縱、被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