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刺客
巴西大選結果揭曉,左翼的巴西前總統盧拉在當天的選舉中勝出,成為新一屆巴西總統,並將於明年1月正式就任。極右翼的巴西現任總統博索羅納未能實現連任。對此,美國《紐約時報》指出:盧拉的勝選也將巴西推向左翼。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以來,拉美地區最大的7個國家中,已有6個國家選舉出來左翼領導人。
盧拉的勝選,意味著巴西的政治局面從極右翼轉向左翼。素有「巴西特朗普」的博索羅納下台,可以說是美國在拉美地區「再失一城」。不過,明知巴西選舉結果就是一杯苦酒,但美國總統拜登卻不得不硬著頭皮往下咽。據觀察者網報道,盧拉獲勝後,拜登向他表示祝賀。聲明說:「我向盧拉贏得自由、公正且可信的選舉表示祝賀」。
從政治層面上來講,巴西左翼政黨上台執政,對美國來說不是件好事。因為左翼政治在美國後院的存在,與華盛頓的所謂「政治價值觀」是一種對立關係。所以說,極右翼的博索羅納敗選,從某種意義上對美國來說,就是一次重大的失敗。至少,在政治層面上,巴西不再是美國「志同道合」的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巴西現任總統博索羅納在敗選之後,曾公開質疑選舉的公正性。不過,他的這種毫無根據的指責,在中國、美國和法國等大國祝賀盧拉當選的聲音中淹沒。這就意味著,博索羅納如果希望利用外部勢力干預大選結果,為自己挽回敗局的話,基本已經不可能。
美國沒有公開支持博索羅納對選舉結果的質疑,反而在第一時間對盧拉的勝利表示祝賀。這不是美國希望這個拉美大國讓左翼政黨當家,而是在干涉拉美國家內政方面,美國心有餘而力不足。在2019年,美國對委內瑞拉內政的干涉,最終卻以失敗而告終,這就足以說明一切。
所以說,美國既然沒有能力對拉美地區政治格局做出改變,那麼接受越來越多地區國家又左翼政黨執政的現實,也是一種必然的結果。畢竟,當拉美地區左翼政治力量形成一種主流的時候,美國如果繼續反對,只有被地區國家給孤立。
巴西選舉的結果揭曉,意味著拉美地區由左翼政黨執政的國家進一步增加。這對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地位而言,是一種失敗。畢竟,包括巴西在內的這些左翼政黨執政的國家,雖說沒有公開反美,但一般都堅持走務實外交路線,拒絕在大國之間選邊站隊。這對在該地區推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霸權主義政策的美國而言,是一種恥辱。
盧拉的勝選,對美國來說最尷尬的,並非左翼政黨上台對美西關係造成多大影響,而是盧拉的務實外交路線,將導致美國在該地區搞反華活動變得更加困難。據觀察者網報道,與傾向於「反全球化」的博索羅納相比,盧拉始終致力於推動多邊主義合作。對此,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盧拉的回歸,將讓一度經歷坎坷的中巴關係大幅改善。
中國在拉美地區的影響力提升,本來就是勢不可擋的事情。在巴西大選揭曉之前,美國好歹還有博索羅納執政的巴西這道「防線」,多多少少給能它挽回一點面子。現如今,隨著盧拉的勝選,中巴合作關係開始重新揚帆前進。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國在拉美的這道「防線」也被巴西民意給「擊潰」。
拉美地區政治風向的改變,讓美國利用拉美地區建立反中俄聯盟的企圖,基本無法實現。相反,拉美政治格局的不斷變化,導致抵觸美國的情緒也在該地區不斷蔓延。拜登在洛杉磯舉辦美洲領導人峰會受到眾多地區國家的抵制,還有就是該地區的尼加拉瓜,拒絕美國駐該國大使入境等等,這些事件的發生,進一步說明美國在該地區的霸權主義地位正在發生坍塌。
綜上所述,盧拉領導的巴西左翼政黨重出江湖,至少在政治層面上,對美國來說是一次失敗。盧拉的勝選,在為中巴關係恢復正常化掃清政治障礙的同時,也讓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地位遭到進一步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