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天下・美國槍患

2022年06月28日18:27:02 國際 196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6月28日電 近期多起嚴重槍擊事件暴露美國槍支暴力根深蒂固,持續刺痛美國民眾神經:有人不敢再去超市;有人進入公共場所時預先找好逃生路線;有人送孩子上學擔心如同永別;還有人開始認真考慮離開這個讓人擔驚受怕的國家。

「我該往哪裡跑」

去年3月22日,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一家超市10人死亡槍擊案發生數分鐘後,大約50公里外,丹佛市一家超市的店員梅甘刷著手機,看著一幅幅慘痛的現場畫面。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6月26日的報道中,不願公開全名的梅甘說,看著畫面中同樣穿著制服的超市店員出逃,她產生一種難以描述的感覺。現在,「每當我進店開始工作的時候,我都會仔細想想出口的位置,想想如果聽見槍聲我該往哪裡跑」。

觀天下・美國槍患 - 天天要聞

6月6日,學生們身穿防彈衣在美國華盛頓的國會大廈前參加名為「不要迴避」的抗議活動,呼籲立法機構正視美國槍擊案頻發的社會問題,要求加強槍支管控立法。新華社發(亞倫攝)

「每當有顧客出言不遜,我就會想,它(槍擊)是不是就要發生了?他們會掏出一支槍或者拿著一支槍回來嗎?」

根據美國「槍支暴力檔案」網站統計,截至6月23日,美國今年已經發生279起導致4人或更多人死傷的惡性槍擊事件。「我什麼時候會碰到這不幸的一天?」梅甘擔憂地問道。

「提前找好逃生路線」已經成為體現在不少美國人身上的「強迫症」。里安・特羅斯住在加利福尼亞州薩克拉門托市,是4個孩子的父親。他與家人最近參加一場學校畢業典禮。然而,他坐在禮堂里,惴惴不安:如果突發槍擊,應該帶著家人往哪裡逃、在哪裡躲。

觀天下・美國槍患 - 天天要聞

5月29日,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南部尤瓦爾迪市的城市廣場,市民為槍擊事件遇害者守夜。新華社記者吳曉凌攝

「這是我每天最先思考事情中的一件。我們該怎麼做?往哪裡跑?怎麼躲?我該把孩子藏到哪裡?撲到他們身上,讓他們免受傷害?」

接受採訪的當天早上,特羅斯正打算送孩子們去參加一場公共活動。他已經事先規劃好逃生路線,以防萬一。他說自己並非得了臆想症,而是因為「我們就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裡」。

「我真的無能為力」

對住在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市附近的62歲居民格倫達・普林斯來說,她不敢再去此前常去的一家本地超市購物,原因是那家超市的顧客多是像她一樣的非洲裔。她擔心自己可能像5月紐約州布法羅超市槍擊事件那樣,成為襲擊目標。

在布法羅超市槍擊中,一名白人槍手打死打傷13人,受害者多為非洲裔。警方認定犯罪動機是種族仇恨。

觀天下・美國槍患 - 天天要聞

5月15日凌晨,警車停在美國紐約州布法羅市的發生槍擊案的超市外(手機拍攝)。新華社發(張傑攝)

普林斯現在開車30多公里去奧斯汀市內購物,而且選擇深夜人少的時候。這樣大費周章,是因為她想活著看見7個月大的孫子長到18歲。「但是,沒人知道你會發生什麼不幸。」

校園是美國槍支暴力的「重災區」。5月24日,19名學生和2名教師在得克薩斯州尤瓦爾迪市羅布小學遇害。這是美國10年來致死人數最多的校園槍擊事件。

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市居民埃琳・羅梅有兩個孩子,一個2歲,另一個4歲的孩子明年上幼兒園。羅梅說,對父母而言,孩子第一天進學校是人生的重要時刻,但羅布小學槍擊案後,「這種感覺沒了」,現在「十分恐懼」把孩子送去學校。

每次看見孩子將要上的幼兒園,羅梅「就會想像一個槍手正在行兇、而我的孩子在裡面的場景」。「我現在已經在想,我將要怎麼跟一個5歲的孩子討論如果有人在你的學校開槍,你該怎麼做。」

觀天下・美國槍患 - 天天要聞

5月25日,一名警員在美國洛杉磯縣一所小學附近臨時指揮交通,為學生放學提供安全保護。新華社發

很多家長也有同樣的焦慮。密歇根州特拉弗斯城居民托妮・利夫-奧黛特每天送6歲的女兒上學時,都要確保女兒知道媽媽愛她。「這種恐懼是,她可能在學校的一次恐怖經歷中活下來,或者活不下來。」

「我很無助。因為這取決於在某地的某人決定走進(校園)並奪走我孩子的生命。我真的無能為力。」

逃離,還是拿起槍支?

瑞安・胡佛與妻子和兩個孩子在弗吉尼亞州阿什本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但現在,由於槍支暴力愈加猖獗,他們已經開始認真考慮離開美國。

胡佛夫婦先前偶爾開玩笑式地聊過這件事,但在羅布小學慘案後,這成為嚴肅話題。胡佛已經與他的老闆討論在國外工作。

觀天下・美國槍患 - 天天要聞

4月22日,警察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西北部一處街區發生的槍擊事件現場工作。這起槍擊事件造成4人受傷,槍手隨後自殺。警察在槍手住所找到6支槍及彈藥等。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當我們送他們(孩子)出去、當他們每天上車的時候,我不得不壓制自己腦中那些恐怖的想法,」胡佛說,「(槍支暴力)這一邪惡的幽靈潛伏在角落裡,我們怎麼能一直開心、滿足地生活下去呢?」

有人躲避,有人考慮逃離,有人則打算持槍自保。俄亥俄州斯普林菲爾德的加里・比克斯勒在他66年人生中,多數時間拒絕擁有槍支,曾有的唯一一把「槍」還是玩具。但是,大約一年前,他改變了想法,與妻子各買了一支手槍。

現在,他的妻子外出都帶著槍。比克斯勒曾問妻子,如果在商店碰見有人持槍行兇,她是否會開槍阻止。「她說她會。但誰知道真的到了那個時候會怎麼樣?」(惠曉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觀天下・美國槍患 - 天天要聞

(責編:燕勐、崔越)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拜登兒子被判重罪!81歲總統取消工作安排,飛回老家送上擁抱 - 天天要聞

拜登兒子被判重罪!81歲總統取消工作安排,飛回老家送上擁抱

當地時間6月11日,亨特·拜登拉著繼母吉爾·拜登的手,走出了位於特拉華州威爾明頓的「J·凱萊布·博格斯聯邦法院大樓」。儘管美國第一公子的臉上掛著笑容,但內心顯然是失落的,就在十幾分鐘前,他被宣判犯有重罪,成為了美國歷史上首位被定罪的總統子女。據報道稱,亨特的三項重罪罪名全部成立,包括虛假陳述(槍支銷售)...
見證美國歷史+1!美國總統拜登之子被判有罪 面臨最高25年監禁 - 天天要聞

見證美國歷史+1!美國總統拜登之子被判有罪 面臨最高25年監禁

財聯社6月12日訊(編輯 史正丞)當地時間周二,美國特拉華州的一個聯邦法院陪審團做出裁決:美國總統喬·拜登之子亨特·拜登,被控犯下的3項重罪全部成立,這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在職總統的子女被裁定有罪的情況。僅僅三周前,特朗普剛剛因為「艷星封口費」案,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裁定觸犯刑法的前總統。鑒於拜登...
俄核風暴來襲,立陶宛芬蘭成北約防禦關鍵 - 天天要聞

俄核風暴來襲,立陶宛芬蘭成北約防禦關鍵

俄核風暴來襲,立陶宛芬蘭成北約防禦關鍵在當今複雜多變的國際舞台上,一場突如其來的俄核風暴無疑掀起了軒然大波。當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於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緊張關係時,立陶宛和芬蘭這兩個國家意外地成為了這場風暴中的關鍵角色。
智利中部洪水泛濫 超300人受困 - 天天要聞

智利中部洪水泛濫 超300人受困

根據智利電力和燃料監管局 (SEC) 發布的最新報告,截至當地時間6月11日9時4分,洪水泛濫已經造成智利中部的比奧比奧大區多個市鎮約2.4萬用戶斷電,有14個社區的學校已經停課。當地時間6月10日,智利比奧比奧大區阿勞科市轄區遭遇強降雨,導致皮奇洛河洪水泛濫並外溢,多個村鎮被淹,520多棟房屋受損,其中包括因山體滑坡被...
高州稅務:凝聚「家」力量,奏響清風曲 - 天天要聞

高州稅務:凝聚「家」力量,奏響清風曲

實地參觀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觀看警示教育片、座談交流家風建設心得、送廉潔家書、開展集體提醒談話……近日,高州市稅務局組織幹部及紀檢幹部配偶開展廉潔家風建設活動,「大家」與「小家」共同攜手,一起建設和傳承廉潔好家風,進一步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
馬克龍最新發聲:無論議會選舉結果如何,都不會辭職!法國迎來股債雙殺!德媒:提前大選將衝擊法國經濟 - 天天要聞

馬克龍最新發聲:無論議會選舉結果如何,都不會辭職!法國迎來股債雙殺!德媒:提前大選將衝擊法國經濟

每經編輯:張錦河據參考消息援引俄羅斯衛星社6月11日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接受《費加羅報》採訪時表示,無論提前舉行的國民議會選舉結果如何,他都不會辭職。據報道,《費加羅報》記者問到,如果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贏得國民議會選舉,它是否會要求總統辭職。馬克龍回答稱:「憲法不是國民聯盟制定的。無論選舉結果如何,...
9家俄羅斯主流媒體訪問四川 - 天天要聞

9家俄羅斯主流媒體訪問四川

俄羅斯記者協會主席、代表團團長索洛維約夫接受採訪封面新聞記者 劉秋鳳繼今年4月俄羅斯青年外交官代表團來訪四川之後,四川再次迎來一批俄羅斯媒體代表團。6月11日,中國(四川)俄羅斯媒體文化沙龍座談會在成都舉行,俄羅斯媒體們談及他們此次來華訪問的所見所聞。此次來訪有9家俄羅斯主流媒體,在歐亞地區和俄羅斯具有廣...