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如果要評選一個有「底氣」國家的排名榜單,那麼土庫曼絕對榜上有名。
這個面積不足5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3個山東省大小)、人口600萬不到的不發達國家,卻擁有著和其國土人口不相匹配的恐怖天然氣儲量。
據統計,土庫曼擁有超過20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儲量,是中國的3倍之多,佔據了全世界近10%的儲量,雄踞世界第四,僅次於俄羅斯、伊朗、卡達三國。
原先在土庫曼天然氣的出口版圖上,中國、歐洲、俄羅斯三足鼎立,成為了該國最大的客戶。
可是在近年來,土庫曼卻幾乎將該國9成以上的天然氣輸入到中國境內,每年大約4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讓中國能源受益匪淺。
更讓國人感到欣喜的是,土庫曼還將該國的一處超級大油氣區交給了中國公司35年的開發權,是土國歷史上唯一一次給外國公司開採的油氣田。
按理來說,俄羅斯和土庫曼同屬原蘇聯地區,財大氣粗又缺油短氣的歐盟也對土庫曼天然氣垂涎三尺,為什麼最後中國卻後來居上,成為了土庫曼天然氣出口的NO.1?
(土庫曼「地獄之門」,即一個充滿天然氣的洞穴)
要說清這個問題,就得先從俄國和土庫曼之間的「鬥氣」開始說起。
(一)雁過拔毛 俄土「鬥氣」 美國、中國、歐洲看到漁利希望
土庫曼在歷史上跟中國頗有淵源,自漢朝開始就是絲綢之路重要的中間站。
據歷史學者考證,享譽中國的汗血寶馬原型就是來自於土庫曼的阿哈爾捷金馬,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曾經被土方作為國禮贈送給中國。
(汗血寶馬)
步入20世紀,土庫曼是蘇聯在中亞的五大加盟共和國之一,早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這裡就發掘出了可觀的石油、天然氣,在其鼎盛時期,土庫曼一年的天然氣產量超過了800億立方,是蘇聯乃至歐洲的重要天然氣出口地區。
因為土庫曼的天然氣投資建設前期全部處於蘇聯體系之下,所以一直到20世紀初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土庫曼國內的天然氣只能走北線,從俄羅斯一帶運送到東歐,土庫曼本地缺少對於天然氣的控制權。
蘇聯解體之後,土庫曼在十餘年內仍然處在俄羅斯的陰影之下。
俄羅斯不但有權決定土庫曼天然氣的管道運輸、令土庫曼支付高額過境費用,還有權決定每年土庫曼應該出口多少份額給俄羅斯和歐洲。
簡單來說,土庫曼天然氣出口的最高權力掌握在俄羅斯手裡,土庫曼只負責生產,而從搬運到銷售則是俄羅斯來負責。
俄羅斯可以盡情地雁過拔毛、收割土庫曼的天然氣財富。
起初幾年,剛剛走出解體動蕩局勢的土庫曼國弱民貧,而俄羅斯照常維持了高額的油氣進口配額,所以俄土之間尚能保持愉快合作。
(葉利欽)
結果在90年代後期全球天然氣價格猛漲之後,葉利欽這時卻打起獨吞天然氣生意的算盤,雙方出現裂痕。
俄羅斯本身就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氣儲量大國,自己也同歐洲人做天然氣生意,如果土庫曼多出口一些天然氣到歐洲,那麼就意味著分給俄羅斯的蛋糕要少一些。
彼時俄國外匯奇缺,經濟困難,所以不顧小弟狀況,撕下臉面大幅減少從土庫曼進口的天然氣,一下子讓國內預算收入4成依靠天然氣、一半gdp和天然氣產業相關的土庫曼陷入到困境當中。
普京上台後,俄土關係短暫緩和,隨著俄國經濟的復甦和普京對中亞地位的重視,土庫曼出口到俄國的天然氣有所恢復,雙方簽署了每年超過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合同。
(土庫曼前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與普京)
但好景不長,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讓兩國關係再度陷入冰點當中。
當時天然氣的大客戶歐洲國家陷入到經濟衰頹之中,對於能源的需求不再那麼迫切,使得俄土兩國訂單雙雙下降,天然氣價格大幅縮水。
在現實利益面前,親兄弟都會明算賬,更何況兩個分家十多年的遠親。
如果俄國繼續按照高額的合同價從土庫曼進口天然氣,那麼巨額虧損將會落到俄羅斯能源公司頭上。
所以俄國方面直接把500億立方米的進口量砍到了100億,甚至到了15年後連這區區100億也無法維持。疊加西方制裁的影響,俄國方面本應支付給土庫曼的天然氣款項也無法付清。
自此雙方的一系列合作迅速擱淺,原來預定修建的一連串油氣管道無限期終止。
於是原本壟斷了土庫曼天然氣、具有最大優勢的俄國主動讓出了位置,俄土之間的「鬥氣」讓周邊的勢力看到了從中牟利的希望。
(土庫曼的幾條計劃管道藍圖)
(二)停滯不前、安全局勢堪憂的土庫曼——印度管道
俄國的退出讓美國人、印度人對於土庫曼的油氣蛋糕躍躍欲試,雙方很快協商開通一條從土庫曼出發到印度的油氣管道。
早在90年代,土庫曼就已經設想建設一條經過阿富汗、巴基斯坦直達印度的油氣通道,滿足南亞這個十幾億人口市場的天然氣需求。
(土庫曼——印度線路)
在阿富汗戰爭爆發後,這個建議短暫擱置。俄土關係破裂後重新提上了議事日程。
美國印度方面一度對這個南亞管道方案十分支持。
這條管道的存在既可以讓印度得到急需的天然氣資源(以避免印巴從伊朗獲取天然氣),也可以使阿富汗獲得油氣過境的稅收利益、管道基建帶來的就業機會,有利於阿富汗戰後重建。
可問題隨之而來,這條線路必經之路的阿富汗始終處於戰火陰霾之中,美國印度財團對於在這裡展開投資十分警惕,沒有資本願意來此捨身赴險。
故而十多年來這條通道總是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美國從阿富汗狼狽撤軍後,這條線路的完成日期更顯得遙遙無期。
(莫迪與土庫曼領導人)
此外,打算投資這條通道的國際資本對土庫曼的嚴苛條件也讓土方難以接受。
他們所要求的以「油氣開採」換取建設管道的方案令土方感到不滿,直到今年8月,沿線各方還在爭吵商談。
(三)攔路虎太多 歐洲線路胎死腹中
能源緊張一直以來是歐洲尤其是西歐發達國家屢屢被人拿捏的軟肋,去年開始燃燒的能源危機就讓整個歐洲苦不堪言,政客們被通脹帶來的示威遊行搞得焦頭爛額。
(愈演愈烈的能源危機)
而早在2000年代,西歐多國就因為俄烏矛盾引發的斷氣風波而爆發過一次造成不少老人凍死的冬季能源危機。
由於歐洲的能源渠道主要從俄國出發,中間途徑烏克蘭再運往西歐各國,所以,俄烏每次爭鬥必然讓西歐遭殃。
不缺錢不缺技術的歐洲發達國家一直希望另闢蹊徑,從能源豐富的、西亞中亞開闢一條通道繞過屢屢多事的俄羅斯烏克蘭而徑直前往歐洲。以歐洲雄厚的財力和發達的技術手段,這條通道應該不算太難。
於是在多方協商之下,2012年召開了一次舉世矚目的「土庫曼與歐洲——未來合作前景」會議,會上各方約定從天然氣過剩的土庫曼修建一條橫穿高加索、小亞細亞、巴爾幹的能源管道前往歐洲。
如果能夠實現,那麼歐洲至少在能源問題上將不再仰人鼻息,看俄羅斯眼色,土庫曼也將避免讓俄羅斯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獲得夢寐以求的「廠家直銷」地位。
這個計劃千好萬好,唯獨漏了最重要的一條:誰會允許過境?
土庫曼是個標準的內陸國,和歐洲之間隔著好幾個國家,路線就那麼幾條。
北線俄國已經排除出去。
(土庫曼的中線必須經過亞塞拜然)
中線要經過裏海,而這片水域沿岸的幾個國家還在為裏海主權劃分而爭論不休,管道要想從這裡修建又要牽涉一大堆麻煩的主權問題。
而就算過了裏海,對岸的亞塞拜然同樣是油氣資源豐富的國家,阿國自己並不樂意見到這條管道成為土庫曼和自己爭搶歐洲市場的工具,巴不得阻礙任何土庫曼油氣前往歐洲。
南線所經過的伊朗同樣是土庫曼的競爭對手,絕不會讓對方搶走自己的大單。
於是十年來,歐洲人只能幹瞪眼看著土庫曼的油氣源源不斷地運往另一個全球油氣消費大市場——中國。
(四)中國下場 漁翁得利
與土庫曼坐擁金山缺少銷路的窘境相反,中國的能源缺口問題隨著經濟的成長而快速放大。
雖說中國並不缺煤,石油資源也頗為豐富,但煤炭產生的環境污染已經讓嚴重影響到人民的日常生活,而石油則越來越依靠從中東進口,海上生命線很容易被外部勢力切斷。
故而既能避免被外國隨意切斷、供應穩定又具有清潔優勢的土庫曼天然氣成為中國孜孜以求的理想能源。
(天然氣管道)
獨立之後的三十年時間內,土庫曼是五個中亞斯坦中社會矛盾最小、政治最穩定的一個國家。
在外交上奉行中立原則,講究務實,不被意識形態牽著鼻子走,對中國來說是個穩定的合作夥伴。
從90年代開始,中土兩國就開始就天然氣購買事宜進行過合作。
2005年後,中國能源缺口疊加土庫曼被俄羅斯控制油氣瓶頸的雙重因素,使得兩國萌生出了建設一條連接中土的中亞能源通道想法。
對土庫曼而言,中國經濟的持續爆炸式增長意味著對天然氣的需求將在長期時間段內保持一個穩定的高位。
(土庫曼中國天然氣管道示意圖)
同時這條線路僅僅需要穿過和土關係不錯的烏茲別克和哈薩克兩國就能到達中國,不像歐洲線路那般一路上遇上各類「程咬金」。
說干就干,兩國在2006年正式達成了天然氣管道的合作協議,土庫曼每年輸送超過3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土庫曼中國天然氣管道紀念碑)
與其他幾條線路烏龜似的進度相比,中國基建狂魔的建設速度著實讓土庫曼大吃一驚,短短兩年多時間內,中國順利完成全段A線的工程,到了10年和14年,B線和C線亦相繼完工。
這邊歐洲、印度、高加索國家還在為土庫曼油氣線路而在談判桌上扯皮,另一邊中國早已悶聲發大財,一聲不吭地將項目落到實地。
截止2021年,土庫曼已經是中國進口管道天然氣的第一大來源國,56%的比例遠遠高於第二名俄羅斯的16%。
與此同時,中國亦是土庫曼最大的客戶,該國九成以上天然氣出口到中國。
出於對中國的信任,土庫曼將該國的一塊大型天然氣區——「巴格德雷」(在土庫曼語中意為幸福之地)交給了中國公司來開發,是土唯一給外國公司獨立開發的油氣合作區域。
在這塊土地上所投產興建的第一天然氣處理廠短短5年時間內就為我國輸送了200億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
(除了油氣項目,中國還為土庫曼修建了改善民生的水廠)
結語
中國最終能夠拿下土庫曼的天然氣,不單單依靠的是其他國家的扯皮推諉、勾心鬥角,也是主要依賴於自身經濟雄厚、政治穩定,能夠高效辦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