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中醫藥大省,享有「中醫之鄉、中藥之庫」的美譽,去年12月,四川獲批建設西部唯一的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近期印發的《四川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實施方案》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和中醫藥強省建設制定了具體「路線圖」。9月28日,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李道丕走進省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欄目,與廣大網友在線交流。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發展中醫藥確定為國家戰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引領中醫藥取得歷史性成就。李道丕坦言,四川中醫藥發展勢頭強勁的同時也存在發展體制機制不健全,中醫藥大企業、大品牌缺乏,領軍人才匱乏等問題,因此《實施方案》有針對性地明確了9項重點任務,包括構建堅強有力的管理格局、契合規律的保障格局、均衡可及的服務格局、鏈條健全的產業格局,建成科技創新高地、人才高地、文化高地,實施中醫藥區域協調發展工程和中醫中藥協同發展工程兩大特色工程。
李道丕詳細介紹:「中醫藥管理部門將進一步統籌中醫藥事業、產業、文化發展職能,落實政府對公立中醫醫院的投入責任,鼓勵社會資本設立中醫藥產業投資基金等。將建成一批省級區域中醫醫療中心、縣級區域中醫醫療次中心,開辦傳統中醫惠民診所7500家,讓中醫藥服務更加均衡可及。產業方面,將培育全產業鏈年產值超50億元的中藥材大品種2個、達20億元的3個以上,力爭中藥材綜合產值達1500億元,培育年產值超10億元的龍頭企業20個……」
訪談中,李道丕還介紹了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建設進展。
一是全力爭取重大項目支持。截至目前,爭取到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建設項目3個、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建設項目7個、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項目儲備庫1個,推動國家在廣元布局省級中醫區域醫療中心。啟動建設6個省級中西醫結合「旗艦」醫院、2個省級三級中醫特色康復醫院、8個區域重大疫情中醫藥防控和中醫緊急醫學救援基地、20個縣域中醫醫療次中心,推進3個省級民族醫醫院、6個省級中醫經典傳承中心和14個省級重大疾病中醫藥防治中心建設。
二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實施中醫強基層「百千萬」行動。「省包縣、市包鄉、縣包村」,組建100個省級、1000個市級、10000個縣級中醫醫療團隊下沉幫扶,全面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在村裡就能夠看上中醫,就有好中醫大中醫為他們服務。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實現了全覆蓋,並實施1500個基層中醫館提升內涵建設。持續實施傳統中醫診所惠民行動,備案診所達到3806個。
三是推進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2021年,全省共有規模以上中藥企業236家,實現營業收入581億元、同比增長11.49%。目前,我省已培育好醫生、康弘、新綠色等超10億元企業7家,10億元以上的重磅單品康復新液。三台縣麥冬現代農業產業園、彭州天府中藥城等中醫藥特色產業園區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新培育省級現代農業園區3個,省級中藥材林業園區5個。印發《四川省中醫藥研發風險分擔基金管理實施細則》,鼓勵中醫藥企業創新發展。
四是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新增國醫大師1名,全國名中醫3名,岐黃學者1名,國家中醫藥創新團隊3個,獲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35個,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38個。
五是部分市州先行先試、引領示範作用明顯。比如,宜賓市成立中醫藥管理局,為市政府33個工作部門之一;達州市每年安排總額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補助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推進中醫藥強市建設相關工作;內江市在全市符合條件的二甲及以上醫療機構中,實施中醫8類骨科優勢病種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醫保政策;成都市遴選176種、資陽市遴選19種、甘孜州遴選370種中藏葯院內製劑,在全市(州)範圍內調劑使用並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巴中市成立中醫藥產業促進中心,內江、自貢、廣安、瀘州、南充等地成立中醫藥發展服務中心。
在互動環節,李道丕回答了網友關於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問題。他表示,中醫藥人才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的第一資源,一方面要重點培育院士後備人才、省級岐黃學者,以及國家級、省級中醫和中藥重點學科帶頭人,另一方面還要大力推進成都中醫藥大學「雙一流」建設,試點開展九年制中西醫結合教育,推進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升格本科院校,創建四川中醫藥職業學院。省中醫藥局也將同省人社廳出台《四川省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評審基本條件》《四川省基層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申報評審基本條件》等政策文件,進一步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堅持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將會看病、看好病作為主要評價內容,同時加強對基層中醫藥專業技術人才「定向評價、定向使用」,進一步穩定和壯大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
綜合自四川觀察、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